立山[遼寧省鞍山市下轄區]

立山[遼寧省鞍山市下轄區]
立山[遼寧省鞍山市下轄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立山區隸屬於遼寧省鞍山市,位於鞍山市北部。立山區東接鞍山高新區,與千山風景區遙遙相望;西起長大鐵路,與鞍鋼廠區為鄰;北越萬水河,與遼陽市遼陽縣接壤[1] ,南以通山街為界,與鐵東區相連。立山區主要風景名勝有孟泰公園、玉佛苑、千山等。截至2014年,立山區地方財政收入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21億元,增長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1.7億元,增長1%;固定資產投資1950億元,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9億元,增長12.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90元,增長9.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0元,增長12.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2%。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成10所公辦幼稚園、48所中國小和6所高中建設改造任務,新十三中學主體封頂;鐵東區、立山區進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區行列。

基本信息

立山概況

立山區位於鞍山市北部,區域

鞍山市立山區地圖鞍山市立山區地圖
面積約52平方公里,轄1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是鞍山市最大的傳統工業區,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鞍山第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家大型冶金、機械企業均坐落在立山區。立山區地方企業與“鞍鋼”、“一工”等大型企業間的傳統合作一直卓有成效。發揮產業傳統優勢和地緣優勢,立山區以製造業和冶金極其延伸業為立山區立業根本。目前,以管系列、輕鋼結構系列、軸承系列、工業及民用閥門系列、工程及礦山機械系列等產品為特色的區域經濟已初具規模。
根據立山區經濟特點,充分發揮區域經濟之長,做大冶金製造業產業規模,堅持走園區化、專業化發展的路子。鞍山市鋼鐵工業園基地已落戶立山區,規劃並建設面積為3平方公里的鋼鐵工業園區。我們以該工業園區為載體,利用區位優勢及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發揮集聚效應和示範效應,吸引和推動一批如鞍山鋼鐵軸承有限公司、鞍山德龍鋼管有限公司等符合園區規劃的企業進駐,工業園區已經成為投資者創業發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行政區劃

立山區下轄8個街道、1個鎮,11個村委會,

立山區太平村立山區太平村
分別為:立山街道、友好街道、雙山街道、曙光街道、靈山街道、深北街道、深南街道、沙河街道、沙河鎮。
立山街道辦事處駐源北,面積4.20平方千米,轄17個社區居委會:鐵路、立府、洗煤、萬平、西簡易、慶工、廣場、源北、勞動、工業、迎賓、迎風、建工、新開、公園、沿河、創業。
友好街道辦事處駐三治,面積1.50平方千米,轄11個社區居委會:團結、永安、友好、光明、商行、華居、華盛、華昌、華興、華強、華業。
雙山街道辦事處駐雙山,面積2.62平方千米,轄18個社區居委會:雙育、雙勝、雙山、雙藝、雙鑫、雙卉、雙東、培育、友誼、新樂、立橋、新興、新立、紅鋼、群利、群樂、雙紅、雙西。
曙光街道辦事處駐曙光,面積4.05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陽光、曙光、建平、紅光、山咀子、苗圃、新風。
靈山街道辦事處駐鋼繩,面積3.00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路風、路南、北鑄、鐵塔、鋼繩、靈西、紅旗、紅拖。
深北街道辦事處駐機裝,面積4.30平方千米,轄11個社區居委會:興隆、大名、果園、深東、國泰、國安、平園、平南、機裝、機電、龍家。
深南街道辦事處駐深溝,面積3.00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健身、深溝、朝陽、向陽、正陽、靜海、玉泉、深南、建設。
沙河街道辦事處駐中心,轄7個社區居委會:中沙河、東沙河、西沙河、北沙河、中心、東環、熱電。
沙河鎮鎮政府駐東沙河,面積32.60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沙河;11個村委會:西沙河、東沙河、中沙河、前沙河、大樂屯、麥山子、靈山、羊草莊、陳家台、太平、大紅旗。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立山區位於鞍山市城區北部,東接千山區,西臨鞍,北與遼陽接壤,南與鐵東區毗鄰。全區面積91平方公里. 含鞍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地域。
地形地貌
立山區屬於鞍山中部波狀平原區,地表略有起伏,伴有零星的山丘,海拔在100~200米之間。
氣候
立山區氣候為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6.2度。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鞍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鐵礦占全國儲量的25%,菱鎂礦約占世界總儲量的25%,滑石礦儲量居全國之首,玉石儲量全國最大。[5]

人口民族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04年,立山區總人口425562人。

經濟概況

2003年到2007年,立山區共

鞍山立山區雙山街道雙卉社區鞍山立山區雙山街道雙卉社區
承接億元以上地企融合項目10個,實現投資36.8億元,形成稅收3.6億元。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789萬美元,實現出口創匯7674萬美元,新批外資企業43家。累計完成120戶企業改制任務,妥善安置職工3.9萬人,化解債務28.5億元,盤活資產5.27億元。
到2010年末,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3.6億元,年均遞增22.3%;社會總收入370億元,年均遞增27.5%;工業總產值210億元,年均遞增30.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23億元,年均遞增25.5%;固定資產投資110億元,年均遞增62%。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分別比“十五”末期增長了1.7倍、2.1倍。

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21億元,增長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1.7億元,增長1%;固定資產投資1950億元,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9億元,增長12.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90元,增長9.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0元,增長12.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2%。

第二產業
“十一五”期間,立山區工業增加值實現65億元,年均遞增3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8億元,年均遞增32.3%,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由49戶增加到266戶,淨增217戶。以德龍鋼管、鞍鋼重機、冀東水泥為龍頭的鋼材深加工、裝備製造業和化工建材三大產業基本形成,且三大產業主導作用明顯增強。伴隨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新興產業工業項目落戶、開工建設。
第三產業
“十一五”期間,立山區按照《立山區商業發展規劃》中打造鞍山市商業副中心商業圈的戰略布局,原立山廣場、曙光太平地區、深溝寺地區、勞動大廈周邊、雙山一環路沿線、勝利路沿線、東建國路沿線及曙光路沿線的商業節點和產業路已初具雛形。全區第三產業2010年預計完成增加值57.7億元,年均遞增20.6%;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30.6億元,年均遞增36%。第三產業增加值是“十五”末期的2.6倍。
“十一五”期間開工在建項目總數達到778個,總投資545億元,其中億元項目占比重近27%。
“十一五”期間累計完成創匯總額2.27億美元,年均遞增57%。實際利用外資2.36億美元,年均遞增58%;新增擁有出口自營權企業10戶。實現內聯資金267億元,年均遞增42%。實施超五千萬元以上的項目530個,超億元重點項目210個,是“十一五”初期的近5倍。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成10所公辦幼

鞍山市立山區總工會舉辦首屆職工趣味運動會會場鞍山市立山區總工會舉辦首屆職工趣味運動會會場
兒園、48所中國小和6所高中建設改造任務,新十三中學主體封頂;鐵東區、立山區進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區行列;市職教城5所中職學校全部成為國家、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中國醫大鞍山醫院住院大樓開工建設,市婦兒醫院兒科臨床大樓主體工程完工,湯崗子新城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主體封頂;公立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全部實行藥品集中採購,市直及鞍鋼所屬醫院藥品加價率下降3個百分點;71所鄉鎮衛生院和2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推進。新建12個基層圖書館、112個社區書屋和16個電子閱覽室。完成岫巖山區農戶“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實現了地區全覆蓋。成功舉辦國際足球、籃球邀請賽,新購置民眾體育健身器材1000餘件。為30萬名65周歲以上老人實施免費健康體檢,為7800餘名9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1974萬元;維修改造農村敬老院20所,新增民辦養老機構19個。市殯儀管理服務中心主體封頂,市級公益性公墓主體工程基本建成。舉行了首次烈士紀念日全市公祭活動。召開全市民族工作會議,對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升。外事、僑務、對台、殘聯、統計、接待、史志、檔案、氣象、地震、人防、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績。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加速建設。鞍山大道
占地5萬平方米的興隆大家庭項目正在火熱建設中占地5萬平方米的興隆大家庭項目正在火熱建設中
等47條道路、解放路立交橋等7座橋樑和48條城區街巷路新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興業環城大道全線通車,騰海大道主體竣工,通海大道、高鐵大街等道路沿線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程全面完成。維修養護農村公路150公里。新建改造供暖鍋爐83台、管網204公里。鞍海一體化加速推進,湯崗子新城90公里“五橫六縱”主幹路網基本建成,核心區與景觀節點初步形成。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認
立山區生態環境立山區生態環境
真辦理市人大關於加強大氣污染治理“一號議案”,藍天工程,投資46億元,完成21座石灰豎窯永久性停爐、3台燒結機脫硫、4座氣化豎窯改造、6座落後焦爐拆除、5台火電機組關閉等94個治理項目,利用鞍鋼餘熱資源實施城市供熱節能改造200萬平方米。青山工程,完成荒山荒地造林6.35萬畝,退坡地造林3.67萬畝,墓園綠化3.69萬株,礦山生態環境治理5759畝。碧水工程,已建成的12座污水處理廠全部投入使用,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淨土工程,實施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治理項目,解決了長期困擾周邊居民的異味問題,實現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覆蓋率兩個100%。全面啟動宜居鄉村建設,建成宜居示範鎮10個、宜居示範村30個、宜居達標村324個。湯崗子新城榮獲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綠色城市人居環境獎”。

歷史文化

立山區有遼寧省非

傳奇立山圖片展及非物質文化精品展傳奇立山圖片展及非物質文化精品展
物質文化遺產共23項,其中民間文學2項、傳統音樂5項、傳統美術11項、傳統技藝2項、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3項。
回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王秉忠上下四代人一百五十餘年從事民間剪紙。產品以刺繡紋樣為主,除此之外還按用戶所需生產各類窗花、喜花、禮花、頂棚花、祝壽花。
傳承人王秉忠的剪紙作品有雙面異色剪紙、剪紙貼畫、剪紙扇面、剪紙藏書票、郵票。2008年元月參加遼寧省剪紙藝術大賽獲十大金剪刀獎,這是鞍山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民間剪紙藝人。2008年5月為抗震救災創作剪紙作品《情系萬家》在“汶川救援”義賣中拍得善款壹萬元,鞍山市紅十字會頒發了榮譽證書。曾多次在《鞍山文藝》發表剪紙作品,2008年《鞍山文藝》將《蝶舞翩翩》作品以封面形式發表。2010年5月1日剪紙作品《世博人家》在美術報上發表。剪紙作品《玉緣》被2010年上海世博會紐西蘭館收藏。剪紙藏書票被日本、德國、美國、紐西蘭等國家藏友收藏。遼寧電視台、鞍山電視台、北方晨報、千山晚報等多家媒體對王秉忠的剪紙作品曾做過專訪和報導,國外紐西蘭鏡報也做過報導。
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遼南高蹺鼓,是以海城、蓋州和營口為地域基礎,鞍山、遼陽和盤錦為中心,並輻射和影響東北部分地區。歷史證明,民國初年是遼南高蹺時興發展的鼎盛時期。一些民間藝人多次北上演出,使擊鼓藝術已傳播到東北內地。至今,那裡仍保留類似“要鼓”和“五鼓”的粗獷表演方式。遼南高蹺鼓是遼南地區各個分支鼓譜的總譜系基礎,只有學習和掌握好基礎,才能在演出中應對和滿足來自不同鼓樂元素的要求和打法。

風景名勝

孟泰公園
孟泰公園,原名立山公園。19

孟泰公園孟泰公園
93年4月,鞍鋼工會與鞍山市立山區政府共同為孟泰同志在立山公園建造了全身塑像,並將立山公園更名為孟泰公園。
玉佛苑
玉佛苑風景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市區東部。它占地四萬平方米,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背倚風光秀麗的東山風景區,與天然彌勒大佛遙相呼應,是當代中國旅遊史上的一大奇觀。由玉佛閣、玉帶橋、三洞式山門、荷花池、花果島等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建築組成,互相映襯,相得益彰。三塊御路雕有9條龍,含有“九龍捧聖”之意。
玉佛苑景區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其面積4.6公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由三洞式山門、玉帶橋、荷花池、花果島等組成。主體玉佛閣殿內的“釋迦牟迡——渡海觀音"玉佛重260.76噸,七色一體、色彩斑斕、雕琢細膩、光澤瑰麗,1997年11月榮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千山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經遼陽、海城、蓋州、岫巖,止於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
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位於臥虎峰下的一線天,罅縫長32米,寬不滿一米,深10餘米,。位於鸚鵡洞北山峰南側的一字天,長30餘米,最寬處為0.7米,最窄處僅為0.4米,為蹬無量觀的七重天,九重天的必經之路。另外還有夾扁石和一步蹬天等。千山自隋唐以來,就成為一處遊歷的勝地。而93年,又發現了一尊形象逼真,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彌勒座佛。使千山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五大佛教聖地,並定於每年6月9日為大佛節。
仙人台
仙人台,又名觀音峰,
仙人台景區仙人台景區
位於南部遊覽區諸山脈之巔,大安、中會,香岩諸寺和五龍宮諸廟宇拱衛之中。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峰奇,地險,峰頭似蛇背,長20餘米,寬10米,峰頭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徑約20米,由東稍北傾斜,狀如鵝頭,故俗稱鵝頭峰。西南北三面均為峭壁深淵,唯東一面可行。
“大安”五寺
“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高潮。
歷史名人
孟泰
孟泰,河北省豐潤縣人,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先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選為中國工會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執行委員。
王崇倫
王崇倫,鞍山市北郊沙河人。他是與孟泰一起聞名的全國著名勞動模範,中共“十大”代表,十屆中央委員,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屆代表。
他多次被評為鞍山市、遼寧省和全國先進生產者和勞動模範,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79年調離鞍鋼,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和中共哈爾濱市委副書記。

現任領導

區長 : 杜鳴青同志

主持區政府全面工作。負責監察、編制、審計等工作。

常務副區長: 朱奎海同志

負責區政府常務工作。負責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招商引資、市場監管、外經外貿、統計、國有資產管理、信訪穩定、軟環境建設、鎮街等工作。

協助區長分管監察、編制、審計工作。分管政府辦、發改局、財政局、監察局、人社局、服務業局、外經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審計局、統計局、國資局、物價局、信訪局、編委辦及下設部門和所屬事業單位。

分管各街道辦事處工作。負責聯繫立山經濟開發區。負責協調人大、政協、群團組織。負責聯繫金融單位、國稅局、地稅局。負責聯繫自來水公司、供電局、煤氣公司。

副區長 : 沈民同志

負責公安、消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工作。分管立山公安分局、立山消防大隊。

負責聯繫區法院、區檢察院。負責聯繫區交警大隊。

副區長 :張隴同志

負責民政、司法、城市建設與管理、安全生產、居民動遷、住房建設、房產管理等方面工作。

分管民政局、城建局、司法局、安監局、房屋徵收管理局、農發局及下設部門和所屬事業單位。負責協調市建委、開發辦、房產局、土地局、規劃局、綜合執法局。

副區長 :王艷同志

負責教育、科學技術、環保、文化體育、衛生、人口和計畫生育、檔案等方面工作。

分管教育局、科技局、環保局、文體局、衛生局、計生局、老齡辦、檔案局及下設部門和所屬事業單位。負責聯繫武裝部、駐區部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