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儀定都

立儀定都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定陶登基稱帝,揭開了西漢王朝200多年歷史的序幕。 劉邦登基之初,很多重大的國事都沒有確定,其中就包括定都的問題。 最初劉邦想把大漢國都定在洛陽,手下的王公大臣也紛紛支持劉邦的這個想法。

基本信息

《大風歌》中的一集,主講人為王立群

主講人簡介

王立群王立群
王立群生於1945年3月14日,山東新泰人。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出版有《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學術專著,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內容簡介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定陶登基稱帝,揭開了西漢王朝200多年歷史的序幕。然而,習慣於在馬背上打江山的劉邦,在坐江山時卻遇到了難題:雖然已經擁有了九五之尊的帝王身份,卻絲毫沒有帝王的尊貴感受。另外,國都究竟應該設在哪裡也成了困擾他的難題。
就在這時,兩個小人物出場了,一個是叔孫通,叔孫通是孔子時期魯國權臣叔孫氏的後人,雖然是一介儒生,但叔孫通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洞察力。叔孫通看到劉邦因為禮儀制度不完備而發愁,就建議劉邦說,爭天下,儒生是不管用的,守天下,你離不開儒生。所以叔孫通幫忙制定了一整套規則,這個規則一制定,再上朝的時候,就井然有序了。劉邦登基之初,很多重大的國事都沒有確定,其中就包括定都的問題。最初劉邦想把大漢國都定在洛陽,手下的王公大臣也紛紛支持劉邦的這個想法。然而,就在這時,另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插了進來,並最終改寫了歷史。那么,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講述系列節目《大風歌》第十六集《立儀定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