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從一

竇從一是唐中宗時期的御史大夫,竇德玄的兒子,原名竇懷貞,為避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的名諱改名從一。竇德玄當年在李治詢問帝丘來歷的時候實話實說,給世人留下了一段佳話。竇從一可不象竇德玄,倒是跟楊再思非常象,對權貴那是極盡阿諛逢迎之能事。

簡介

竇從一他在擔任雍州刺史期間,遇到太平公主與一個寺廟爭奪水磨的案子。
雍州司戶李元 把水磨判歸寺廟所有,結果嚇到了竇從一。竇從一不敢得罪太平公主,連忙命令李元 改判。偏生李元 是個很硬氣的人,他拿起筆來在判決書上籤下了八個大字:南山可移,此判無動!
竇從一升任御史大夫之後,繼續保持了他阿諛逢迎的傳統。
當時宦官左監門大將軍薛思簡等人仗著安樂公主信任,經常乾一些違法的事情。侍御史魏傳弓上疏請求誅殺這些人。
竇從一得知後非常害怕,堅決阻止魏傳弓。
當時宦官很有權勢,竇從一為了不得罪他們,在審理案件的時候只要有一方是不長鬍子的,就想方設法讓這方勝訴。
竇從一沒有白費功夫,好事很快就來了。
景龍二年(大體相當於公元708年)臘月二十九,李顯命令中書、門下的長官和學士、諸王、駙馬們到皇宮守歲。
在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李顯對竇從一說:聽說卿的妻子去世很久了,朕經常為你擔心。今天是除夕,為卿舉行婚禮。
竇從一磕頭謝恩。
很快,宦官宮女們打著燈籠,拿著羅扇的儀仗隊出來了,羅扇後面有個穿著禮服、帶著花釵的人。
李顯讓那個人坐在竇從一的對面,讓竇從一按照結婚的風俗背誦了幾首《卻扇詩》。新郎背誦《卻扇詩》、《催妝詩》就是催人把擋在新娘面前的障礙物拿開,竇從一背誦了之後,羅扇果然拿開了。這時,眾人發現,扇子後面原來是韋皇后的老奶媽王氏。李顯和在場的官員們哄堂大笑。
這王氏是少數民族人士,而且出身卑微,以當時的眼光可能跟竇從一不太般配。更要命的是她是韋皇后的奶媽,少說也有六十多歲了,而竇從一才四十多歲。就是這位可能比竇從一母親年紀還要大的老奶媽,在李顯的撮合下,還是嫁給了竇從一。
竇從一的心理素質也不是蓋的,此後竟然以此為榮起來了。每次晉見和上奏,都自稱“翊聖皇后阿(上父下者)”。
翊聖是韋皇后的尊號,阿(上父下者)是奶媽丈夫的俗稱,“翊聖皇后阿(上父下者)”的意思就是“韋皇后的奶媽之老公”。
竇從一自稱翊聖皇后阿(上父下者),世人也稱他為國(上父下者)。阿(上父下者)當然也不會跟韋皇后為難。
資治通鑑原文
景龍二年冬,召王公近臣入閣守歲。酒酣,上謂御史大夫竇從一曰:“聞卿久曠,今夕為卿成禮。”竇拜謝。俄而,內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其後有人衣縷衣花釵,令與竇對坐。卻扇易服,乃皇后老乳母王氏,本蠻婢也。上與大臣皆大笑。詔封營國夫人,嫁為竇妻。俗稱乳母之婿曰阿(上父下者)。竇每進表,自稱“翊聖皇后阿(上父下者)”,欣然有自負之色。
《譚概》評云:“絕好一出醜淨戲文。”
情主人曰:“情猶水也,慎而防之,過溢不上,則雖江海之洪,必有溝澮之辱矣。情之所悅,惟力是視。田舍翁多收十斛麥,遂欲易妻,何者?其力余也。況履極富貴之地,而行其意於人之所不得禁,其又何堤焉。始乎宮掖,繼以戚里,皆垂力之餘而溢焉者也。上以淫導,下亦風靡。生斯世也,雖化九閾而為河間,吾不怪焉。夫有奇淫者必有奇禍。漢唐貽笑,至今齒冷。宋渚清矣,元復濁之。大聖人出,而宮內肅然,天下之情不波。猗與休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