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灶螽

突灶螽

突灶螽(Diestrammena japonica)又稱灶馬,川東民間和福建龍巖客家一帶叫灶雞子。屬於直翅目穴螽科。此昆蟲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常出沒於灶台與雜物堆的縫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蟲為食。該蟲無翅,靠腿部摩擦發聲。本物種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保護級別為無危。

基本信息

外觀特徵

體長36-38mm,體色紅褐色至黑褐色,體型寬大,體背隆突或駝背狀,故稱“駝螽”。體表堅實,前胸背板有2條不明顯的縱紋,無翅膀,靠後腿摩擦鳴叫。六肢長,關節及脛節具棘刺,轉節黃白色,後腳腿節異常粗大,側緣淡黃褐色具線狀斑紋。本種屬於大型的種類,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常於夜晚出沒、鳴叫。可入藥。

生態習性

突灶螽突灶螽
傍晚開始活動。雜食,也吃小昆蟲。是有名的洞窟性及群棲性昆蟲。突灶螽是在昆蟲中分布最廣的一種,我國的南北東西都有它的存在。它與人的關係十分密切,是典型的家庭鳴蟲。此蟲夏季常見於田野草石、土隙間,入秋後進入居民室內的廚房、灶間、或餐館、豆腐坊的宅基、牆角、磚瓦的縫隙突灶螽若蟲間,喜歡生活在爐灶等溫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它生長繁殖的季節。突灶螽初夏時繁殖最盛,常可在灶旁煙囪附近的空隙或牆壁裂縫中看到大量成蟲及各齡的若蟲。由於城市居民都用煤氣和液化器等現代化廚房設備,此蟲已比較少見,但廣大農村或小鄉鎮依然大量存在。它的生活習慣是白天藏在灶間附近角落縫隙等適於隱蔽之處,夜間出來在灶上及周圍尋找暖和處避寒。此蟲一年四季都會鳴叫,其鳴聲為“唧唧唧”,連續不斷,氣溫適宜時它白天也會鳴叫,夜間其鳴聲幾乎不停,若有幾隻同時在附近鳴叫,則唧唧之聲響成一片,十分熱鬧。突灶螽有趨光性,有時夜間它會跳到燈光附近。該鳴蟲在野外時以植物的莖、果、葉為食,在室內則以飯粒、菜屑等為食。

繁殖方式

交配

突灶螽突灶螽
雌性一般選擇體型較大的雄性進行交配。交配前,它們互相用觸角觸碰,之後,雌性慢慢爬上雄性後背,生殖器與雄性的對接。與其他螽斯類一樣,雄性開始收縮腹部排出精托,整個過程約二十分鐘左右。精托排出後,雄性獨自離開覓食以補充體力,以便下次交配;而雌性會把腹部向前弓,咬食精托以獲得營養。成蟲每交配一次,身體便會衰老一些,直到死亡。

產卵與孵化

交配後3-14天雌性就會產卵,產卵時雌性把產卵管插入土中3cm並排出卵粒。一隻雌蟲一次可產最多百枚亂。卵形似米粒,呈褐色。卵在自然條件下開始孵化,次年夏天一齡若蟲破土而出倒掛在植物上利用重力進行第一次蛻皮。每隻需經歷幾次蛻皮後才可變為成蟲,每蛻一次皮,身體都會長大一些。最後一次蛻皮後約3-5天后雌、雄性成熟。

藥用價值

突灶螽突灶螽
【功效】:撥刺消腫
【主治】:治竹刺入肉。
【性味歸經】:辛,鹹,溫。入肺、脾二經。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
【別名】:灶雞(俗稱)
【考證】:始載於《本草綱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