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

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

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是一所初級飛行指揮院校,擔負培養具有殲擊機飛行駕駛技術、初步具備航空兵部隊指揮、管理能力的初級指揮幹部的任務。還擔負培養飛行原理教學工作的專業技術幹部的任務。學院前身是空軍第一高級專科學校,1968年10月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航空學校,1976年6月改名空軍第十三航空學校。1986年7月更名為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

1.基本信息

學院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占地2908公頃。學院教學設備齊全,設有各類教學教室,實驗室、實習室、專修室以及電化教學中心等。學院開設殲擊航空兵初級指揮專業,培訓層次為本科。學制四年。飛行專業,培訓層次為本科,學制二年。2012年4月28日,學院正式更名為空軍航空大學蚌埠校區,並組建成空軍航空大學飛行教官訓練基地。 基地的組建揭牌,標誌著中國空軍飛行教官的培養教育步入了體系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的轉變。

空軍航空大學蚌埠校區空軍航空大學蚌埠校區

2.專業設定

殲擊航空兵初級指揮(本科)
本專業培養具有殲擊機飛行駕駛技術。初步具備航空兵部隊指揮、管理能力的初級指揮幹部。
招生對象;長春飛行學院學員。
學制:四年(與空軍航空大學合計)。
畢業學員適於在空軍和海軍殲(強)擊機航空兵部隊從事飛行工作。
飛行原理(本科)
本專業培養從事飛行院校飛行原理教學工作的專業技術幹部。
招生對象:飛行學院不適合飛行的學員和具有大專學歷的教員。
學制:二年。
畢業學員適於在空軍飛行院校從事飛行原理教學工作。

學院成果

一級師旅點評 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
近幾年,很多部隊換了飛機又增加了訓練強度後,事故連連不斷,但唯有十三飛院連著出事,卻沒怎么挨板子。同行中有人開玩笑說:天下的“十三”都不吉利,而天上的“十三”可是大吉大利。這個“天上十三”就是對著十三飛院來的。1999年7月14日,四團副團長屠樟水和飛行副中隊長初學忠駕駛的JL-8因發動機故障,迫降時為了避開樹下納涼的村民,放棄了空中跳傘,兩人在飛機著地前的剎那間雙雙成功彈出,飛機沒受大損,但屠副團長彈出後因傘沒打開,摔地後造成重傷,最後犧牲(這起事故的責任不算在十三飛院的帳上);2001年12月21日,二團的副師職飛行教員劉志盈駕駛的一架初教6在廠修返回途中遇到空中發動機停車,結果在一塊麥田裡迫降成功,人機完好;2002年10月28日,四團副參謀長李雪飛在帶改裝教員劉軍時,所駕駛的JL-8又是發動機故障,幸好李副參謀長技術高超,駕駛著渦輪葉片被全部打傷的飛機在本場迫降成功。看來JL-8的發動機還是有問題,頻頻出故障,讓剛上天的飛行員擔驚受怕,航空人見此不知是否感到難堪。
這個飛院1998年開始用上JL-8教練機,是首批裝備JL-8的航校。無論教學、培養的學員質量,十三飛院都列各飛院的前茅:首開飛行學員夜間複雜氣象課目訓練先河;飛行學員可憑標誌燈駕機著陸;所有學員、指揮員都能用雙語進行飛行、教學;學員訓練質量畢業考核在1999年和2001年連續兩年名列空軍第一,學員成才率列空軍榜首;《面向21世紀飛行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被列入國家九五規劃軍隊重點課題,填補了我軍軍事飛行教育的空白;《飛行學院素質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等3項成果分別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電教片《JL-8飛機特技飛行駕駛系統》等五部電教片被評為全軍一、二等獎。
為全面掌握JL-8駕駛技術,保證飛行安全及為其他院校後續換裝探索出一條新路,該院不斷提高訓練效益和質量,創造出“教、學員同訓,一團兩機”的新方法,安排第一批改裝時,第二批在老機型上帶教學員,第三批進行技術提高訓練。通過教員補差與學員訓練組合,高空與低空組合,難易練習組合,帶飛和單飛組合,對起落和特技、儀表和特技、儀表和起落以及儀表內部的“直線”和“大航線”、“空域”和“大航線”等相關練習進行了最佳化組合,一次飛行安排2—3個練習,縮短了飛機地面準備時間,使飛行強度和飛機、飛行日利用率大大提高,提高了訓練質量,創下了首批畢業學員沒有設備使用錯忘的空軍紀錄。
十三飛院還有兩件事經常拿出來炫耀的:訓練一團安全飛行已跨過四十五周年;畢業學員中有二十多位將軍,原來的南空“現管”——現廣空司令員盧登華中將就是十三飛院的畢業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