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彩龍

空彩龍

空彩龍是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屬於虛骨龍類、手盜龍類、蜥掠龍下目,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約7500萬年前)的蒙古。空彩龍長約3米,高1.5米,重35千克,可能有長羽毛。空彩龍沒有牙齒,但長有齒突。空彩龍的前後肢均長有非常尖銳的爪子,但是這並不能幫助它們捕獲較大的獵物。空彩龍的前肢細長,指上的利爪尖利而靈活,可以用來捕捉小動物。空彩龍是雜食性的。

基本信息

恐龍分類

恐龍綱·空彩龍科
空彩龍空彩龍
食性:肉食代表種:蒙古空彩龍
中小型手盜龍(1.5~3米)疑種:馳龍似鳥龍美頜龍始祖鳥陸地種現定:爬行類(恐龍類)未定:原始鳥類?類別:真手盜龍類(近鳥類)

結構特徵

空彩龍是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有兩個亞種。第一個亞種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蒙古,長約3米;第二個亞種僅長2.5米,生活在中國遼西。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蒙古空彩龍的頭前端較鈍,而小空彩龍(中國亞種)的口鼻部則略向前突出,中國亞種的喙嘴也較小。小空彩龍的四肢與身體比例相對於蒙古空彩龍來說要更大,而且也不具有向內彎的腳踝。所有空彩龍均有發達的尾羽,頭上有還有一個短小的羽冠。前後肢均長有非常尖銳的爪子,
空彩龍空彩龍
但是這並不能幫助這種恐龍捕獲較大的獵物。空彩龍生有多樣利器:頭部雖然僅長16厘米,但嘴尖而細長,嘴裡還有利刃狀帶鋸齒的牙齒,每一枚牙齒都向內彎,邊緣還生有更小的鋸齒;後肢常兩趾著地,第三趾上長著長約8厘米,像鐮刀一樣的利爪,空彩龍可以藉此殺死與它們同等大小的生物;前肢細長,指上的利爪尖細而靈活,空彩龍很可能會靠其捕獲纖細小巧的安森洛蜥。空彩龍後肢的第二根趾並不像迅猛龍的那樣銳利,也無法用這根趾將獵物開膛破肚,但用其對較小的恐龍進行刺殺還是綽綽有餘的。空彩龍常三五成群,在史前的沙漠上飛奔捕獵。它們也許還有簡單的滑翔功能,藉助風流可以滑下沙坡。空彩龍可能生有短羽毛,這雖然並不能使它們飛起來,卻可以幫助空彩龍保持體溫,前肢上稍長的羽毛則可以在空彩龍奔跑的時候用來保持平衡。

關於空彩龍所屬種類的爭議

以往科學家復原空彩龍的模樣時,通常把這種龍描繪成長著鋒利牙齒、極具進攻性、甚至生有羽毛的兇殘物種,並把它們歸為馳龍的一種,但一具比較完整的空彩龍骨架化石卻告訴大家:這是錯誤的。化石中的空彩龍不僅有牙齒,
空彩龍空彩龍
同時還生有一個類似喙的嘴鞘,這表示它們可能無法捉到傾頭龍和角龍等素食恐龍。另外,空彩龍還很容易遭受伶盜龍(始祖鳥科動物,1到2米長)或椎角龍(一種長2.5米的小型恐龍)的襲擊。現在也有科學家認為:空彩龍並不屬於馳龍,因為根據化石表面的損傷推斷,空彩龍那個高高翹起的大趾可能是由於地層的擠壓而導致趾骨變形而成,而這種龍真正的身份也就難以確定。有科學家根據現有空彩龍化石的結構進行分析,認為它可能是美頜龍類;也有學者指出,它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似鳥龍,與似雞龍關係最近,但這種說法已遭到了否認,其原因是它的顱骨和四肢結構與似鳥龍不同,如果它屬於似鳥龍的一種,就不必在生有嘴鞘的同時,也長那么多尖牙利齒了。目前只挖掘出三具空彩龍的骨架化石,其中有兩具都是只有前肢和頭骨保存下來,只有一具保存得比較完好,從現有的化石中我們很難斷定這種恐龍究竟屬於哪一科。通常我們認為它們自成一科,但在2004年以前仍有科學家把它們歸為馳龍。

羽毛

空彩龍與鳥類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再加上人們還在一具空彩龍化石的的尾端發現了類似羽毛留下的痕跡,因此就很自然地認為它們全身都長有羽毛。事實上至今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它們長有羽毛。一個說法是:空彩龍能夠利用沙丘,隨著風流俯衝下去,此時前肢上的羽毛會張開,這時它們便能騰空而起,滑翔一陣。但是空彩龍出現在白堊紀晚期,那個時候鳥類已經出現很久了,而空彩龍的祖先又一直沒有找到,這也證明它們可能和鳥類並沒有太多的聯繫。空彩龍的羽冠可能是存在的,它們或許可以用來在雄性之間炫耀。蒙古的空彩龍羽毛應該比較稀疏,前肢上也許僅有一簇較短的絨毛,這顯然不能幫助它們飛起來。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它們的後肢可能根本就沒有羽毛附生,因為這反而會影響空彩龍的速度。空彩龍的尾端可能有毛髮狀的附生物,這與真正的羽毛也是有所不同的。當空彩龍遭到伶盜龍攻擊時,它們應該會一邊尖叫著虛張聲勢,一邊張開前肢上的羽毛嚇退天敵;在族群內部,兩隻空彩龍在搏鬥前可能也會做出類似的動作。小空彩龍倒是有可能像鳥一樣,在遇到猛禽恐龍攻擊時,用爪子爬到樹上求生(猛禽恐龍:即奔龍類群,包括馳龍亞科、伶盜龍亞科、小盜龍亞科半鳥亞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