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發草

穗發草

穗發草為禾本科,發草屬。多年生草木。稈直立,密叢生,高20—30cm,葉鞘光滑,葉舌長5mm,葉片扁平。穗發草在中國分布於新疆天山和阿爾泰山、蒙古,中亞和西伯利亞也有分布。穗發草葉量豐富,各類家畜均喜食,尤其綿羊,氂羊、馬最喜食。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穗發草穗發草
發草屬,禾本科,約40種,分布於溫帶地區,中國有發草D.caespitosaBeauv.和D.flexuosaTrin.等3種,產西南至台灣至東北,可作粗飼料。多年生草本;小穗具柄,有2(-3)小花,長不及1厘米,排成圓錐花序2小穗軸基部具節,頂部延伸於最上的內稃外成一禿裸或毛筆狀的柄。穎膜質,短尖,有棱脊,第二穎約與第一小花等長或較長;外稃近透明質,頂有齒,背部在中部以下有芒;穎果無腹溝,與稃分離。
所有物種
濱發草
濱發草(原變種)
短枝發草
多花發草
發草
發草(原變種)
發草屬
穗發草穗發草
帕米爾發草
曲芒發草
穗發草
無芒發草
小穗發草

形態特徵

穗發草穗發草
多年生草木。多年生。鬚根粗且長,柔韌。稈直立,密集叢生,光滑無毛,高5—30厘米,基部具多數殘存葉鞘。葉鞘疏鬆,光滑無毛;葉舌透明膜質,披針形,先端漸尖,長2—4毫米;葉多基生,莖生者僅1—2枚,葉片多縱卷,稀扁平,線形,寬1—4毫米,上面粗糙,下面光滑,基生葉長達8厘米,莖生葉長1—3厘米。
圓錐花序緊縮呈穗狀圓柱形,或稍疏鬆為卵圓形,長2-7厘米,寬1—2.5厘米,分枝縮短或近於不分枝,光滑無毛;小穗褐黃色或褐紫色,有光澤,長4—6毫米,常含2小花;小穗軸節間長0.8—1.2毫米,被0.5—1毫米的柔毛;穎與小穗幾等長,兩穎等長或第一穎稍短於第二穎,第一穎具1脈,第二穎具3脈;外稃長3—4毫米,頂端具齧蝕狀鋸齒,基盤鈍,被0.5—1毫米的毛,芒自稃體基部1/5—1/4處伸出,直立或稍彎曲,與稃體等長或略短;雄蕊3,花葯紫色,長1.5—2.2毫米。花期7—8月。

稈直立,密叢生,高20—30cm,葉鞘光滑,葉舌長5mm,葉片扁平。圓錐花序緊密呈穗狀,長2一8cm,小穗棕紫色,有光澤,通常含2花,二穎膜質,近等長,第一穎具1脈,第二穎具3脈,外稃膜質,具3脈,先端齧蝕狀,下部(1/3—1/4)處伸出一勁直的約與稃體等長或稍長的芒,花葯通常紫色,長2—2.5mm;花絲細絲狀,長達3.5mm(圖15)。染色體:2n=26。

生長習性

穗發草穗發草
特性穗發草為多年生寒中生密叢型下繁禾草,高寒草甸的伴生種。
適宜寒冷濕潤的高山氣候,生於鬆軟、潮濕,地表覆蓋10—20cm生草層的高山草甸土上。據調查在伊犁地區海拔3200—3400m的高山帶,它常伴生於以高山早熟禾(Poaalpina)、西伯利亞羽衣草(Alchemillasibirica)、天山羽衣草(A.Tianschanica)、黑花苔草(Carexmelanantha)、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藍苞蔥(Alliumatrosanguineum)、山地糙蘇(phlomisoreophila)等寒中生小叢禾草,小莎草,小雜類草為建群種組成的高寒草甸不同的草地型中,群落中經常與它一起伴生的還有高山黃花茅(Anthoxanthumalpinum)、高山梯牧草(phleumalpinum)、高山紫菀(Asteralpinus)、高山龍膽(Gentianaalgida),喉花草(Comastomapulmjonaria)、寬瓣毛茛(Ranunculusalberti)等。
這些類型的草地所處高山帶氣候冷濕,年均氣溫700mm,所以植被低矮,蓋度為60—90%,一般草質優良,適口性好,耐牧性強,而且水源豐富,無蚊蠅,是優良的夏牧場,但利用期短,僅100天左有。在阿爾泰山穗發草也作為伴生種出現於海拔2600m以上的高寒草甸草地中。穗發草通常於5月下旬返青,6月抽穗,7月小下旬開花,8月初結實,9月下旬枯黃。

栽培繁殖

穗發草穗發草
穗發草既可種子繁殖,也可插枝繁殖。 
 
地栽穗發草,乾旱時適當灌溉,雨天必須及時排除積水。 穗發草播種種植的當年或次年夏季開花,但不結種子,2年至3年以上的植株開花才結實。

穗發草草既可種子繁殖,也可插枝繁殖。種子繁殖可春季或初秋播種,播種前用50℃溫水浸種,並需攪拌,保溫5分鐘後,待溫度下降至30℃時,用清水沖洗幾度遍,再放於25℃至30℃的溫度中催芽,能提高出苗率並早出苗。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如採用插枝繁殖,扦插期南方5至6月,北方保護地從3月開始進行。插條宜選擇枝頂端不太嫩的莖梢(以截後雖斷但皮仍連著為宜),長度5厘米至8厘米,在莖節下位剪斷,摘去基部2片至3片大葉,上部葉片摘去一半(以減少水蒸發),插於沙質土珍珠岩的苗床中,深度2.5厘米至3厘米。插後澆水,並覆蓋塑膠膜保濕,20天至30天發出新根後便可定植。如用生根粉蘸插條基部後再扦插,則約1周至10天便生根生長。

地栽穗發草,乾旱時適當灌溉,雨天必須及時排除積水。北京郊區冬季宜將地上部收穫後,冬凍前澆一次凍水後培土,土厚約20厘米或更高些以利安全越冬。翌春終霜後扒開土至平畦,澆水,使萌芽生長。華南地區則無需加覆蓋都能安全在露地生長。

穗發草播種種植的當年或次年夏季開花,但不結種子,2年至3年以上的植株開花才結實。群體密植,放養蜜蜂授粉有利於結實。種子成熟後易落地,故要經常檢查,見種子變褐色即可收集,陰乾去雜後儲存備用。種子發芽力3年以上。

套用價值

穗發草葉量豐富,據測定莖葉穗比為17.2:69:13.8,草質柔軟,適口性好,各類家畜均喜食,尤其綿羊,氂羊、馬最喜食。據分析粗蛋白質含量在禾本科牧草中居中上等,粗纖維含量較低。所含胺基酸種類較豐富。再生性強,耐踐踏,是放牧利用的優良牧草。

養護要點

穗發草穗發草
穗發草日照太強和陰天時,它開花的時間也會縮短,另外當花朵受粉完畢時,也會發現花的凋謝。

穗發草的植株低矮,具匍匐性,莖葉多肉,可貯水,所以耐旱。但是乾旱時開花會少,而且葉子會掉光,以減少水分散失。所以做為觀賞用途時,在夏季還是得為它早晚各澆一次水才行。耐旱的植物通常不耐濕,所以培養穗發草的培土務求排水良好。馬齒牡丹可用播種和扦插法繁殖。其種子細小,應先和砂土和勻後再行撒種,並且用盆浸入水中的方式吸水,以免澆水時沖失種子。苗高7~10cm時可進行第一次摘心。一般摘心二到三次。

耐高溫且耐乾旱的穗發草,常常可以在野外發現,可以說是夏日代表性的植物之一,耐活又好養。馬齒牡丹是夏季佈置陽台的最佳吊盆植物.布置地點選擇日照時間最長,陽光可直射之處,可開花茂盛,花期5-10月;但分枝數多,此時可適時加以修剪,讓下一次開花更有秩序。

忌潮濕或排水不良;穗發草怕潮濕,如果遇到幾天連續下雨,最好將盆栽移到淋不到雨的地方,或者在土壤方面做改良,放多一些珍珠石,以增加通氣性。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