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陽鎮

穆陽鎮

從福建省福安市一直西去,翻過兩座山,就到一個叫穆陽的小鎮。鎮小,呈啞鈴狀,四面環山,溪水悠悠。穆陽的房子都是依溪而建,汲水洗衣非常方便。溪邊的房子是土木結構的,黑色的瓦頂,遠看就像黑蝴蝶。穆陽多巷,小巷是穆陽的神經。

基本信息

穆陽鎮

穆陽鎮福建福安市一直西去,翻過兩座山,就到一個叫穆陽的小鎮。鎮小,呈啞鈴狀,四面環山,溪水悠悠。走進穆陽,你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恬靜和悠然。穆陽溪邊嫵媚的垂柳和著古老的生活節拍,從滿山的茶樹和茶叢中隱約傳來的笑聲、畲族山歌聲,就是一曲流動的音樂

古巷———凝固的音樂

穆陽的房子都是依溪而建,汲水洗衣非常方便。溪邊的房子是土木結構的,黑色的瓦頂,遠看就像黑蝴蝶。穆陽多巷,小巷是穆陽的神經。要體驗穆陽的好處,小巷是最好的去處。
那裡的小巷縱橫交錯,織成密密的網,在巷裡走,以為走到了盡頭,一拐,卻又是柳暗花明、別有洞天。房子錯落有致,小巷窄處,抬頭望天,天是細長的一條,在巷裡偶爾裸露的空地,不是祠堂,就是宗廟,高大的宗祠建築是典型的徽派建築,有馬頭牆、翹角檐。馬頭牆上刷有“毛主席語錄”之類的毛筆字,儘管爬滿蒼苔,但仍很顯眼。小巷店鋪多,有鐵匠鋪小吃鋪酒坊醬酒坊、零食店等,很熱鬧。店鋪皆因地制宜,樓下開店鋪,樓上住人,經濟又方便,和氣融融。店鋪從不打廣告,不掛招牌,不愁巷子深,哪家酒釀得沉,哪家鐵打得實,顧客都了如指掌。做生意的都有板有眼,一分錢一分貨,稱顧客為客人,大家一團和氣。要逃避鬧市的喧囂與浮躁,小巷是最好的去處。特別是雨天,撐一把傘,在巷中漫步,聽屋檐滴水聲,雨燕嘰嘰喳喳聲,你會明白什麼是詩意,什麼是最美的音樂。

生活———典型的藝術

典型的環境,孕育典型的性格,這裡的人們遵循千百年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的生活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實在和細膩。穆陽人的日子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活著就要乾點事,從不亂想。就拿節日來說,那裡除了傳統的如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節日以外,其他的如神仙生日、祖宗忌日,他們都要轟轟烈烈地紀念一番。那裡至今還遺留著民間的巫文化,如樟樹崇拜、石頭崇拜等等。人們在照顧溫飽的同時,也將生活藝術化了。那寸許長的綠茶,經過高溫殺青,竟可以捻成珠子狀,包成菊花狀,捲成毛茶狀。好客的穆陽人,以茶待客,茶的清淡和縷縷幽香,則惹人品嘗不已,正如穆陽人生性好平淡,淡中有真味。
 

歷史———隱藏的風景

人們喜歡用“人傑地靈”來形容某個地方,地靈固然重要,但沒有傑出人物的點綴,總會覺得有一點遺憾。在穆陽,我發現人們對歷史並不張揚和炫耀。穆陽在唐朝時曾出神童繆氏子,七歲能賦詩《新月》,“初出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十五團圓照滿天”。但那些過去的榮譽,穆陽人很少提起。千百年過去了,像溪水一去不復返。那些寬大的庭院總是木門緊鎖,那裡發生過的事,恐怕只有門口那披滿褐綠苔鮮的石頭才能說的清,但石頭卻一直沉默。或許那裡的人曾富甲一方,曾出過進士,中過舉人……一切都是無言的。就連那裡的林卓午先生,周恩來也曾親筆題詞:“傳郵萬里,國脈所系”送給他,也極少有人提及。唯有林氏祠堂門前那塊不起眼的石碑見證了這一切。穆陽總是這么善於隱藏,不知穆陽的人以為那裡只有絲竹管弦之樂,讀懂後才發現那裡的人也可以發大氣磅礴之音。
穆陽山水的清音、民風的淳樸不是用筆就可以說盡的。只有走進穆陽,看看那裡的山水,叩問歷史,才可感受穆陽真正的魅力。
註:林卓午(1889年———1957年)福安市穆陽蘇坂村人;抗日期間,從事危險的艱巨的軍郵工作,為國共通郵作出很大努力。在延安期間曾接受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等領導同志的接見會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