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安瓦爾·薩達特(Sadāt,Mohammed Anwaras,1918年12月25日-1981年10月6日)出生在米努夫省(Al-Minufiyah)邁特阿布庫姆村(Mit Abu Al-Kum)。他有13個兄弟姐妹。1970年10月15日納賽爾逝世後繼任總統。薩達特在外交方面採取一些極端出人意外的步驟,如擺脫蘇聯對埃及的控制;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同以色列和談。1972年7月,薩達特下令驅逐蘇聯軍事顧問和專家,宣布蘇聯在埃及領土上建立的一切設施和軍事裝備移交埃及管理使用。1978年9月6日,在美國的調解下,薩達特和貝京簽署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戴維營協定”,他和貝京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是埃及著名的政治家和總統。為埃及的主權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1981年10月6日,時任埃及總統薩達特不幸遇刺身亡。

基本信息

簡介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MohamedAnwarelSadat)1918年12月25日生於尼羅河三角洲的米努夫省邁特阿布庫姆村。其父是陸軍醫院職員,其母是蘇丹人。

1936年至1938年在埃及軍事學院學習,後進陸軍通訊部隊任軍官,因反對英國占領,1942年被逮捕並被開除軍籍。

1944年11月越獄後轉入地下活動。後再次被捕,1949年獲釋。當過記者、承包商和司機。

1950年重新入伍,在駐加沙的拉法部隊任上尉,1951年升中校。為前總統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核心成員。

1952年“七·二三”革命時代,代表自由軍官組織發表了推翻法魯克王朝的第一個聲明。此後任革命指導委員會委員和前總統納吉布的政治顧問。

1953年底起任政府機關報《共和國報》主編及東方出版公司與解放出版社的總經理。

1954年9月至1956年6月任國務部長。

1957年7月被選為國民議會副議長。

1958年至1960年任埃及伊斯蘭大會主席、國際伊斯蘭教協會秘書長。

1957年11月至1961年任民族聯盟總書記。

1958年埃及同敘利亞合併為阿拉伯共和國(敘利亞後於1961年9月退出),他於1960年7月至1962年任國民議會議長。

1962年9月至1964年任總統委員會委員。

1964年至1966年任副總統。

1968年任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最高執行委員會委員、政治事務書記。

1970年當選為聯盟主席。

1969年至1970年再度任副總統。

1970年10月任總統,1972年7月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73年至1974年兼任總理。

1978年建立民族民主黨並任該黨主席。

1980年5月再次兼任總理。在任總統期間,1971年5月發動“糾正運動”,清洗了阿里·薩布里集團;

1972年7月下令驅逐在埃及的蘇聯軍事專家;1973年10月向以色列占領區發起了自衛反擊戰—“十月戰爭”;1976年3月廢除《埃及蘇聯友好合作條約》;1974年同美國恢復外交關係;1974年1月和1975年9月在美國斡鏇下同以色列簽署兩項西奈脫離接觸協定;1977年11月親赴耶路撒冷以色列當局會晤,打開埃以直接對話的渠道;1978年與以色列總理貝京同獲諾貝爾和平獎;1979年3月簽署《埃以和約》,結束了兩國之間歷時三十年之久的戰爭狀態。

1981年10月6日,在開羅舉行慶祝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的閱兵式上,薩達特遇刺身亡。1994年當選《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指導戰爭

薩達特在以色列國會上發表講話薩達特在以色列國會上發表講話

1970薩達特繼任總統後,他試圖和平解決埃以紛爭,由於以色列態度僵硬蠻橫和談失敗,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埃及人民要求收復失地洗刷國恥,埃以“不戰不和”狀態使埃及精疲力竭,經濟幾近崩潰,在這種情況下,薩達特被迫以戰求和尋求強國新途徑,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是薩達特強國戰略的重要一步。

1970年10月,薩達特擔任埃及新總統後,為了反擊以色列侵略者,收復被占領的土地,恢復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權利,決定在1971年對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經過認真準備,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人民,在1973年10月6日(即伊斯蘭齋戒節和猶太教贖罪日)突然發起攻擊以色列的戰爭,即第四次中東戰爭。

在薩達特的指揮下,埃及軍隊取得了突破巴列夫防線以及殲滅以色列王牌190裝甲旅的勝利,但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未能全勝。

仰望和平

第四次中東戰爭後,薩達特意識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深重無比,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走和解之路,才是正道。1977年11月,薩達特在議會突然宣布,他決定親赴以色列,與這個世仇死敵謀求和平。當時,全體議員都驚得目瞪口呆,許多人甚至以為他是不是在發燒講胡話;有的懷疑自己在做夢。一些人在弄清並沒聽錯後,忍不住高喊:“以色列乃罪惡的虎狼之國,千萬不可去啊!”但薩達特去意已決,面對眾人的反對淡淡地說:“為了和平,我將走遍天涯海角,為什麼要排除以色列?”他毅然到了耶路撒冷,在以色列議會慷慨陳詞。直到這時,以色列總理貝京和許多部長才相信薩達特不是在開玩笑。1978年9月6日,在美國的調解下,薩達特和貝京簽署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戴維營協定”,他和貝京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又過了一年,埃及和以色列正式締結和約。

遭遇行刺

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身著嶄新的元帥服,肩佩西奈之星綠色綬帶,在勝利廣場的閱兵台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10月戰爭”勝利8周年。他的右側是穆巴拉克副總統,左側是國防部長艾布·加扎拉。

中午12時59分,正當人們翹首仰望米格戰鬥機低空飛行表演時,一輛受檢閱的130炮車突然在檢閱台前停下,從駕駛室跳下一名陸軍中尉和3名軍人。薩達特以為他們要向他敬禮,便站起來還禮。此時,名叫卡里德的中尉先扔出一枚手榴彈,接著用衝鋒鎗向薩達特掃射,另外3個士兵分兩路向檢閱台襲擊。

當時正在進行閱兵式實況轉播的電視播音員哽咽著說:“刺客,叛徒,同胞們,埃及……”說到這裡,電視螢幕上一團漆黑。卡里德這時已衝到了離檢閱台近在咫尺的地方。一個記者攔住了他的去路,義正詞嚴地吼道:“你這個叛徒!”他想擋住刺客,但被卡里德一槍摞倒在地。人們嚇壞了,一個個鑽到桌椅下面。剛反應過來的警衛才開槍還擊,但一切都晚了,薩達特倒在了血泊中。

謀殺事件在眾目睽睽之下持續了只有兩分鐘,但這兩分鐘改寫了歷史。薩達特身中5彈,穿透肺部的兩彈使他流血過多,送到醫院時已氣絕身亡。卡里德是“贖罪與遷移”組織的成員,一代偉人倒在了極端分子的槍下,死在慶祝戰爭勝利的不設防的檢閱台上。

據薩達特遺孀吉薩·薩達特後來回憶,那天,薩達特知道有人要謀殺他,但仍拒絕穿防彈衣,認為那不是男子漢的行為。當時,檢閱台前,尤其是他的前面本來坐著一名警衛,薩達特嫌他的頭高出台面,影響視線下令其撤走。

10月10日,埃及為薩達特舉行隆重的國葬。包括美國總統尼克森福特、卡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在內的許多國家領導人出席葬禮,他們在靜立、默哀,懷念為中東和平做出巨大貢獻的薩達特總統。

在薩達特的陵墓前,3個古埃及打扮的衛兵守護在墓前,墓碑上幾行娟秀的阿拉伯字十分醒目:虔誠的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戰爭與和平的英雄為和平而生為原則而死。

主要著作

為紀念薩達特,埃及政府於1982年4月將西奈半島的亞米特城命名為薩達特城。薩達特著有《革命歷史》、《尼羅河上的起義》、《薩達特回憶錄——莫斯科和開羅之間的堅冰正在消融》、《對個性的探索》、《阿拉伯統一的故事》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