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道口戰役

程道口戰役

新四軍在淮北程道口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的重要戰役。1941年8月,趁日偽軍向新四軍“掃蕩”之際,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調集保全第3縱隊,先後侵占了江蘇省泗陽縣西北的程道口、史集、仰化集一帶,並在程道口建築了堅固工事;國民黨第117師第349旅第697、第698兩個團,侵占了淮陰、漣水的新渡口、張官盪、大興莊一帶,企圖以程道口為中心,控制運河兩岸,構成一道橫貫淮北、淮海抗日根據地的東西走廊,繼續向根據地中心區推進,並接應第31集團軍湯恩伯部東進蘇北製造摩擦。

基本信息

戰鬥過程

程道口戰役 程道口戰役

新四軍決心爭取戰略先著,恢復運河兩岸,粉碎國民黨軍東進反共的企圖。在陳毅親自指揮下,軍部抽調第2師、第3師、第4師各一部和獨立旅共7個團,於10月14日完成了對程道口的包圍。15日至18日,攻克史集、張莊、大興莊等外圍據點。20日下午5時開始總攻,各部密切配合,至21日下午8時半攻占程道口。此次戰役共斃、傷、俘國民黨軍1400餘人,繳獲重機槍兩挺、輕機槍12挺、步槍850餘支、手槍23支、戰馬60餘匹。新四軍亡連排幹部11人、士兵63人,傷營連排幹部43人、士兵317人。

防禦狀況

程道口是六塘河與運河之間最接近的一個小鎮,位於六塘河東岸,歷來是一個重要的通道口。自王光夏部占據後,強拉民夫1000多人,經50天的修築,在畢家灘以南修了6個土圍寨,圍寨是內外兩層,外圍牆高、寬各2米,東、西、北面寬約3米,10米遠設一炮樓;內圍牆東、西、北三面高約5米,寬6米餘,外壕深、寬各約6米,共設鐵絲網4道。兵力為兩個保全團及泗陽縣常備隊、騎兵連,共1800餘人,糧彈充足,曾狂妄地鼓吹為:“連鬼子都打不開的程道口!”王光夏的企圖是以固守待援,聚殲新四軍部隊於運河兩岸。

戰場紀律

十月二十日,陳毅對彭雪楓說:“這次作戰,必須制定戰場紀律。”隨即口述了若干條款,由獨立旅政治部主任劉興元記錄後,交彭雪楓整理。

彭雪楓很快整理為《消滅王光夏戰鬥時獎懲軍律》,共為三條十款。原文如下:
一、奮勇先登者獎。

為:(一)奮勇砍鐵絲網者;(二)迅速越外壕者;(三)不顧一切攀登圍牆者;

(四)巷戰獲勝者(五)領導衝鋒者;(六)白刃決戰者。

二、活捉王光夏者重賞。
三、臨陣退縮者罰。

為:(一)觀望不前者殺;(二)擅自後退者殺;(三)造謠惑眾者殺;

(四)誇大敵情者嚴辦;(五)藉故離開火線者嚴辦。

戰鬥總結與意義

23日,陳毅將戰鬥初步總結報劉少奇等,指出:“此次戰役於我軍軍紀提高,戰術改進均有極大的幫助。”

彭雪楓在返回師部後,於26日在直屬隊排以上幹部會議上作了《程道口戰鬥經過及經驗教訓》的長篇報告。報告共分為八個部分,即:戰前的形勢、軍首長對進攻程道口的決心及頑我兩軍的攻防部署、進入戰鬥、戰術中的優缺點及經驗教訓、戰場上的政治工作、經驗教訓中的幾個問題、程道口洋河兩戰役勝利和偉大意義及我們今後的任務和工作。

在報告中,彭雪楓深刻剖析了程道口戰役勝利的意義。他指出:擊破了反共軍依託淮泗、淮海、運河兩岸作為進攻我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企圖;打破了韓德勤的西進意圖和延緩了路西反共軍的東進;爭取了偉大鬥爭的主動權,我各機動兵團的主動性也大了;解除了民眾的痛苦,興奮了廣大民眾;改正了一般同志在戰術上不攻堅、不堅守的陳舊觀念;加強了我們對游擊性運動戰的信念,使同志們相信,我們可以在據點之間打運動戰。

同時,彭雪楓強調指出:為著保證戰鬥戰術的提高,部隊的加強,我們應該:加強近戰的戰術教育和戰鬥技術的教練;加強戰場紀律教育,養成機動果敢,勇猛前進的精神;鍛鍊體格,善於肉搏,善於長途行軍,學習與養成打得仗、跑得路、吃得苦、耐得勞的革命軍人本色;加強黨性鍛鍊,一切作到合乎黨性原則,要在反對日偽頑的戰鬥中,創造更出色的光榮成績。

程道口和運河兩岸作戰,是彭雪楓過路東後參與指揮的一次重要作戰,對鞏固和發展淮海、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