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戰役

漳南戰役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8月至9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第129師和第115師各一部,在河南省漳河(今屬河北)以南地區對偽軍和土匪進行的反擊戰役。

戰爭介紹

漳南戰役漳南戰役

8月下旬,八路軍第129師奉命鉗制日軍向潼關、洛陽進攻,開闢臨漳、安陽、內黃、滑縣等地區,消滅盤踞於該地區之偽軍和土匪,遂決定以第129師的青年抗日縱隊、東進縱隊各一部和騎兵團、新1團以及第115師第344旅第688團、第689團等部進行漳南戰役。29日夜,第689團、青年縱隊第771團、騎兵團、東進縱隊一部向高河口、張村集之郭清郡發起進攻,一舉殲滅其主力大部。隨後,青年縱隊攻占回隆、楚旺,殲滅偽軍程希盂一部。9月7日,第386旅新1團和第689團攻占呂村集,殲滅李台、王自全偽軍務一部。10日,第689團攻占崔家橋,王自全殘部投降。騎兵團攻占大韓集,青年縱隊第771團、第2團攻占菜園集、竇公集。中旬,第344旅第688團由晉東南沁水地區進至平漢路(北平至漢口)東,與青年縱隊、新1團和第689團組成漳南兵團,繼續南進。25日,解放滑縣城、道口鎮;26日,追殲偽軍扈全祿於湯陰西南。至此,漳南戰役結束。

此役,八路軍共殲滅偽軍和土匪7800餘人,繳獲各種槍枝3200餘支,基本肅清了平漢鐵路以東,漳河以南、衛河以西,南北近50公里地區的偽軍和上匪,為建立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戰爭影響

漳南戰役,由一二九師劉伯承師長親自部署,三八六旅政委王新亭和三四四旅代旅長楊得志統一指揮。八路軍東進縱隊、漳南兵團等主力部隊參戰。戰役從1938年8月27日始,到9月26日結束,歷時1個月。從冀南打到豫北,取得了輝煌戰果。消滅了盤踞在平漢鐵路以東,漳河兩岸的偽軍。打垮了冀南、豫北的郭清、王自全、李台、程道合、司華生、扈全祿等漢奸和土匪武裝,繳獲了大量槍枝彈藥,威懾了敵人,牽制了日軍南侵武漢的兵力。收復了冀南、豫北的臨漳、安陽、內黃、湯陰、滑縣等縣的部分地區,組建了臨漳、安陽、內黃、湯陰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雖然有的政府只堅持了幾個月,卻為以後的抗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這次戰役,擴大了共產黨八路軍的政治影響,撒下了革命火種。一些進步青年愛國知識分子、開明紳士在抗日民主政府撤離之後,仍留地方為抗日鬥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為以後的抗戰勝利打下了良好的民眾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