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璧

程璧

程璧,畢業於北京大學外文系。旅日音樂人、獨立民謠歌手、攝影師。2012年推出首張音樂專輯《晴日共剪窗》,作為大學音樂與生活的總結。2013年10月,發表單曲《心想唱歌就唱歌》,被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選為大型音樂節目《尋找劉三姐》主題曲。2014年8月,發行專輯《詩遇上歌》,《詩遇上歌》在京東全國銷量連續位列TOP榜單,並獲得中國詩人北島、西川,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推薦。2014年11月,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錄製。2015年2月12日,發表單曲《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2012北京大學十佳校園歌手 2012北京大學十佳校園歌手

2009年,程璧在北京大學東語系攻讀碩士學位。其間加入了北大吉他社,開始學習彈吉他和作曲,創作了一首童謠小曲,來自程璧以前寫的一首小詩,描述兒時與祖母共同生活過的小院的模樣,“庭前花木滿,院外小徑芳,四時常相往,晴日共剪窗。”於是這首曲子就取名為《晴日共剪窗》。從那時候起她開始不斷寫歌,從此走上演藝之路。

演藝經歷

程璧 程璧

2012年9月,發表首張獨立創作專輯《晴日共剪窗》,作為大學音樂與生活的總結。

整張專輯中只有一把古典吉他伴奏,專輯封面和內頁也都由程璧自己動手設計。

2013年10月,發表單曲《心想唱歌就唱歌》,被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選為大型音樂節目《尋找劉三姐》主題曲

2014年8月,發行第二本獨立音樂專輯《詩遇上歌》。

這張專輯為詩歌譜曲,專輯名字《詩遇上歌》,由詩人北島命名,封面肖像攝影出自日本著名超寫實主義畫家野田弘志。

《詩遇上歌》在京東全國銷量連續位列TOP榜單,並獲得中國詩人北島、西川,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推薦。

2014年11月,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錄製。

11月14日,加入紅星音樂二十年致敬翻唱活動

2015年3月,發行專輯《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2015年4月,參加大良文化沙龍——“我想和你虛度時光”程璧音樂分享會活動。

主要作品

音樂作品

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 節目名稱 簡介
2014-11-28 天天向上 節目嘉賓

音樂作品

專輯名稱 發行時間
晴日共剪窗 2012-09
心想唱歌就唱歌 2013-10
詩遇上歌 2014-08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2015-02

獲獎記錄

音樂
  • ▪ 2012 北京大學十佳校園歌手    (獲獎)

人物評價

程璧 程璧

程璧擁有兩個音樂地域,同時活躍在北京和東京,兩個不同文化形態和語言的

舞台上。她用一種聲音唱出兩種語言裡的憂傷,一把吉他彈奏出兩種語言裡的嚮往。她的鏇律里有森林和村莊,也有太陽和月亮,她的鏇律不是大海大河,而是涓涓小溪,奔流不息地向著遠方的遠方(田原評)

程璧的音樂都像帶著神奇的難以言說的魔力征服著觀眾挑剔的耳朵。她的聲音也和她的創作一樣,渾然天成不加修飾,沒有花俏的技巧也沒有章法可循,甚至也很難說她的作品應該叫歌還是詩歌,文學性大過音樂性是她最大的特點(網易娛樂評)

程璧的音樂很美,也很有畫面感,能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腦海中會緩緩地略過一幅幅畫面,自然、和緩、唯美、靜謐,讓人很輕易就會在思緒中停留(騰訊娛樂評)

媒體報導

詩遇上歌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程璧 程璧

“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雲,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淡黃色的燈光下,一襲長裙的80後女孩程璧吟唱著北島的詩作《一切》,而詩人低調地坐在台下的人群中,專注地聆聽。

7日下午,在望京的單向空間書店,程璧乾淨的嗓音、伴著溫暖的古典吉他,充盈著這個被濃郁綠蔭包圍的小樓,撫平人們夏日裡的焦躁。

“詩遇上歌”,這是程璧的新專輯,由北島命名。在7日為這張專輯而舉辦的音樂會上,被賦予鏇律的還有西川、田原、谷川俊太郎等詩人的作品。她的音樂細膩溫暖,“是最貼近詩歌的聲音。”詩人田原說。

詩與民謠的相遇

“詩遇上歌”--專輯名字由北島親自定下。“遇上”,似乎有很多美妙的含義。和這本專輯的名字一樣,詩人、作家、音樂家以及愛好藝術的人們在此間相遇。

程璧 程璧

現居東京、獨立從事藝術創作的程璧畢業於北京大學外文專業,自大學期間開始連續創作詩歌並學習作曲。《詩遇上歌》是她的第二本獨立音樂專輯。

程璧說自己很早就有給詩譜曲的想法,“我覺得詩與民謠具有十分相似的特質。詩字數最少,篇幅簡短,卻最具深意。民謠無論在技巧還是配器上都追求簡單,它的深度在於其冷靜的哲思性。”

而她為自己寫的詩譜曲,早在兩年前的第一張獨立音樂專輯《晴日共剪窗》里就有過嘗試,聽著“籬前花木滿,院外小徑芳,四時常相往,晴日共剪窗”,她兒時和奶奶在北方四合小院裡生活的畫面生動浮現。

“我小時候和祖母一起生活,她是我最早的藝術啟蒙者。”程璧說,“她這種對日常生活藝術化的表達一直影響我,因為我的作品裡全部都是對生活的表達。沒有刻意構造一個藝術表達,完全都有感而發。”

因此,詩人是她非常熱愛的人群,“不同於哲學家,詩人是很鮮活的,他可以把自己的很多想法很深入的表達出來,用非常美妙的文字。”

程璧也熱愛繪畫、攝影,她特別喜歡“一期一會”這個詞,“它其實跟我喜歡的膠片攝影很像,按一下快門,捕捉到時間的光線,這個瞬間是永遠不可能再捕捉第二次的。”

程璧 程璧

人和人之間的相遇相逢也是這樣。“那場音樂會,那個下午的時光也永遠不會來第二次了,懷著這種心情去生活,我覺得我會更加珍惜每一刻,更加珍惜每一次相聚。”程璧說。

懷著這種珍惜每一刻的心情,她將對生活細微處的感受寫進詩歌、譜進鏇律。“午後,我一個人和小鳥說話,一個人看一棵植物,我一點也不孤單,我的心裡是滿的。”她記錄的是初到東京孤獨卻內心充實的心境。

她唱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睡吧,小鳥們,我把活著喜歡過了,早晨,我把洗臉也喜歡過了”,仿若伴著第一縷陽光曬進窗戶時的啼啼鳥鳴。

詩與歌都是“生髮於內的情感體驗”

程璧 程璧

詩與民謠的緣分由來已久。“民謠是詩歌的母親”,田原說,人類最初在勞動中自然哼唱出歌謠,直到後來文字出現把它們記錄下來,這才有了詩。中國傳統典籍《詩經》就是如此。

而《詩經》中的“秦風”、“魏風”正如宋詞中“蝶戀花”、“水調歌頭”這些曲牌名,都是曲式、聲調,將每個地區的民謠從鏇律特點上區別開來。只是這些鏇律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銀河中,唯有文字記載的詩依舊光芒亮眼。現代詩則完全從音樂中脫身而出,自成一家。

“詩歌某種意義上是表達一種節奏,而我們寫的現代詩音樂性都不是很強,不太注重押韻,而是注重內在節奏。”在場的詩人田原說,程璧把詩歌隱藏的節奏表現出來了,把詩歌的音樂性發揮到了極致。

“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詠歌之”,從古至今,詩歌與音樂都生髮於人類內心的情感體驗,“完全是由內而外的”,程璧說。

在這場音樂會上,一直沉默的北島說,讓程璧來讀這首詩。用她乾淨的嗓音來讀。田原認為,給詩譜曲不只是“復古”而已,值得現代詩人們去學習。

“唱詩”撫慰心靈升華靈魂

程璧 程璧

除了重新賦予詩歌以音樂性,把詩唱出來的另一個意義在於普及。讓更多身處漂浮、躁動的現代社會的人在詩歌中沉澱內心、升華靈魂。

然而,歷經商品經濟的浪潮,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步伐也越來越快,難得有罅隙停下來靜心讀一首詩。不少學者呼籲,放慢腳步,讓文化也跟上來。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講師林光華說,“每一個民族的詩歌都是語言的精華,用感性的方式道說真理。”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詩歌的讀者群已經藉助新媒體技術有所擴大,“為你讀詩”“讀首詩再睡覺”“詩歌精選”“周末讀詩”等微信公共賬號或APP已經是成千上萬冬粉的心頭所愛。詩歌和手機一起成為貼身的存在。

田原說自己也會關注“為你讀詩”,“大部分詩歌都很不錯,雖然也會良莠不齊,但讓更多人閱讀詩歌總比不讀好。”

他相信,把詩歌譜成曲唱出來,讓更多喜愛音樂的人對詩歌也產生興趣、成為現代詩的讀者,這又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嘗試”,不只是精英文化的大眾化而已,當熱愛詩歌的人群基數在擴大,我們就有理由期待高質量的作品誕生。

或許,“詩遇上歌”的意義就在於,讓詩歌這隻高雅藝術殿堂的“燕子”藉助優美的鏇律“飛入尋常百姓家”,讓發源於民間歌謠的詩歌重回民謠,繼續傳達人類千百年來不變的真情。

作品評價

程璧 程璧

“程璧的音樂我工作時反覆聽過無數遍,無論何時那些鏇律總是縈繞腦際。即使不懂漢語的語義,透過她的聲調與音質,那些順著感覺進行的細膩的氣息處理,我感受到如今中國的年輕女性在感受著什麼,想要追逐著什麼而生活。在大時代變遷的時刻,年輕的感受性把這些變遷作為養分吸收並茁壯成長。一位來自北京的少女佇立庭院凝望天空,那片同樣的天空,我也在注視。”

——原研哉(日)

日本國際級平面設計師

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

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

“程璧擁有兩個音樂地域,同時活躍在北京和東京,兩個不同文化形態和語言的舞台上。她用一種聲音唱出兩種語言裡的憂傷,一把吉他彈奏出兩種語言裡的嚮往。她的鏇律里有森林和村莊,也有太陽和月亮,她的鏇律不是大海大河,而是涓涓小溪,奔流不息地向著遠方的遠方。”

——田原(中)

中日雙語詩人,翻譯家,

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譯者,

日本城西國際大學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