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抵扣

稅收抵扣

稅收抵扣是針對增值稅來說的,就是實行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稅款及其他合法有效憑證包含的稅款抵扣制度。

簡介

稅收抵扣稅收抵扣

增值稅的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銷項稅額是指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稅率計算並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

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所支付或負擔的增值稅額。

意義

它體現了增值稅相比營業稅的核心優勢--利用環環抵扣制真正實現對增值額徵稅。當然,現實操作中無法將每個生產環節的增值額計算相加後再計算應該繳納的稅額。假如一件衣服的生產銷售要經過棉花—布匹—衣服—消費這樣一個過程,它可能由農場---布匹加工企業----衣服加工企業---服裝批發商---服裝零售商—消費者等環節,而每個環節都有增值額的出現。如果稅務部門跟蹤每個環節計算增值額再計算增值稅,可想而知徵稅成本是相當高的。因此,計算增值稅一般不用直接計算增值額的辦法而是採用間接計算的方法---進項稅額抵扣法。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的計算公式為:增值稅的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在計算增值稅時先計算出應該繳納增值稅貨物總的增值稅負(一般以貨物或勞務的銷售額乘以相應的稅率),然後再從總的稅負里減去外購相關貨物(如該銷售貨物的原材料)時納稅人已經繳納的增值稅,剩下部分就是納稅人真正應該向稅務機關繳納的增值稅額。再形象點,如加工衣服的企業需要購買布匹,將完工的衣服對外銷售。因此,企業應該向稅務部門繳納的增值稅額=衣服的銷售額*增值稅率-布匹價款*增值稅率。衣服加工企業支付給布匹加工企業的增值稅額(布匹價款*增值稅率)叫進項稅額,也就是布匹加工企業的銷項稅額;衣服加工企業銷售衣服向服裝批發商收取的銷項稅額也就是批發商的進項稅額。就這樣,直到衣服傳到消費者手中。由於消費者是最後一環節,無法再轉嫁稅負,最終承擔零售商向他收取的增值稅額。其他環節的納稅人向上游企業支付增值稅(進項稅),向下游企業收取增值稅(銷項稅),當銷項稅額-進項稅額>0時,就得向稅務部門繳稅,反之,如果銷項稅額-進項稅額≤0則不繳,並且可以下期繼續抵扣。

稅收抵扣依託於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其他合法有效憑證的使用,下游購貨企業從上游銷售企業獲取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就是直接的抵扣憑證,沒有或發票不合格就不能享受抵扣。另外,我國目前只有一般納稅人才能享受進項稅稅額抵扣,小規模納稅人則不行,如果確實需要開專用發票,只能委託主管稅務機關代開。因此,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及使用專用發票納稅人的資格審核尤為重要。

範圍

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包括:

1.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2.從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3.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按照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

4.外購貨物(固定資產除外)和銷售貨物所支付的運費,依7%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

5.生產企業一般納稅人購入廢舊物資經營單位銷售的廢舊物資,可按廢舊物資單位開具的普通發票上註明的金額,依10%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包括:

1.購入固定資產(東北地區除外);

2.用於非應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

3.用於免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

4.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

5.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

6.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