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街

稅務街

稅務街即江蘇泰州市的老城區的古稅務街。稅務街上有很多店鋪都是以“稅務”為名的,什麼“稅務餅店”、“稅務超市”、“稅務副食商店”等等,甚至還有個“稅務 居委會”,抗戰時期,稅務居委會裡,還有陳毅和惠浴宇等當年和國民黨代表談判時的住宅,如今都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稅務街,西起泰山公園的岳廟,向東依次有稅西街的宮氏住宅(今泰州書畫院、東方紅畫廊)、明蔣科進士第(今市文化館、市文藝學校)、古課稅局(今海陵區政協、梅鄉京劇園、京劇票友社),再往東有泰州名校城東國小、泰州市圖書館,直至東河公園。稅務街儼然是一帶明清現代民居建築文化交融輝映的長廊。

基本信息

介紹

古稅務街在泰州市的老城區,東側有個牌坊,上書“古稅務街”,站在牌坊下向西望,不過500米左右,是另一個一模一樣的牌坊,兩個牌坊的內側是林散之題的“漢唐古郡,淮海名區”。街道很整潔,兩邊是各種商鋪。兩個牌坊的東西分別是稅務東街和稅務西街。整個稅務街長不過千米,和其他街道無異。

現在泰州有眾多的稅文化遺址、遺物、典籍,其中如:稅務橋、稅務街(宋代淮東路鹽運司署)、林則徐稅務碑、日涉園、鹽宗廟……其中,古稅務街和稅務橋在泰州稅文化積澱中最為著名。

歷史

稅務街是依橋而得。據《泰州志》記載,早在清道光36年,州城內就有了稅務橋大街。稅務街只有3至5米寬,但在當時足以稱大街了。稅東街從海陵南路到鼓樓路長550米;稅西街從海陵南路到青年南路長420米。宋代曾在稅東街北建有課稅局(鹽稅徵收機關)及淮東路泰州鹽運司署,在今蔣科進士第對街,清同治年間兩淮鹽運使喬松年私宅日涉園內。它是泰州鹽稅文化的見證:就在喬松年任泰州稅官時,因稅務橋而派生出稅東街、稅西街和稅務橋南小街。

後來,因泰州的海岸線東移,區域建制有所調整,加之清末、民國鹽運管理機構的變遷,致使古稅務街逐漸蕭條,稅東街也成了一條以居家為主的街道,狹窄得像條巷子。直到1996年8月泰州升為地級市,首先改造了稅文化底蘊深厚的稅東街,千年古街枯木逢春。

為了弘揚泰州稅文化,2001年,泰州市有關部門在稅東街與海陵路交叉路口建起“古稅務街”牌坊,稅東街兩端又各建起一座石牌坊。這就是現在稅務街的樣子了。

現狀

現在的稅務西街當地人習慣叫“排檔街”,因為這條街上有數以百計的排檔,很熱鬧,顯露出歷史煙塵淹沒下“漢唐古郡,淮海名區”的榮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