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校園

近年來,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了一種新型學習方式——移動學習。 從物理空間上來說,移動校園必須覆蓋學習者所在的所有區域,保證學習者在區域內的任何地點都能進行移動學習。 從目前移動校園的實際套用中可以預見,移動校園在移動學習的開展過程中將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概念

移動校園是一種基於傳統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以手機、MID、PDA和平板電腦等小型化移動通信設備為信息載體,為學習者營造情景互動式的學習範圍,實現在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上均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虛擬校園。
這裡的校園在狹義上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學校,比如普通高等院校、中高職院校和廣播電視大學等。在廣義上是指有目的、有計畫地開展社區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師資培訓、幹部培訓等各類培訓的機構或組織。
同樣,這裡提到的學習者不僅僅包括了普通高校的在讀學生、中高職院校和電視大學等學校的在職學生,還包括接受各類行業培訓的社會工作者、社區學校學員等,因而這裡所說的學習者還具備了分散、流動、無序的特點,學習者在年齡、職業和文化程度上也各不相同。

學習方式

移動校園是開展移動學習的全新方式
近年來,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了一種新型學習方式——移動學習。現在的學習者認為,移動學習是一種目前運用越來越廣泛的,並且在未來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學習方式。現代社會學習者流動分散的學習特徵和緊張快速的工作節奏,使得學習者普遍熱衷於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學習者希望學習文本篇幅短小、內容緊湊,可以隨時隨地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進行移動學習。此外,傳統的學習模式對學習者的學習環境和設備有較高的要求。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沒有基本的電腦等配套設施或者良好的寬頻網路覆蓋,因而學習者希望能利用手機等小型化移動設備上進行學習。
因而,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希望學校和培訓機構能將虛擬校園和現實校園相結合,探索出開展移動學習的新途徑、新方法,使得學習者能隨時、隨地、隨設備的進行學習。學習者對移動學習內容和設備的需求催生了移動學習內容服務和軟硬體服務平台的市場。目前,構建起以滿足學習者移動學習需求為導向,以提供移動學習服務為核心,以小型化通信設備為信息接收終端的移動校園是開展移動學習的全新方式。基於“移動校園”的移動學習,不僅可以實現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還能大大提高學校和培訓機構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

構建條件

構建移動校園的條件
基於開展移動學習的市場需求,移動校園的構建需要同時滿足幾個條件:
從物理空間上來說,移動校園必須覆蓋學習者所在的所有區域,保證學習者在區域內的任何地點都能進行移動學習。目前飛速發展的移動通信技術為移動校園的構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成熟的技術平台。現在,移動通信網已基本覆蓋全國各地, 移動通信的傳輸速度也大大提高,滿足了學習者在學習區域內的任何地點進行學習。
從移動通信終端來說,移動校園的終端設備需是大眾普及的、攜帶方便的小型移動設備。以手機為主的移動通信終端功能日益強大,手機的功能越發不容小覷。令人欣喜的是,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價格持續下降,而智慧型手機具備的功能越來越近似於電腦。近年來,國內智慧型手機的用戶數量持續上升。在2012年3月18日的“移動互聯時代的傳播創新”論壇上,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2011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同比增長17.5%。3G網路覆蓋全國所有地市,用戶數達到1.35億,WiFi熱點建設不斷加快。智慧型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學習者能隨時攜帶小型移動設備進行學習。
另外,構建“移動校園”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開展移動學習的背後需要有一套“一站式”服務平台,提供包括產品、技術研發、軟硬體、培訓支持、日常運營等全方位服務,從而保證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移動學習。從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做一個教學平台動不動就需要幾百萬,這對學校和培訓機構來說是不小的成本,同時平台的運營維護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成本。這一情況就決定了移動校園的構建單靠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在企業的協助下共同開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吞下這一市場,這類企業不僅需要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紮根多年,對整個行業有深刻理解,了解這些學校和培訓機構的需求並有一定品牌知名度,能夠為學校提供完整的移動學習套用思路。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發現,能否構建移動校園的關鍵在於有沒有企業能夠提供一個全方位服務的移動學習服務平台來確保移動學習的正常開展。從提供的服務模式來看,企業需要提供的是從信息化平台軟體、微型課件資源到終身運營維護的“一站式”服務運營模式,全面負責伺服器、平台開發、技術維護、軟體升級和培訓等所有工作,使得培訓組織不需要投入任何軟硬體設備和額外的人力資源,不需要安排專業的課程製作人員和技術維護人員。
從移動學習平台的服務內容來看,需要為用戶建立龐大的微課雲平台,為廣大學校管理者、任課教師、學習者等用戶提供各種移動終端上、多類型的移動學習服務,學校或者各類培訓機構的管理者、教師或者培訓師等平台使用人員,可以在電腦端完成統一的學員管理、課程設定、課件製作、課件推送、學習資源發布等操作,並向學員提供線上的、實時的學習支持服務;學習者可以在手機上實時接受教師發來的各類教學、教務信息和微型課件等,也可以使用手機或其他移動終端設備完成課程選擇、課程學習(課件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音頻或視頻)、課程討論、課程測試、個人學習檔案查詢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並且學習者之間、學習者和教師之間可以互相關注,對某一感興趣的課程進行互動討論,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上傳,一起完成學習目標,讓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味性,共同構建完整的社交型移動校園產品。

套用領域

移動校園目前主要的套用領域
目前,移動校園已經在普通高等院校、中高職院校、社區學校和廣播電視大學、各級培訓機構等領域得到廣泛套用,在開展移動學習、學校教學、招生、教務管理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上海高校在世博會期間就通過移動校園來為世博志願者提供服務;中高職學校通過移動校園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加強對學習支持服務的監控和管理,在社區教育領域套用移動校園為社區學院、社區學校兩級機構的管理人員、教師、工作人員、骨幹學生等各類人員提供分層次的信息管理系統;成教領域院校已經廣泛構建移動校園來開展移動學習,為廣大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隨設備的學習方式,並且隨著網路環境的變化和硬體的更新,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各教育領域都將被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這裡以上海電大為例,“從2005 年下半年開始, 上海電大通過‘移動校園’進行每天一條‘英語Ⅱ( 2) ’課程自測練習、答案分析, 使學生加深了課程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 同時也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英語移動學習訓練, 在2006 年3 月、6 月和11 月舉行的三次全國高校網路教育公共基礎課‘大學英語A’統一考試中, 上海電大合格率為94.1%、93.3%與94.7%, 比‘英語Ⅱ( 2) ’課程中央電大全國統考合格率( 2005 年1月為78%、2005 年7 月為80%) 有較大的提高。”(孫耀庭,陳信:開放大學“移動校園”構建的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10)

套用前景

移動校園的套用與發展前景探索
從目前移動校園的實際套用中可以預見,移動校園在移動學習的開展過程中將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時,移動校園的覆蓋範圍將不僅僅局限在成教領域、高等學府和中高職業教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勞動者的培養和培訓對企業發展的現實意義,並開始認同通過開展培訓來提高員工知識技能的觀念,並且在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政策引導下,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對各類知識、技能的培訓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這為移動校園開拓企業培訓領域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相信,未來的移動校園能為全社會各行各業提供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沒有圍牆的虛擬校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