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彥明

秘彥明

秘彥明,男,漢族,1965年生於黑龍江省鶴崗市,自幼喜愛美術。1984年師從畫家楊福鎮學習山水畫,1997年入北京畫家孟祥順先生''嘯林山房'',學習工筆虎繪畫,2002年被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人物介紹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其作品用筆凝練精到,刻畫細膩真切,迴風轉筆奔放自如,無論是韻筆走式還是思維意識的整合,都顯示了其嫻熟的藝術功力,意境深隧高遠,內涵豐富寬廣,自然而然的實現了景致與情懷`傳統與個性的和諧統一,凸顯了他對書畫藝術的意想的把握的深入理解.多年來,臨詞不綴,致力於追求繼承和發展的完美結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甚得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在多年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新的理論,緊跟時代勇於創新,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均射出一個藝術家深厚的藝術品位和高大的志向,在藝術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近百幅作品作品在各類報刊上發表,近四十幅作品被政府作為禮品贈予外國友人,2009庚寅年,虎年大吉,專集出版秘彥明工筆畫掛曆,出版有《秘彥明畫集》等。

藝術榮譽

1987年,在鶴崗市首屆藝術節中美術作品獲最佳獎

1990年5月國畫作品“秋光”在東風碑林詩書畫國際大賽中被評為一級佳作

1994年10月國畫作品“歸”入選“晉煤杯”全國煤礦職工第四屆美術書法攝影展

1998年11月藝術成就收錄於“新世紀書畫藝術集”。國畫作品工筆虎應邀入編“冰雪情海內外書畫名家精品展”

1998年12月國畫作品“風霜晨月”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中亨杯”全國書畫大賽

1999年9月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展國畫作品“宏圖大展”榮獲特別金獎

1999年12月國畫作品“同戲大自然”入選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

1999年12月國畫作品“王者攜子樂”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鑫光杯迎澳門回歸中國美術精品展

2003年6月“中國書畫收藏”雜誌發表國畫作品“叢林之王”

2003年7月榮獲由書法導報和當代書畫藝術家資格委員會認授予"當代百名最佳畫家榮譽稱號

2003年9月國畫作品“家鄉”入編〈國際少林武術節-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作品集〉在少林寺內展出

2003年10月國畫作品“山水清音”獲“黔冠杯”全國書畫大獎賽優秀獎.同年國畫作品“威稱神武”入編“盛世國風中國書畫年展作品集”

2004年2月“美術大觀”雜誌發表美術作品“江山總在兩眼中”

2004年10月第二屆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國畫作品“礦山圖”獲優秀獎入編“中國書畫小品展作品集”

2005年3月國畫作品“高秋圖'榮獲首屆國畫作品創作展銅獎

2005年5月畫作品作品“君臨山谷”榮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展銀獎

2005年9月國畫作品“華岳雄觀”被煙臺美術博物館收藏

2005年10月“廣東書畫藝術”立秋號封三發表國畫作品“山君別墅”畫家風采發表文章國畫雄奇壯闊靜謐清幽

2006年1月“廣東書畫藝術”珍藏版畫家風采發表文章國畫“色彩繪就精彩人生”

2006年6月國畫作品“獅子王”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國畫作品“塞北高秋”獲首屆中國藝術展成就獎

2006年10月國畫作品“王者風範”收錄“中國畫名家小品集珍”

2007年5月“廣東書畫藝術”珍藏版畫家風采發表文章國畫“揮雄渾之氣鑄王者風範”

2007年7月國畫作品“大展宏圖”獲中國書畫國學作品展國學獎

2007年12月“廣東書畫藝術”珍藏版畫家風采

2008年6月在“民族團結~風雨同舟”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活動全國名家書畫展特邀名家

2008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大潮畫壇,名家交流作品‘威稱神武’名家收藏,

20091月“廣東書畫藝術”封三發表國畫作品王中之王畫家風采發表 “形神俱備 以形寫神”

2009年10月鶴崗礦區慶祝中華人名共和國成立60周年龍煤集團頒發文學藝術烏金花殊榮

2009年12月,虎年大吉,專集出版秘彥明工筆畫掛曆。

2009年12月國畫作品“少年英雄賦”獲獎“中平能化杯全國煤礦國畫精品展覽”

2010年1月當選鶴崗市興安區文化藝術界聯合會會長

2010年1月中平能化杯全國煤礦國畫精品展作品集出版

2010年6月“王中王”入選“絢麗花開—中國牡丹城之約首屆當代花鳥學術邀請展”出版中國花鳥畫品鑑2010年卷

2010年7月工筆畫作品“尋知己”入編美術界“墨花禮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美術界百名中國畫名家作品”集

2010年11月國畫作品“松鶴“入編”春天的故事“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集

2010年12月國畫作品入展“青春飛揚 青春萬歲-中國書畫名家優秀作品巡迴展”

2011年1月當選黑龍江龍煤集團美協理事鶴崗分公司美協副主席

2011年4月國畫作品”王者雄風“應邀出版《中國書畫名家小品集珍》

2011年6月第十屆中華當代書畫藝術展展出國畫作品“歲月的故事”出版《中國德藝雙馨書畫家藝術經典》

2011年6月東方藝林華人時刊刊登書畫花鳥畫選登

2011年7月國畫作品應邀參展”忠孝千秋~紀念書賢顏真卿大師誕辰1303周年書畫展

2011年7月 黑龍江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慶祝建黨90周年書畫評比展,國畫美術優秀獎。豐碑頌,人口文化美術,書法,攝影大賽,國畫作品 大娘獲二等獎。

相關報導文章

(1) 勤學苦練小有所成

東北網鶴崗12月12日電 自幼酷愛繪畫

從秘彥明剛剛學會拿筆時起,就對各種圖片著了迷,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見著什麼畫什麼,從年畫到家裡的瓶瓶罐罐、缸缸盆盆,到家裡的花鳥魚蟲、貓貓狗狗,無不是他的繪畫對像,有時讓自己的父母當模特,練習人物速描。一遍畫不好再畫一遍,反反覆覆,從不知累,一直到自己認為滿意為止。他把自己滿意的作品全部掛在自己家的牆上,讓別人欣賞,請人提出意見。對繪畫的痴迷勁他也說不清,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拿起畫筆,投入到繪畫中。漸漸地他的繪畫基礎有了很大的提高,功底也不斷加深。畫什麼像什麼,不斷得到鄰居們的讚揚,同學們也羨慕不已,讓他給畫幾幅畫,他從不拒絕。他為人和氣,為此也深得同學們的喜愛。

拜師求學名門

1982年,孫繼昌老師在興安八中辦了一個美術學習班,當時的孫繼昌老師在鶴崗的書畫界也是小有名氣,他的速描達到了一定的境界,得到了不少知名畫家的稱讚。秘彥明報名參加了學習班,開始學習速描,這是他第一次正式走進學校系統地學習繪畫的基礎知識,使他真正地懂得了什麼是國畫,並對國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到了一些畫國畫的技術,從此奠定了他從事繪畫的基礎。真正走入了國畫的殿堂。

1982年9月,秘彥明到興安礦服務公司土建隊當上了一名工人,他勤學苦練,很快成為一名熟練的木工,白天刮一天刨子,晚上下班後,兩個膀子生痛,累得連飯碗都不願端,他還一心想著畫畫,從沒有間斷過,有時一畫就是半宿,興致一上來不知不覺畫到天亮,這對於他來說是常事。

198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秘彥明聽說鶴崗民眾藝術館開了一個美術班,他就跑去報名學習,當時的老師真誠地告訴他,你家住的那么遠,來回跑車也不方便,學習晚了回家連車都沒有。你學國畫何必捨近求遠到這么遠的地方來學,你們興安台就有名師呀。老師把畫家楊福鎮的住址告訴了他,秘彥明聽後很高興。第二天就和朋友到楊福鎮老師家拜師學畫國畫。當時楊老師就想試試他的繪畫功底,讓他畫一幅松樹的盆景,很快秘彥明就交上了答卷,楊老師看後很滿意,看他的繪畫有一定的功底就收他為徒。從此,他開始跟著楊老師學習畫國畫。他才真正地懂得了國畫的畫法。懂得了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懂得了國畫以鉤、皴、點染、濃、淡、乾、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各種表現手法。學習了用毛筆畫國畫的各種技法。在楊老師那學習了很多的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吸取繪畫技藝的營養,他的美術功底日漸加深。經過幾年的勤奮學習,他的繪畫技藝有了很大提高。他在繪畫創作閒暇之時,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文學修養,來豐富自己的頭腦。

畫壇展露鋒芒

1988年7月,他來到興安煤礦八區,當上了一名採煤工人,由於他在繪畫方面有一定的特長,一個月後被抽調到礦工會幫忙出板報、畫宣傳畫等,他在業餘時間開始從事國畫創作,在“國際東風碑林詩書畫影展”中獲最佳獎。《金色的收穫》在鶴崗市畫展中獲金獎。1994年10月,他參加晉煤杯全國煤礦職工第四屆美術書法攝影展,獲優秀獎。成為了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不久加入了中國煤礦美術家協會,並成為會員。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祖國,他創作的《血脈相聯》在省書畫展中獲得了優秀獎。1998年,他的作品入選《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精品選》。2002年他成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在鶴崗市首屆藝術節上,他的作品獲得了優秀獎。面對一次次獲得的大獎,秘彥明從來沒有驕傲過,他仍然努力地工作著,他說:“這對我人生前進的道路上也是一種激勵,獲獎只是代表著過去,並不能代表你的將來。”經過十幾年的歷練,他的繪畫技藝日臻成熟。現任興安煤礦消火區工會主席的秘彥明,平日裡的工作也很繁忙,在協助區裡的領導抓好消火區工作的同時,他的大部分業餘時間全都用在國畫的創作上,他的作品屢次在全國、省、市獲得大獎,得到了書畫界同行們的認可,在鶴崗市書畫界也小有名氣,在畫壇上展露鋒芒。

畫風自成一派

1997年,他來到了北京,進入了孟祥順嘯林山房學習工筆畫虎,過去有很多的知名畫家都在熟宣紙上畫工筆虎,他也曾在熟宣紙上畫過工筆虎。但是自己看了總是不太理想,畫出來的虎,有些死板,且毛色太艷,質感粗糙。跟真正活生生的猛虎有一些差距,感覺上就是不舒服。他開始嘗試在生宣紙上採用濕畫法畫虎,在生宣上做熟宣的文章。因為在生宣上作畫色澤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韻味。讓墨擴散得更大一些,力求達到層次更鮮明。這種技法很難控制住,沒有多年的繪畫功底,不敢使用,一但控制不好整幅畫將毀於一旦,前功盡棄。他把細膩的工筆、寬野粗獷的寫意、鉤勒等技法融為一起,達到和諧、抒情的效果。使畫出的老虎毛色潤澤,細膩,質感逼真,栩栩栩如生,讓人看了愛不釋手。秘彥明說,任何一個好的作品最難的莫過於構圖,這也就是所謂的文學上的構思,要把自己獨特的思想、意境反映到畫面中,沒有一定的繪畫功底和文學修養很難做到。有時一幅好的作品,他在思考好長一段時間後才能下筆,做到胸有成竹。有時畫著畫著就有好的點子,就得重新開始畫,每一幅作品都經過反覆推敲,力求達到最完美境界。畫虎最關鍵的是畫眼睛,一定要採用亮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猛虎真正活靈活現起來。經過多年的繪畫創作,使他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逐漸也形成了自己的畫風,他的工筆畫虎得到了國內外書畫界的肯定,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國內外不少愛好書畫的人的喜愛,也有了一定的市場。他的聲望也越來越高。

自從他開始從事繪畫以來,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國畫的追求。秘彥明說:“我只要能拿動筆就不會停止繪畫,我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到繪畫創作中來,用我手中的毛筆,來謳歌時代的主旋律,多多描繪新時期的煤礦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創作出更多的精品,來回報培養我的恩師和所有關心我的人。”

(2) 雄奇壯闊 靜謐清幽

中國山水畫莫不是以景抒情和以情寫景,以達到情景交融為上乘."再雲煙風海中,得到了超脫自然的心情,在筆情墨趣中,體會到物我兩忘的境地."作為畫家只要不唉不歇對美的感悟和追求,在藝術上自然會有成就的一天,但它的成功並不是一幅作品的獲獎和被肯定,而是眾多作品所體現的一種風尚`一種品格`一種意味的聚合,這才是一個藝術品的能夠被時間珍藏的原因.

我的創作,從立意求法入手,求我風格特徵,在結構層次上運用大塊色墨和"留白",著力於中間層次的渲染,形成了黑白灰三個層面的和諧對比,力從單純見豐富.正如"朗月清風"`"江山總在風中"等,所呈現的近中遠三景作模式平衡重疊展開,傾全力的地方在於下景的山崗土地,用大潑彩,形成韻律,三個色階墨塊和流動的墨線,錯落陳布其中,增強節奏,精心洗鍊.我在探索技術的同時,也極力注意深化生活的感受,從平面的的景物中去發現情趣,如一條小河,幾間屋舍,幾棵小樹…"神用畫像,情變所韻,無以貌求,心意理應"正是這樣,從生活到作品或寄情於雄奇壯闊,或沉吟於靜謐清幽…

(3) 筆墨生情 丹青作畫

―――我眼中的秘彥明

我和秘彥明相交已久,從他開始學習繪畫有近二十年的時間,作為他的朋友和老師,我深深的能感覺到他在筆和色之間,在心和情之間他都是在用心作畫,一路汗水一路歌,在艱難的繪畫過程中,他用手中的彩筆揮就了精彩的人生。

從小就喜歡美術的他,早在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就在全市的比賽中獲過不少的獎項。正是小時候的那些獎勵,讓他更加對繪畫鍾愛有加。參加工作後,他的美術特長也使他很快成為人們刮目相看,這為他進一步學習繪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984年,他拜師學藝,專門學習國畫。這個時期是秘彥明美術創作進步的關鍵階段。在他不段的學習下,他很快掌握了中國畫的基本技巧,並且在本市美術創作圈子內小有名氣。

九十年代初期,是我國繪畫藝術發展迅速,春風撲面的黃金季節,全國性的大賽每年都有好幾次,這為新人初露頭角帶來了機會。秘彥明也就是這個時候,在老師的鼓勵下,開始參加了幾次大型的美術比賽,並且獲了獎。當大紅的獎勵證書寄來的時候,喜悅之中,更加激勵著秘彥明奮發圖強。1992年秘彥明在一個國際性的詩書畫影大賽中獲得了佳作獎,1994年,秘彥明參加了第四屆全國職工書畫大賽,他的國畫作品《歸》獲得了優秀獎,《中國煤炭報》用了一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他的多幅作品。為了能讓自己的繪畫水平更上一層樓, 1997年,秘彥明隻身來到了北京拜畫家孟祥順為師,那時候從鶴崗進京發展的畫家孟祥順已經在北京畫壇有了立足之地。秘彥明為了更高的追求,一邊向孟老師進一步學習,一邊打拚自己的天地。在這裡,使秘彥明眼界大開,他見到了做夢都不敢想的京城畫壇的大腕,國內美術界的大師範曾、姚有多、劉大為、馮遠、史國良等。在和這些名人大家的接觸中,秘彥明虛心請教,細心揣摩,精心刻畫,終於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和點撥。在京城畫壇打造一片天地。

但是,初到京城的日子也讓他吃了不少的苦,那是人們可以想像的。經過自己的努力,秘彥明在京城裡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位置。他的作品受到了同行的關注,更受到了市場的關注。一些人專門向他徵求字畫,有的拍賣公司也紛紛向他徵集作品,一些經營字畫的商人也找上門來,甚至是國際友人也通過關係找他要作品,收藏家上門求畫,雜誌社電話約稿,記者也登門採訪。秘彥明開始忙碌起來,門庭開始熱鬧起來。他也身價倍增,一幅作品少則幾千元,多則數萬元。

他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職業畫家。 國畫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文聯、中國文化部主辦的各種美術大展,並參加了《中享杯》、《中國口岸杯》、《全國煤礦職工第四屆書畫展》、《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民族魂國土情》等書畫活動,國畫作品《朗月清風》被評為金獎,收入《當代書畫藝術家精品大典》。在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展中,國畫作品《宏圖大展》被評為特別金獎。先後入編《中國著名書畫精英博覽》、《世界美術家名人錄》、《二十世紀知名書畫藝術家大典》、《世紀書畫藝術精品集萃》、《新世紀書畫藝術》、《冰雪情海內外書畫名家精品集》,有近百幅國畫作品在各類報刊發表。近40幅國畫作品被政府作為禮品或參加拍賣,為美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友人收藏。出版有《秘彥明畫集》。

(4) 畫胸中丘壑 造百川神采

秘彥明的山水畫作品,大體有兩種審美類型,一類結體秀美,筆簡墨潤,似弦音簫聲在耳,另一類則氣勢磅礴,筆健皴豐,宛如樂音交響,秘彥明的所有作品足可證明,他的山水畫,首先是他長期鍾情於生活的結晶。閉門造車與他永遠無緣。他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更熱愛北方的山山水水,他是帶著一顆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和崇高的歷史使命感涉及山水畫創作領域的。他說,作為一名畫家要善於理解生活、發現生活的美、表現生活的神韻,而力求出新意、達佳境,發前人之所未發。

他畫山,除整體氣勢感悟外,極為關注山頭的情態、神貌。與他的藝術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同步。他常說,看山看水都應當做到心中有山,心中有水,邊走邊看邊想,以便挖掘自然精粹,找到獨特的富於感染力的表現境界。畫家的這種偏愛,是對中國傳統繪畫審美特點的一種理解和張揚。

秘彥明成功的山水畫創作還受益於李可染、傅抱石、黃賓虹等藝術大師的影響。他深深的記住了李可染大師的一句話。“要創作就要到生活中去觀察、寫生”,“對待傳統要能打進去再打出來”,等等,這些話縈繞在秘彥明的心際,使他從做人到事藝,從生活到傳統,從思想到技法,從筆墨到意境,都真正的感受到了繪畫的真諦,這些都已在秘彥明的山水畫創作實踐中體現出來。

“突破傳統、突破他人、突破自己”,這正是秘彥明的主張追求。也正因為此,他的畫以氣勢滂薄,輝宏為基本格調站穩北方畫壇。

從一開始的時候,他就並不是按照傳統的那種方法去畫,他和孟祥順老

“突破傳統、突破他人、突破自己”,這正是秘彥明的主張和追求。也正因為此,他的畫以氣勢滂薄,輝宏為基本格調站穩北方畫壇。

從一開始的時候,他就不是按照傳統的那種方法去畫,他和孟祥順老

筆墨是有抽象的美,但是放到山水畫裡面來講,而不是放在書法里講,忘記意境和丘壑,就有負面的效果,使山水畫脫離生活,脫離師造化,也失去了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我們看秘彥明的畫,他在創新和傳統的連線上是有很深的體會的,他的畫很完整,一點不陳舊,他把雄渾和秀潤的感覺結合到一起。在他的畫中,打破了北方山水畫的模式。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常常是一座山從下面畫到上面,同時又不空,筆墨又非常講究。他用小筆畫大畫,沒有小筆畫大畫容易產生的瑣碎和枯燥,他的渲染也很到

位。染的時候還能見到筆。

中國傳統中的“平如錐畫沙”、“園如折釵股”、“留如屋漏痕”、“重如高山墜石”、“外園內方”、“外柔內剛”、“綿里藏針”、“寓方於園”、“寓剛健於婀娜之中”等審美趣味,均是體現這種內在精神的東方審美準則。柔的線往往更有力量,更內含,如“鐵線描”、“行雲流水描”、“高古遊絲描”等,外表柔、細、軟的線同樣更體現內在的骨力。力透紙背乃指行筆中積蓄之力量,如同從紙里生髮出來一樣。

在秘彥明看來,山水畫是一個大命題。其大是因為人作為創作主體是和宇宙相通的。此外,除了由山水而引入的浩渺莫測的山水空間外,創作主體還可以把對社會、歷史、藝術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融進創作。秘彥明的山水創作,是以師法自然開始的,這使得他筆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飽含著自然的生氣。其後,人文的思想不斷滲透到他的創作中,筆墨更加簡單、率真,線條更加清雅多姿,山水造型也逐步擺脫了寫生的痕跡。脫開了具體山水形制的束縛,秘彥明自如地書寫著他心中的自然之境。在他的筆下,山、石、雲、水、樹都是心跡的外化。這讓我不禁想到清代畫家虛谷的一句畫語:“石即雲也,雲即雨筆墨是中國畫的載體。但怎樣把筆墨化作有意義的內涵,不是所有的畫家都能理解透徹並能做到的。秘彥明的山水作品,以深厚的繪畫修養,對筆墨的語言內涵做了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他以茂密求渾厚,以韻律求通靈;在清逸疏朗中,時而全部用線勾勒山石,時而輔以淡墨渲染,時而闊筆狂墨;在詩情畫意中,把對山水的印象和內心的情境結合起來,表達著他的山水意識和人格內質。

(5) 揮雄渾之氣 鑄王者風範

在入京的數年間,經過孟祥順老師的點撥和自己潛心的研究,秘彥明對虎體結構把握準確,畫法細膩,嫻暢自然。其動靜變化萬千,布局、設色、配景法度森嚴且輕靈絕妙,尤其在表現虎齡、虎態的功夫上深得其味。出面整體力求簡潔大方,追求虎體厚度重量,中西繪畫技法結合,著力體現時代精神。近兩年來作品大多流於海外和國內收藏界人士手中,秘彥明繪虎尺寸以4尺、6尺、八尺為主,虎有單只、雙只、五虎或虎群表現,作品極少重複,這是他作品的又一特點。秘彥明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創作功底,已使其繪虎作品成為中國美術領域裡的一朵奇葩,為中國收藏界和海外收藏家作為珍品爭相收藏。秘彥明是中國畫壇上頗有建樹並對傳統題材變革卓有成效的畫家。在數十年從藝生涯中,他以中國畫藝術題材中的老虎為專攻,展開對中國畫藝術艱辛的探索,他勇於創造,兼收並蓄,師承造化,銳意變革,在技法上融傳統法度和西洋之技於一體,他非常注重寫生,對虎的骨骼、肌肉、組織了如指掌,故其虎畫作品結構嚴謹,寫生形神俱備,而且用筆剛健虬勁,因此其虎畫作品給人以凜然有力的震懾。雄健之美躍然紙上,令人過目難忘。秘彥明開創了中國畫老虎題材雄渾之美結合托物言志的藝術表現形式,為中國畫領域中傳統表現開闢了現代的空間。

中國是一個崇尚虎的民族,從遠古的壁畫石刻,至現今的詩畫文章,關於虎的記敘與傳說的可謂無處不在,歷代的藝術家已把虎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長期以來,虎的形象都被視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圖騰。在中國畫

的深厚傳統中,虎的表現一直是一個重大的傳統題材,中國畫傳統藝術中虎的形象,在審美情趣上體現了人的精神借寓,其內涵則是虎的人性化和人對自然造化的敬畏等。當然虎在形式美感上的特徵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從而使之成為藝術表達的理想題材。

秘彥明對虎的題材的表現顯然基於此種意識,然而更可貴的是畫家由此而生髮的創作激情,這種意識的激情是畫家對虎長期研習的結晶。他從精神內涵和形式美感兩方面展開老虎題材的大場景表現形式。他認為虎的精神內涵所展示的陽剛之氣和英武之美體現出了民族奮起的時代氣息。

秘彥明繼承和運用了前人對畫面的構成方式和感性色彩相結合的畫法,採用大場景構成方式解決西方繪畫的空間思維與中國畫構圖方式的結合問題,將空間構成意識有機地植入中國畫平面思維意識之中,這種畫法是對中國畫的一種根本性的現代拓展。

秘彥明在色彩的運用上別具一格,畫形態重神韻,神情真切,畫面生動,動態靜態相間,顯現出動態或靜態的不同虎氣。他對色彩的運用和表現是近現代大師的藝術成果的基點之上進行的再藝術再創造再實踐,畫家對色彩與墨色、形態的結合傾注更大的心力。

秘彥明畫虎皆在潛心二字,深入生活觀察虎,寫生拍攝臨摹虎,對虎的皮毛骨骼乃至斑紋鬍鬚都了如指掌。虎也如人,有它的心態表情,抓住老虎最平和最安詳的時刻,將之刻畫出來,老虎就添加進了它人性的一面。所以,看秘彥明的畫虎沒有猙獰可怖沒有獸性駭人。常言說,畫虎難畫骨,知面不知心。畫出老虎的勁健是熟稔骨骼構架,畫出老虎的“仁獸之風”是潛心研究的結果。

中國畫很大程度靠背景的烘托,背景的俗與雅決定作品的俗與雅,秘彥明得益於他山水畫的功底。在雪地上,遠山近丘籠罩在銀色世界裡,一輪朗月渾圓如璧,山林之王的虎靜臥在雪地上,那鬍鬚那皮毛一筆不苟地畫出,簡直可以呼之欲出。

秘彥明的工筆虎,鮮活逼真,意態如生,形秀質美,神韻天成,獨闢蹊徑,其用筆精湛,用墨潑辣。畫面以勢取勝,其畫風更富於多變,他筆下的虎有行、伏、臥、蹲、躍、食、眠、嬉等多種姿態,造型準確,形象生動,設色富麗,既表現虎嘯山村,懾人心魄的氣勢,又細緻入微的表現灑脫自然的虎子溫情,無不傳神生威。或取虎的兇猛彪悍,或取虎的嫵媚多姿,或取虎的伶俐乖巧,或怒吼,或嬉戲,或憩息,姿態各異。他的畫雄虎昂首長嘯,聲撼山谷;雌虎伏地養息,怡然自得,小虎則倚在雌虎背上挑逗嬉戲,稚態可掬,將虎威與虎愛融為一體,情趣盎然,美不勝收。無論是大畫還是小畫,依然纖毫畢顯,顯示了畫家深厚的寫實功底。

說實在話,畫虎是很不容易的。它不是貓,可以跟人類很親昵地一起近距離地生活。現實生活中,只有動物園有真虎,所以他就只能常去動物園寫生真虎形象。畫速寫可以手腦並用,而且可以加強形象記憶,除此之外,觀察虎是秘彥明最大的樂趣,他用照相機,在圍牆外搶拍東北虎嬉戲、追逐、廝打的場面。有時手凍得端不住相機了,他就把相機掛在樹杈上,再瞄準、聚焦,拍下所要的鏡頭。回家後,還要邊看錄像、照片,邊研究揣摩,去粗取精,去實存神,把東北虎的神態、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就連須子皮毛都畫得一根一根像真的一樣。他也從中外動物繪畫中汲取養料,特別是那些古代雕刻的石擬形,就勢鑿成,刀法簡練、粗獷,誇張和變形的藝術手法給了他很多啟示。

虎是大自然的傑作,作為百獸之王,勇猛威武,弘揚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於創新,敢為天下先的優良品質。這種品質正如我的朋友秘彥明。

片雲齋主人

2006年4月23日

(6) 鑑賞,收藏,價值

所謂鑑賞,實際上包括鑑定與欣賞兩個方面。鑑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偽,應屬鑑定學的範疇;欣賞,主要指品評作品的優劣,屬藝術批評學的範疇。鑑定與欣賞兩者既又聯繫又有區別。鑑定是建立在欣賞的基礎之上的,只有懂得欣賞才能判斷作品的真偽,欣賞又是鑑定的演進,高明的鑑定家必定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然而,判斷真偽與優劣有時又是兩回事。藝術水準好的書畫作品並不一定是真跡,如有些代筆的作品;而有些藝術水準較差的作品,也不一定是偽作,如一些不善書畫藝術的名人墨跡。但高超的藝術家,其作品再差也不至於差到那裡去。同時,鑑定著重於筆墨內涵、個性風格、文獻考證等,而欣賞則重在藝術論析、氣韻意境、審美價值等。因而,鑑定家未必能對作品做出較深的論斷、欣賞家未必能對作品的真偽做出判斷。然而,遺憾的是能集鑑定與欣賞於一身的鑑賞家為數是在不多。

收藏,主要包括收藏、流傳、著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眼力,又有財力收藏,從事這方面研究,並藏有一定數量的歷代優秀作品者可稱為收藏家。然歷代也有一些好事之徒,這些人並不懂得鑑賞卻庋藏有眾多歷代怎品,如嚴嵩父子。嚴格地說,這些人稱不上收藏家。因為,欣賞水平不高,眼力不好,收藏再多,也難以著稱於世。他們只是將其作為個人財富,顯貴掠奇而已。為此,歷代許多著名收藏家,其眼力、收藏與著錄總是連在一起的,這類人應稱鑑藏家。象宋代的米芾、明代的項子京、清代的安岐等,經他們之手所評定的作品真偽,絕大多數是可靠的,這對後代的收藏與考證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欲做收藏家,必須先學做鑑定,眼力不銳、修養不高,必然收羅不少贗品,這不但勞民傷財,其藏品也肯定無多大得價值。

(7) 創作隨筆

再創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創作.畫家本身就是承載著思想的.每一幅作品就是一段認真與用心的時間過程,每一幅作品也是心靈澆灌的"花朵"也是希望.作品是有生命的,可也是沒有生命的,用自己的感受去作畫,將自己的情感寄託於畫中,那畫就是有生命的,同之則同,反爾則反,或許畫幅是長存的於作畫的靈感,古有李杜的詩風情韻,齊徐的蝦態馬神.近有黃永玉,諸多大師,其韻筆行飛,走筆馬龍,情感的自如,心之所象,事自則成……

以上文字來源見 東北網

廣東書畫藝術雜誌

鶴崗日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