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選題

科研選題

科研選題就是從戰略上選擇科學研究的主攻方向、確定研究課題的過程和方法。科研選題過程中應考慮的主觀條件,是指研究人員的知識結構(如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外語知識)、技術水平、研究能力(如觀察能力、實驗能力、設計能力、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個人興趣等,它反映著科研人員對選擇的課題的掌握和駕馭的能力。一般地,科研深題確定之後知識要素結構的調整,是將原來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要素,按照課題要求進行理新組合和變換,形成適應於探題的最佳知識結構以保證完成一定科研任務。科研選題中應考慮的客觀條件,是指資料、設備、物資、經費、時間、協作條件、導師特長、相關學科的發展程度等。

作用

20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國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這是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科學生涯的經驗總結。一方面,提出開創性的科學研究課題,對於科學技術本身發展與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意義;另一方面,科學工作者能否恰當地選擇有創見的相研課題,對於科學研究獲取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成果具有關鍵作用。

科研選題科研選題

第一,科研選題能使研究人員真正明確科研為目標和任務。

科研選題科研選題

科學研究首先應該確定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標。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不知道研究什麼,也就談不到怎么去研究。從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式來看,科學研究要蒐集資料,要進行觀察和實驗,科學抽象和邏輯加工,最後提出科學假說和形成科學理論,然而,所有這些都是針對某個特定的目標去做的。沒有明確科研課題,就談不到有意識地蒐集資料,進行觀察和實驗,就絕不可能成為有所造就

的科學家。

第二,社研選題能使研究人員有目的、有計畫地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

研究人員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只有一定的知識結構。知識結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科研人員的知識儲備顯,二是科研人員所只有知識要素之間的組織方式。

科研人員的知識儲備越豐富、越雄厚,他日後進行科學研究的潛在能力就越大。這就要求科學研究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和補充新的知識。一般地,人們積累知的方式有兩種,其一是非定向積累,即在沒有明確具體任務之前,循著知識的普遍適用性程度由大到小的方式進行;其二是定向積累,即在明確了具體科研方向和確定了課題之後,根據課題需要,學習新知識。對於巳具備了一定基礎知識的科研人員來說,一般主要是採取定向積累。因此,只有明確了研究方向相確定了科研課題,才能進行定向積累,有目的地改變研究人員的知識結構,適應科學研究工作的實際需要。

進行科學研究,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有從事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結構。不同的科研

科研選題科研選題

課題要求具有不同的知識。相對於其一具體的研究深題來說,知識要素結構的最佳性是保證科研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因此,科研人員的知識要素的結構需要經常調整,而究竟朝什麼方向上調整,則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課題。一般地,科研深題確定之後知識要素結構的調整,是將原來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要素,按照課題要求進行理新組合和變換,形成適應於探題的最佳知識結構以保證完成一定科研任務。

科學研究是探索未知的一種創造性活動。一股情況下,單憑原有的知識結構很難取勝。這是因為一方面人們不能等到知識完全成熟之後再去選題,另一方面即使原來認為知識已經夠用了,但由於碰到了新問題也可能會感到原有知識結構的不足。因此,必須定向豐富知識,調整知識的組織方式,以達到最佳的知識結構。例如,19l0年,年青的氣象學家魏格納無意中發現:非洲西海岸同角美東海岸線如此吻台,以致象一張撕碎了的紙,可以把它們重新拼合起來。爾後,魏格納選擇了“這兩塊大陸原來是否是一塊”的議題。但發觀需要地質學,古生物學等知識。為了適應邊一識題的需要,他又刻苦鑽研了地質學、古生物學。又如愛田斯坦在選定廣義相對論這一研究課題後,發現這一問題需要高深的數學知識,因而他不得不在數學方面進行了七年的刻苦學習。由此可見,科研方向和科研課題的確定,決定和制約著科學知識結構的調整方向。

第三,科研選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科研工作的成敗。

在科學研究中,最困難的和最關鍵的是能夠選好合適的課題。科學上如果能把問題提明確,有辦法入手,問題就解決了一半。開題開好了,有了明確的意旨、創造性的思路,加上恰當而精確的方法技木或實驗設計,仔細嚴謹的分析,就容易得到正確的結論而成功。在科學研究中,引研課題選擇的是否恰當,制約著科研工作的成敗。科學巨匠牛頓青年時代選擇了天上物體同地上物體是否遵循著同樣的力學規律這一課題,在伽利略、克卜勒等人開創的動力學工作的基礎上,總結出了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主要基礎,成為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但是在後半生他卻選擇了一個純屬迷信的研究課題,即埋頭於約翰啟示錄的研究,試圖論證上帝的存在,結果白白地浪費了20多年的光陰。從牛頓的科學生涯來看,為什麼同樣一個牛頓:青年時期的研究成果使他成為經典物理學的創始入,晚期從他的知識、經驗以及精力來看,都足以在科學領城內再建功勳,但是20多年的研究卻失敗了。 細究其原因, 前期的成功在—定程度上取決於他恰當地選擇了一個切合實際的科研課題

科研選題科研選題

,而後期的失敗則完全是由於他選擇了一個唯心主義的科研課題。由此可見,正確地確定科研課題,是科學研究的戰略起點,它制約著科研工作的成敗。正如弗蘭西斯•培根所說:”如果目標本身沒有擺對,就不可能把路跑對”。

第四,科研選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科學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確定了科研課題,就明確了科學研究的目標和任務,科學研究就是達到一定的目標,完成一定的任務。然而,實現一定的目標和完成一定的任務必須採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是為目標和任務服務的。不同的研究課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在生理解剖學問題的研究上需要用解剖法;在天文學、氣象學問題的研究上需要用觀察法、比較法,在生物進化問題的研究上需要用分類法;在生命起源問題的研究上需要用理論思維方法和模擬的方法等。由此可知,只有科研課題選定後,才能決定採用哪種研究方法,正確的方法和手段是保證科研成功的必要條件。

總之,科研選題影響和制約著科研工作的全局,影響著科研的成敗,決定著科研工作使用的方法相手段以及科研人員調整知識結構的方向,是科學研究首要的戰略性環節。

基本原則

縱觀科學發展的全部歷史,總結科學發展的經驗,我們概括出下列在選題中應該遵循的方法論原則。

(一)必要性原則。選題的必要性原則,就是選題首先要滿足社會實踐的需要和科學自身發展的需要。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選世界。自然科學研究是一種探索自然的創造性活動,它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而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科研選題科研選題

社會實踐的需要,包括生產發展的需要,國防建設的需要,醫療衛生的需要等。科學理論自身發展的需要,包括檢驗理論或假說的需要,科學理論內部消除邏輯悖論的需要等。

(二)科學性原則。所謂選題的科學性原則,就是指科研選題必須具有科學理論根據也就是說,它既要符台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又要符合已被實踐反覆證實的科學定律。它體現了科學研究的內在根據。

(三)創造性原則。科學研究是一種探索未知的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創造性。這就要求選題要遵循創造性原則。所謂創造性原則,就是要求課題本身具有先進性、新穎性、獨創性和突破性,這就是說,這個課題是前人沒有提出的或者別人提出但並未解決相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能夠發現新的真理或者能完善和發展真理。具體地說,理論研究要求作出新的發現、提出新見解、得出新結論,要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技術研究要求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或者把原有技術應同到新領域,要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四)可能性原則。恩格斯說:“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運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麼程度。”人們的認識相實踐總受一定的條件限制。科研既然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種探索性、創造性活動,它也受一定條件的限留。所謂可能性原則,是指選題時必須考慮課題有可能預期完成的主、客觀條件,要從實際具備和經過努力可得的條件定題。這個原則體現了科研的條件性。

科研選題過程中應考慮的主觀條件,是指研究人員的知識結構(如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外語知識)、技術水平、研究能力(如觀察能力、實驗能力、設計能力、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個人興趣等,它反映著科研人員對選擇的課題的掌握和駕馭的能力。科研選題中應考慮的客觀條件,是指資料、設備、物資、經費、時間、協作條件、導師特長、相關學科的發展程度等。

必須指出,一般地說,在選擇科研課題肘,也應該進行經濟分析,講究經費效益,儘可能以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實現經濟最最佳化。

一般程式

科研工作者或科學研究機構在選擇和確定科研課題時,一般採取的總程式如下:

第一步:對國內外的科技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儘量各地發現和蒐集科學問題;

科研選題科研選題

第二步:初步對所儲備的科學問題,利用選題的基本域則進行初步論證,篩選出備選課題,

第三步:對備選課題,進行初步研究,設計出研究方案,

第四步:對各個備選課題,進行綜合評價提出參考意見;

第五步;結合實際,綜合比較各備選課題的綜合評價結果,擇優選擇科研課題。

在這個總過程中,一般採取按順序進行,逐級反饋,不斷篩選的方法。若研究進行到某一線,沒有發現什麼可值得重新考察的問題,則進行下一級的研究,否則,就反過來重新考察上一級的內容是否正確。這樣不斷逐級反饋,經過周密的反覆考察和篩選,比較恰當地選出正式的科研課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