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寺

秀峰寺

秀峰位於廬山南麓的星子縣境內,是香爐峰、雙劍峰、文殊峰、鶴鳴峰、獅子峰、龜背峰、姊妹峰等諸峰的總稱。

基本信息


廬山秀峰寺

秀峰位於廬山南麓的星子縣境內,是香爐峰雙劍峰文殊峰鶴鳴峰獅子峰龜背峰姊妹峰等諸峰的總稱。鶴鳴
秀峰寺秀峰寺
峰下,原坐落著被稱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秀峰寺。秀峰寺原名開先寺,後因康熙皇帝手書“秀峰寺”而改為現名。秀峰內“漱玉亭”、“玉峽”、“龍潭”、“瀑布”、“觀瀑亭”、“日照亭”等勝景和歷史名人留下的許多珍跡。著名的開先瀑布,唐代大詩人李白讚頌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香爐峰如紫煙絛繞,鶴鳴峰形似鳴鶴飛翔,雙劍峰勢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態同娟娟秀女,文殊蜂似尖錐屹立,龜背峰脊如行龜遇雲。這些山峰,千姿百態,玲瓏秀麗,層巒流翠,風光旖旎,聚盡山南之美。志載南唐中主李憬少年時曾在此築台讀書,繼帝位後在讀書台舊址建寺,取開國光兆之意,名為開元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書“秀峰寺”匾賜寺僧超淵,此後改名為秀峰寺,俗稱“秀峰”,為廬山山南五大叢林之一。秀峰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峽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諸秀匯集,各施其妍。
秀峰寺被列入國家級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達144處,自唐迄今的歷代摩岩石刻,更是中國古代書法家的露天展覽,為我國古代書畫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瑰寶。著名的有唐代大和年間的石刻觀音像、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黃庭堅的“七佛聖”、王守仁的“記功碑”,以及米芾的“第一山”和康熙的“秀峰寺”等。故當代詩人左河水以新的角度與感受曰:“大漢飄須帶玉珠,龍潭鳴鶴向天抒。目收聖手疊崖展,頓似精讀萬卷書。”
據載南唐中主李璟年少時曾在此築台讀書,即帝位後九年(公元951年)在讀書台舊址建寺,取開國先兆之意名為開先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南巡,手書“秀峰寺”匾額賜寺僧超淵,自此改名為秀峰寺,俗稱秀峰。這裡山峰秀美、飛瀑高懸,景色神奇瑰麗,可謂“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

北京道教廟宇

道教發源於中國。金末元初,道教分為全真、正一兩派。1219年成吉思汗封全真道教龍門派祖師邱處機為國師,賜號長春真人,其住所賜名長春宮,命他總管道教,全真道教開始在北京傳播。邱死後葬於長春宮東側白雲觀內,於是白雲觀成為道教全真派的第一叢林。到1948年,北京共有道教官觀65座。除白雲觀外,還有朝外大街的東嶽廟、火德真君廟等正一派的寺廟。
白雲觀 | 呂祖宮 | 火神廟 |桃源觀 | 玉虛宮 | 五道廟 | 五頂廟 | 岫雲觀 | 三官廟 | 秀峰寺 | 大高玄殿 | 靜福寺 | 元聖宮 | 東嶽廟 | 慈善寺 | 蟠桃宮 | 關帝廟 | 文昌帝君廟 | 一畝園娘娘廟 | 金爐聖母鑄鐘娘娘廟 | 伏魔大帝宮 | 昭顯廟 | 凝和廟 | 宣仁廟 | 都城隍廟大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