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宮[安徽蚌埠]

禹王宮[安徽蚌埠]

禹王宮,俗稱禹王廟,又稱塗山祠,位於大禹劈山導淮的塗山頂峰。占地面積227平方米,著名景點有塗山氏國遺址,為安徽省重點檔案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禹王宮禹王宮
禹王宮,俗稱禹王廟,又稱塗山祠,位於大禹劈山導淮的塗山頂峰。山下渦淮匯聚,滾滾東流;山上松柏蔥鬱,古蹟遍布。《安徽省志-民族宗教志》(1997年版)載:道士們歷代相傳,漢高祖十二年,劉邦統兵鎮壓淮南王英布,經塗山巡視大禹遺蹟,令劉長在山頂建禹廟,使後人永懷大禹治水之功德。其後漢武帝劉徹、三國時曹操父子先後到此。《安徽通志》載:懷遠塗山,元以前已有天慶觀。元大德年間改名元妙觀。又據元大德年間吳文魁《重修禹王廟記》去:唐以前已有禹廟唐高宗時江南巡撫狄仁傑毀吳楚淫祠時,“禹廟巍然獨存”。

修建時間

禹王宮禹王宮
禹王廟原先規模較小。明正德、萬曆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與擴建。正德九年,擴建了禹王宮,增建了鍾、鼓二樓,氣勢宏偉壯觀,“前後殿宇,煥然而增新,大門、垣牆,翼然而嚴整;鍾、鼓二樓,巍然而雄峙,規模宏遠,視昔不侔焉”(明正德十年《重修禹王廟碑記》)。此時,塗山禹王宮按中、東、西三條軸線,正式形成前後“五進、十殿、九院”,有殿堂40多間。第一進七間,中三間等高為山門。門兩側橫書“空山垂四壁,古廟獨千秋”巨字。第二進為崇德院穿堂,又名拜廳,是遊人休憩品茗之處。第三進為禹王殿,內容塑大禹塑像,皋陶、伯益配祀左右。第四進為啟母殿。懷遠十二景之一的“東峰銀杏”,即植於啟母殿前,傳說為大禹手植,惜毀於雷火。今樹內生樹,為一大奇觀。第五進為玉皇樓,下層為玄武殿,中奉玄武大帝。其宏偉建築一直保持到清康熙七年地震。晚清和民國年間,禹王宮雖經多次修繕,由於列強入侵,內容憂外患,樓閣殿宇倒塌過半,文人題詩、繪畫、石刻、楹聯等變遭毀壞。
禹王宮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現存於山峰頂端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新中國建立後,政府多次對禹王宮進行保護修繕。農曆三月二十八的塗山禹王廟會,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物遺產保護名錄。為重現禹王宮當年建築之輝煌,塗山風景區對其進行了大規模修建。新建的禹王宮,集華夏古建築之精華,漢風唐韻,以大氣磅礴的面貌展現在塗山之巔。

建築特點

蚌埠市禹王宮蚌埠市禹王宮
廟原有三進,現尚存二進,院內有千年銀杏兩株,大可數圍,拔地而起。西北有瞭望台,登臨其上,渦、淮波涌,荊、塗翠峰,盡收眼底,西南有啟母石(又名望夫石),正襟危坐如婦人遠望,傳為禹妻塗山氏望夫所化。西有“聖泉”“靈泉”,清澈澄碧,四季不竭。

文化特色

歷代文人名宦如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來此遊覽憑弔並留下大量詩文銘刻;蘇軾《濠州七絕塗山》詩碑刻,今珍藏廟壁;鄧石如“曠覽平城”摩岩題字,仍清晰可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