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鼎惲壽平汪懋麟像卷

禹之鼎惲壽平汪懋麟像卷,紙本,設色,縱30.8cm,橫185.6cm。卷首淡淡雲煙瀰漫,汪氏席地而坐。

禹之鼎惲壽平汪懋麟像卷
《汪懋麟像》卷,清,禹之鼎、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30.8cm,橫185.6cm。
《汪懋麟像》由禹之鼎繪製人物,惲壽平補繪背景。卷首淡淡雲煙瀰漫,汪氏席地而坐,把玩自己所藏的硯台珍品,旁有圖書相伴,顯示出高雅脫俗的文人趣味。山間遍鋪青草,碧松蒼翠,叢竹散布石間,遠處溪水潺�,清音入耳。畫家描繪了一個清幽宜人的隱居所在,烘托出像主心儀山林、寄情詩文的出塵心境。
清朝初年,修纂《明史》是一件大事,參與其中的皆為飽學之士,康熙年間的汪懋麟恭列當中,堪稱佼佼者。汪氏自幼潛心詩文,篤志經史,最初從學於宿儒王岩,順治末年從時任揚州推官的王士�執弟子禮學詩。康熙八年(1669年)進京,被選授內閣中書舍人,遂與聚集京師的文人名士往來頻繁,學識、詩文隨之深博精進,聲名益著。康熙十八年(1679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奉旨監修《明史》,特薦汪懋麟等7人參加編寫。在充任史館纂修官期間,懋麟撰寫傳記若干篇,又為《崇禎實錄》補入若干卷,因記述清晰明了,討論精當嚴密,受到眾人稱許。他專職編寫《明史》的時間不長,由於被調任刑部主事而只能兼及纂修事宜,不免遺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秋,他因事革職,返回鄉里,就此結束了《明史》的編寫工作。
懋麟才氣過人,在史學之外,詩、文、詞、書俱佳。詩出入唐宋之間,兼取眾長,自成一格;古文由王安石而達於韓愈,以氣勢渾厚見長。其詩作雋雅,與同里的汪楫並稱“二汪”,享譽一時。
撰稿人:汪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