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查飯店

禮查飯店

禮查飯店(Astor House)座落在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外白渡橋北堍東側,今虹口區黃浦路15號。是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上海的主要外資旅館之一。1959年以後改名為浦江飯店。

基本信息

(圖)禮查飯店全景禮查飯店全景
禮查飯店
(Astor House)是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上海的主要外資旅館之一。1959年以後改名為浦江飯店。

地理環境

(圖)門及地理位置門及地理位置
禮查飯店座落在黃浦江蘇州河交匯處,外白渡橋北堍東側,今虹口區黃浦路15號。在禮查飯店的繁盛時期,其西側百老匯路對面是百老匯大廈,南側隔蘇州河與上海外灘建築群相望,緊鄰的黃浦路邊,集中了美國、德國、日本、蘇聯等十餘個國家的領事館。沿百老匯路向東直到提籃橋,當年是英資和日資的輪船碼頭,如公和祥碼頭、匯山碼頭。

歷史

(圖)鳳凰廳鳳凰廳
禮查飯店始建於1846年,當時上海開埠只有三年時間。英國商人阿斯脫豪夫·禮查(Richard)在英租界與上海縣城之間、今金陵東路外灘附近,興建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旅館,名為Richard's Hotel and Restaurant(禮查飯店)。這是上海最早的一所現代化旅館。
1856年,蘇州河上外白渡橋的前身“韋爾斯橋”建成,1857年,禮查看好此處的發展前景,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買下橋北側河邊的一塊面積為22畝1分的荒地,在此建造了一座東印度風格的2層磚木結構樓房,將禮查飯店從原址遷移到這裡。不過,由於當時該處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初期的經營狀況不佳。
1860年,英國人史密斯(Henry Smith)接手經營禮查飯店,改名為Astor House。在史密斯的管理下,禮查飯店除了客房外,又開設了彈子房、酒吧、舞廳及撲克室,樓下大廳常有歌舞戲劇演出,以招徠顧客。於是,旅館開始出現轉機,外國旅客明顯增多。
(圖)吊頂吊頂
在19世紀後期,禮查飯店經常是中國最早接受現代事物的場所:1867年,該店在上海最早使用煤氣;1882年7月,在此安裝中國首批的電燈,曾引來好奇參觀的人潮;1883年,這裡成為全上海最早使用自來水的地方。
1906年,因外白渡橋改建鋼橋,須讓出部分飯店土地,同時,另一家外資旅館匯中飯店(Palace Hotel)已經開始新建六層樓房,由於它位於南京路外灘的黃金地段,給只有2層樓、又位於蘇州河北岸的禮查飯店帶來生存壓力。為了在競爭中獲勝,同年禮查飯店也拆除舊樓,重建為一座5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建築面積為8100平方米(今金山大樓)。由於仍難以與匯中飯店媲美,於是緊接著又在該樓前面再建造一座豪華的6層大樓。這座大樓在1910年竣工,四面臨街,占地443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5011平方米,鋼筋混凝土和磚木混合結構,風格為新古典主義式樣,擁有繁複的大弧形拱窗以及成排的愛奧尼立柱,灰色外牆,轉角處屋頂上建有塔樓,擁有維多利亞時期的迴廊式中庭,採用開放式的天窗進行上採光。新的禮查飯店共設有客房200多套。 禮查飯店的歷任經理大都有過做船長的經歷,所以該飯店的許多設施都仿照船上的式樣,如飯店的走廊,油漆得好像客輪上通向睡艙的通道。
(圖)窗欞窗欞
禮查飯店是當時遠東設備最現代化的豪華飯店之一:24小時供應熱水、每間客房一部電話、中國最早的電梯之一、上海最早放映半有聲電影(1908年)和有聲電影(1913年12月29日)。
禮查飯店的頂層大餐廳(孔雀大廳)十分寬敞豪華,可容納500人就餐或跳舞。晚上,交響樂隊在此演奏,晚上8點,穿得衣冠楚楚的客人來此進餐。“這時,你可以看到這個港口城市的大部分外國頭面人物【6】”
在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禮查飯店是世界各地的名人來到上海的鐘愛的下榻地,他們的名單包括:英國愛丁堡公爵、美國南北戰爭中著名的五星上將、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將軍(Ulysses S. Grant,1879年入住禮查飯店410房間)、英國哲學家伯蘭特·羅素(1920年)、科學家愛因斯坦(1922年)、喜劇大師卓別林(1931年、1936年)、《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夫婦(1931年)等。
禮查飯店走向衰落的轉折點是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的爆發。戰爭期間,由於禮查飯店所在的虹口屬於日本勢力範圍,和上海公共租界其他地區分開,不列為戰時中立區,住在虹口的西方僑民迅速離開,遷往較為安全的上海公共租界中區、西區及其越界築路地帶,以及上海法租界。西方僑民撤離虹口後,禮查飯店因失去服務對象,無法經營下去。於是英國人將該飯店轉讓給日本人經營。抗戰結束後,英國人收回禮查飯店,交由建華地產公司租用經營,底層大廳被分割成23間,改建成沿街店鋪,開設咖啡館、酒吧等,樓上由美軍俱樂部等單位租用。
(圖)走廊走廊

1949年以後一段時期,禮查飯店仍由英國人管理。1950年租約到期,建華地產公司將房屋交還英商。這時出現中國政府與英商之間的修繕費問題的糾紛。最後在1954年4月19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曾先後作為華東紡織管理局和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等單位的辦公樓。1958年6月25日劃歸上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1959年5月27日,禮查飯店更名為浦江飯店正式對外營業,負責接待外籍和華僑旅客。
浦江飯店在文革中又受到較大破壞,頂層大餐廳面目全非,昔日的豪華飯店逐漸衰老式微。1988年,浦江飯店隨上海大廈一同劃歸上海衡山集團。1995年,原禮查飯店差點就被拆除改建,衡山集團總裁吳懷祥在發現飯店的歷史淵源後,決定保留老飯店,計畫逐步恢復其原貌。2002年重新裝修後,浦江飯店列為三星級酒店,共有客房總數116間套。

特點

(圖)第一盞電燈第一盞電燈

中國第一盞電燈在這裡亮起──1882年7月26日,上海首次試燃15盞電燈,禮查飯店及花園內就點亮了7盞;

中國第一部電話在這裡接通──1901年,上海第一本電話名簿禮查飯店電話號碼200,這是上海最早使用的現代電話;

西方半有聲露天電影首次在這裡亮相──1908年6月9日,聲形兼備,光電並茂的半有聲電影首次在禮查飯店花園亮相;

中國最早的交誼舞會在這裡舉行──1897年11月5 日,為恭賀慈禧太后60壽辰,在禮查飯店舉行了隆重舞會;

新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在這裡成立──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浦江飯店內開業。

其他

(圖)餐廳餐廳

1846年12月22日,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召集了在上海租地的外僑,租用禮查飯店,召開大會,成立“道路碼頭委員會”(Committee on Roads and Jetties),即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前身。
1897年,上海道台蔡鈞在禮查飯店舞廳舉辦大型舞會,慶祝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應邀出席舞會的有各國駐滬領事和旅滬的外國富商。
20世紀初葉,禮查飯店首次在周六及周日的晚上舉辦“交際茶舞”,從此,交誼舞會開始在上海盛行起來。
1919年,禮查飯店的侍應生周祥生意外揀到一大筆盧布,兌換了500銀元,跳槽在鄰近的百老匯路、武昌路口開辦了祥生汽車行,後來成為上海灘的出租汽車大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