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鎮

禪鎮的由來見於《十誦律》中的記載:“佛世時,有比丘於眾中昏睡,佛陀說:‘後以水洗頭警醒。’如果昏睡仍不止,可以用禪氈擲之。如果仍睡不止,如此可用禪杖警策。取禪杖時,應生恭敬心。以兩手捉禪杖頂戴頂上,應起身看大眾余睡者,以禪杖築之,築已還回本坐。如果大眾中無昏睡者,還以禪杖著本處已坐。”如果還是沒有用,諸比丘故睡,如此則可用禪鎮,即作孔已,以繩貫孔中,繩頭施紐,掛於耳上,去額前四指。如果著禪鎮時還是睡著,以致禪鎮落下,如此則應起來行走。後來,由於昏睡的比丘起來行走提神時,來往混亂,於是世尊則教之應如鵝行走一般,次第而行。

由來

坐禪時警策睡眠之器具 。
禪鎮的由來見於《十誦律》中的記載:“佛世時,有比丘於眾中昏睡,佛陀說:‘後以水洗頭警醒。’如果昏睡仍不止,可以用禪氈擲之。如果仍睡不止,如此可用禪杖警策。取禪杖時,應生恭敬心。以兩手捉禪杖頂戴頂上,應起身看大眾余睡者,以禪杖築之,築已還回本坐。如果大眾中無昏睡者,還以禪杖著本處已坐。”如果還是沒有用,諸比丘故睡,如此則可用禪鎮,即作孔已,以繩貫孔中,繩頭施紐,掛於耳上,去額前四指。如果著禪鎮時還是睡著,以致禪鎮落下,如此則應起來行走。後來,由於昏睡的比丘起來行走提神時,來往混亂,於是世尊則教之應如鵝行走一般,次第而行。

典故

在《資持記·缽器篇》中說其形狀為:“禪鎮如笏,坐禪時鎮頂,鎮作孔施紐,串耳上,睡時即墮地。佛言:‘一墮聽舒一足,二墮舒二足,三墮應起經行。’”
在《釋氏要覽》中說:“禪鎮,木版為之,形量似,中作孔,施紐串於耳下,頭戴去額四指。坐禪人若昏睡,頭傾則墮,以自警。”
《止觀證真私記》中也記載:“《四分抄》批云:‘禪鎮者,用骨牙角者,可方一寸許,若有睡者,著頂上。頭若正時則不落,若睡時,頭動則落膝上。’”
《釋氏要覽》中說,除了禪鎮之外,還有一種幫助坐禪不使昏沉的器具,稱為禪帶:“禪帶,此坐禪資具也。經云:用韋(熟皮)為之。廣一尺,長八尺,頭有鉤,從後轉向前,拘兩膝令不動故。為乍習坐禪易倦,用此檢身助力,故名善助。用罷,屏處藏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