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龍號

福龍號

福龍號魚雷艇原屬福建船政艦隊,後被調入北洋水師,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該艇管帶蔡廷乾奮勇指揮本艦官兵攻擊日艦“西京丸”,在前2發魚雷被日艦躲過後,蔡廷乾指揮福龍號右轉逼近西京丸40米處對其左舷發出最後一枚魚雷,但因原廠魚雷定深有誤,魚雷從西京丸船底穿過,未能引爆。福龍號無奈退出戰鬥,沿途搭救起許多墮海的北洋海軍戰官兵。1895年2月7日威海衛之戰中福龍號從威海衛突圍,但失敗被日軍俘虜。後於2月27日被編入日本艦隊,仍稱“福龍”。

艦艇簡介

“福龍”號魚雷艇,艦級:大型頭等出海魚雷艇(雷擊艦),由當時世界著名的德國希肖船廠(Schichau,Elbing)建造,

福龍號福龍號
德國檔案編號S10,造價5萬7千兩白銀,1886年建成,同年9月24日由德方人員駕駛,抵達福州馬尾交付中國,編入福建船政艦隊。1890年該艇調歸北洋水師
“福龍”號魚雷艇長42.75米、寬5米、吃水2.3米、排水量120噸、動力為1台3脹往復式蒸汽機,1座燃煤鍋爐,單軸推進,航試時測得功率1597匹馬力、最高航速24.2節,編制20人。武器裝備

14英寸魚雷發射管3具,其中2具分別位於艦首兩側的魚雷艙內,另外1具位於艦體尾部甲板上的鏇轉發射架上,共備‘刷次考甫’魚雷3枚。另外在全艇前後的炮座上裝有47毫米‘哈奇開斯’速射炮2門,射速1分鐘20發。

裝甲情況

全艦唯一有裝甲保護的地方是位於首尾魚雷發射管的裝甲司令塔,不過這個厚度也僅僅只有1英寸而已。除此之外,全艇上下基本再無什麼裝甲防護。

戰前狀態

該艇1890年才以白銀6萬兩的代價從福建歸入北洋,而且魚雷艇都是在岸上庫房進行維護,所以,雖然“福龍”的艇齡不算短,但是狀態一直不錯,到1894年依然能跑出建成時高達24節的飛速,在當時絕對屬於快艦行列。

實戰情況

和其他進入戰場就忙著撈救己方落水官兵的同伴相比,“福龍”自進入戰場就決心發揮魚雷的巨大威力,目標是操縱裝置被摧毀、僅僅依靠人力操作勉強航行的代用巡洋艦“西京丸”,西京丸號是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的座船。冒著日艦密集而又瘋狂的速射炮火,“福龍”艇絲毫無退縮之意,甚至水兵們還離開里艙,跑到甲板上,操縱著47毫米‘哈奇開斯’速射炮進行英勇的還擊。三枚魚雷得以全部射出,兩枚被日艦躲掉,最後一枚由於魚雷原廠定深有誤而從日艦底部鑽過(這種事情同樣出現在豐島海戰中防護巡洋艦“浪速”用魚雷攻擊處於靜止狀態的中國運兵船“高升”上,魚雷同樣從底鑽過)而未能建功,不得不說是遺憾。但是若將攻擊失敗的責任歸結於魚雷艇官兵素質低下,那是絕對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發射完全部魚雷的“福龍”之後也加入了救撈己方落水官兵的行動中,直到黃海海戰結束。翌年2月7日,威海衛之戰中“福龍”艇尾隨“左一”艇從威海衛突圍,突圍失敗後被日軍俘虜。後於2月27日被編入日本艦隊,仍稱“福龍”,之後該艇曾參加明治33年的神戶海上觀艦式大及1905年的日俄戰爭,為第五艇隊指揮艇,於1908年4月1日除籍。

艦員素質

管帶蔡廷乾長期以來因為三枚魚雷攻擊日艦西京丸未果而遭受著國人的非議。不過就戰鬥精神而言,這個留美幼童出身、有著“火爆唐人”綽號的管帶能帶著一艦水兵在逼近日艦40米咫尺的距離發起魚雷攻擊,本身就是及其英勇無畏的體現。而且能在單艇攻擊後從敵人的炮口下生還,本身也是個奇蹟。有此兩點,魚雷艇“福龍”上的官兵素質以及英勇精神當不容任何懷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