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是一所具有73年辦學歷史的省重點大學,最早前身為1936年創辦的福建協和大學農科,2000年,福建農業大學和福建林學院合併為福建農林大學。

基本信息

簡介

福建農林大學是一所具有73年辦學歷史的省重點大學。其最早前身為1936年創辦的福建協和大學農科。2000年,福建農業大學和福建林學院合併為福建農林大學。建校以來,學校形成了“明德、誠智、博學、創新”的校訓,凝鍊了“五種品格”(即耕牛的拓荒品格、駿馬的爭先品格、蜜蜂的勤勉品格、青松的頑強品格、小草的奉獻品格),堅持追求“敬業樂群、達士通人”的精神境界。

學校位於福州市西郊,校園占地面積234萬m2。現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理科生物學基地、2個農業部重點學科、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18個福建省重點學科、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MBA等4個專業碩士學位點以及15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有22個學院、66個本科專業、43個成人學歷教育專業。涵蓋8大學科門類,在校本科生2.1萬多人、研究生近3000人。現有教職工2300多人,專任教師1504人,有正高職稱人員224人,副高職稱人員478人,有福建省屬高校唯一的1位中科院院士,96名博士生導師。自1984年以來,先後有1人被評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0人入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4人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6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7人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農林科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被評為福建省傑出科技人員,2人被評為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28人被評為福建省優秀專家,75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9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37人被評為福建省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11人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

學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是第二批實施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高校。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49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支、省級教學團隊7支,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0個。在校內外建立了一批教學科研實驗廠場,其中教學林場近3100萬m2。校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220萬冊,電子圖書22528GB。建校73年來,學校培養了8萬餘名畢業生,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設有農業部海峽兩岸農業技術合作中心1個,國家農業產業技術研發中心1個,聯合國(中國)實蠅防控合作中心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部委研發測試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工程中心7個,省級工程實驗室2個,部省級研發基地15個;自1978年以來,有576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優秀社科成果獎,其中主持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等國家三大獎6項、全國科學大會獎4項、合作獲得國家三大獎7項。近3年來,承擔科研項目1086項,科研計畫經費達2.98億元,獲國家和部省級科技成果獎78項,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8項,鑑定(評審)成果132項。學校長期堅持面向經濟建設,以“6·18”為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連續6年“6·18”對接並獲資助項目數居所有參會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與台灣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深厚的地緣、血緣、學緣、親緣優勢,不斷加強兩岸交流,拓展教學空間。先後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結成友好關係,開展教學、科研合作交流。學校成為有權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僑生的單位,並在全國率先招收台灣農業行業協會會員攻讀成人教育學歷。學校與加拿大新斯科舍農學院聯合舉辦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2個本科專業教育項目。學校的學報(自然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向國內外公開發行,還編輯出版了《林業經濟問題》、《亞熱帶農業研究》、《武夷科學》、《華東昆蟲學報》、《高教理論與實踐》等刊物。

學校被評為2008年“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榮獲2009年“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還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紅十字模範校”、“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文明學校”(連續3次)、“福建省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連續2次)、“福建省綠色學校”、“福建省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並連續21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當前,學校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平台和基地建設三個戰略重點,致力於建設創新型、開放型、和諧型、平安型、廉政型、節約型、數字型、生態型校園,努力為海峽西岸“兩個先行區”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知識貢獻和人才保證。

(2009年11月20日更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