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世家

《福州世家》講的是福州地域的名門世家。“世家”這一名詞源於司馬遷的《史記》。該書的“世家”,多用於為諸侯立傳。其實“世家”還有一個含義,既世代從事某項專業,且有成就的家族。如醫學世家、教育世家、工商世家等等。《福州世家》兼顧這兩種世家,側重介紹對社會歷史發展以及對科技學術文化有貢獻的名門世家。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5月1日) 叢書名: 福州民俗文化叢書 平裝: 406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32 ISBN: 7211039094

福州世家福州世家

商品描述

編輯推薦

《福州世家》力圖從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人才學、比較學的角度著筆。《福州世家》對世家的興衰原因略有點到,沒有展開談,深入分析不是《福州世家》的任務,亦為篇幅所不許。
福州是地靈人傑的一方福地,有2200年的建城歷史,人文薈萃,典故繁多。福州的這些先賢大多出身於人才輩出的世家,這些世家源遠流長,已成為福州歷史文化的一道獨特景致。

作者簡介

曾意丹,1962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曾任福州市文物局局長,現任福州市文化局調研員。個人專集有《福州舊影》;與人合著有《洛陽名勝古蹟》、《中國歷代都城宮苑》、《福州世家》。參與《中國美術辭典》、《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辭典》、《福州鄉土文化彙編》的編撰;在報刊上發表論文、雜文等百餘萬字。負責撰稿的電視專題片《坊巷春秋》等多次獲省級以上獎項。
徐鶴苹,1942年生。1987年評為二級編劇,現任福州閩劇院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與人合寫新編歷史劇《洪武鞭侯》獲1981年福建省戲劇會演劇本創作一等獎;組織並參加創作的電視連續劇《馬江之戰》,1991年由福州市人民政府與福建電視台聯合攝製,1992年2月起在中央、福建及各省電視台播出。參與《閩劇藝術散論》(非常務副主編)、《福州市志·文化志》(任主編)等專著的編撰。

目錄

前言
潁川陳
陳姓得姓的由來
“梁上君子”的典故與潁川衍的始祖陳寰
潁川陳何時遷入福州
古靈陳
古靈陳氏的淵源
“海濱四先生”之首陳襄與儒學
世家
陳襄置鍾破迷案
陳襄與“錢塘六井”
大義陳
明朝九登黃甲的望族與豸官世家
滌上陳
滌上陳的源流
興旺於宋朝的上陳與理學世家
陳祥道與《禮書》
陳與《樂書》
陳與東禪寺《大藏經》
螺江
螺江陳源自長樂鶴上陳店
簪纓世家與科技世家
陳若霖與閩劇《陳若霖斬皇子》
陳寶琛與新式教育
朱鎔基親自向陳岱孫賀壽
臚雷鴨姆陳
臚雷鴨姆陳的由來
陳紹寬與長江抗日海空大戰
陳紹寬治軍紀律嚴明
陳紹寬堅拒赴台之邀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連江龍西陳
詩書世家的由來
陳第與古音韻學
“罵友”陳第與董應舉
陳第與“馬鼻之戰”——兼談土橇
閩林
林姓得姓的淵源
長樂忠義林
伸蒙子與忠義世家
長樂忠義林沙堤北林派武功世家
長樂忠義林渡橋派仙山學術世家
青圃西井林
青圃西井林溯源
甲午海戰的烈士林履中
林白水與白話報
女權運動的先驅林宗素
閩劇名旦林芝芳
福州文峰林
福州文峰林的來龍去脈
遠見卓識的愛國者林則徐
甲午海戰中英勇奮戰的林泰曾
竭力發展教育、民族工業,力禁鴉片的林炳章
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的林翔
殫精竭慮建設福州的林恩溥
“長江江面上一大壯舉,”的領導者林遵
學貫中西的林崇墉
為學不厭、守正不阿的林紀東
為新中國電力建設作出傑出貢獻的林心賢
智勇雙全、堅強不屈的偵察英雄李良
實現林則徐遺願的外交家凌青
南嶼水西林
水西林溯源
水西林南北宋之交成為世家大族
明中葉林春澤與瓊林世家
固始林
遷入福州的固始林
濂江林
濂江林的來歷
琉球人認祖濂江
尚書世家與祭酒世家
林繆與“四知堂”
林瀚的<隋唐兩朝志傳》與林
雲銘的<古文析義》
濂浦熾與北京頤和園、正陽門(大前門)
林斯琛與辛亥革命
琅玡王
西清王
陽岐嚴
滎陽鄭
永城朱
宮巷武林沈
楊橋沈
虎丘黃
藤山蔡
龍山劉
鳳崗劉
豫章羅
永盛梁
竹嶼鄧
鳳池張
漆林翁與六桂翁
鶚里曾
閩縣葉
福州董氏
龍門高氏
東嵐謝與橫嶺謝
汾陽郭
雁門薩
通賢龔
堯沙唐
名醫世家
後記
重印後記

序言

福州歷史悠久,文化昌盛。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冶”,立福州文明史的開端。據現代考古發現,早在五千多年前,在今日閩江兩岸就棲息著福州人的先祖——閩越人,“以漁獵山伐為業”。在五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無論是生生不息的閩越先民,還是千里跋涉遷徙而至的中原人,一代又一代,懷著希望,繫著夢想,不屈不撓,開拓進取,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福州以海濱鄒魯、文化名城而享譽神州大地。
班固曰:“民稟五常之性,而有剛柔緩急音聲不同,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無常……謂之俗。”福州地處東南沿海,獨特的自然狀況,曲折的歷史變遷,造就了福州既與祖國其他地區相同又相異的區域文化和民風民俗。時至今日,當我們漫步街頭巷尾時,依然能深深地感受到這種文化,沉浸在這種文化氛圍之中:古老的街巷,獨特的民居,淳樸的風俗,韻味無窮的方言。這是歷史的,又是現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她讓多少海外鄉親魂牽夢縈,讓多少同種同文的異鄉人和不同種不同文的外國人心馳神往。

後記

福州世家》出版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許多熱心的讀者打來電話,或到家造訪。對此書的出版表示歡迎和支持。有些同志也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我們表示感謝。
有的同志的意見還值得商榷,我們將在適當的機會在報刊上討論。
書中的《豫章羅》一章中的《羅筱坡、羅勉侯救援羅稷臣家族》一節,由於采自有關族譜,存在爭議,我們決定先擱置爭議,另補一節內容。
趁重印的機會修改過的《福州世家》依然熱望讀者的指教,謝謝。

文摘

龍西陳到了陳又山、陳第兄弟之後才成了名門世家
陳第的祖父,名諱不詳,出身清寒。辛勤勞作,從無到有,漸漸創了家業。陳第《一齋集》中收有詠祖父的詩:“嗟思我祖,少起赤貧。辛勤匪解,夙夜蒸蒸。維丈夫子,實有五人。殖財以義,出納允均。置田一頃,建屋六楹。眉壽至耋,靡日自寧。鄉評推重,邑延嘉賓。我祖之德,後嗣宜則。偷兒盜釀,避而弗迫。室家之外,罔有聲色。”
正是由於祖父興家業,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為子孫讀書上進創造了條件。因而陳第的父親陳應奎(號木山)成了秀才,繼而當了小吏。陳第的《薊門兵事·告先人書>說木山公“早歲為諸生,晚歲為郡曹”。陳第的七世從孫陳斗初所編的《七世祖一齋(陳第號一齋)公年譜》述: “戊申(1548年),年八歲,木山公畢吏事,歸,受經家庭。”陳第在自著的《屈宋古音義·跋》說:“余少受詩家庭,先人木山公嘗日:‘叶音之說,吾終不信。以近世律絕之詩葉者且寡。乃舉《三百篇》,盡謂之葉,豈理也哉?’。”也就是說,陳氏家族從木山公開始了詩書傳家的歷史。還應注意,陳氏詩書傳家並不要求子孫死讀書,泥古不化,要獨立思考,盡信書,不如無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