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祠[陝西寶雞市渭濱區神農祠]

神農祠[陝西寶雞市渭濱區神農祠]

神農祠位於寶雞市市渭河南岸神農鎮峪泉村崖下,祠前矗立著一通石碑,上刻“浴聖九龍泉”五個大字,遒勁有力,似鐵筆銀鉤。是為紀念炎帝神農氏而建。

基本信息

簡介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許多“老寶雞”都知道,在寶雞市市渭河南岸神農鎮峪泉村崖下,有一座神農祠,祠前矗立著一通石碑,上刻“浴聖九龍泉”五個大字,遒勁有力,似鐵筆銀鉤。緊鄰神農祠的就是九龍泉,又稱九眼泉,十幾年前,其中的三眼泉水因施工被壓在路面之下,僅剩六眼泉。而秋末因為雨水泛濫,後面的土崖面臨滑坡等自然災害,附近的峪泉村村民在保護神農祠不被滑坡推倒或掩埋而維護加固土崖時,無意中竟掘出了另一股噴涌而出的清泉,這一意外驚喜又讓寶雞人的目光聚集在九龍泉和神農祠上。

建造歷史

在距離市中心兩三公里的310國道北側,有條管道泉水常年清冽、冬溫夏涼、四季長流,附近的很多村民都在這裡取水飲用、做飯、洗衣。可是,這裡為什麼有常年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清泉呢?管道上方“九龍泉”三個清晰的大字似乎在向我們講述著曾經這裡的一切……

“這條管道是2000年國家修建310國道的時候專門鋪設的,當時為了將泉水移引至國道北側,而管道上方這‘九龍泉’三個字也是那個時候標上的,只是為了讓人們知道這個泉水從何而來。”渭濱區博物館館長郝明科告訴記者,真正的“九龍泉”石碑在距離此地一二百米的西南方向。

在郝明科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這塊歷經滄桑歲月、風吹雨淋的石碑,繞著石碑轉一圈,觀其文、察其形,足見年已久矣。“這塊石碑本有五個字,可是如今,‘浴聖’二字早已不見蹤影,只剩下‘九龍泉’三個大字。”郝明科認為,以僅剩的三個字推測,此碑大約立於明清年間。緊鄰石碑東側,有一座簡陋破敗的小廟,廟門緊鎖,門板也早已打上了“補丁”,只有門框上一副鮮紅的春聯證明年前曾有人來過。

神農祠神農祠

這座廟叫“神農祠”,修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如今香客雖不多,但說起神農祠的歷史,可追溯至5000年前——炎帝在天台山採藥誤嘗斷腸草仙逝後,黃帝曾在其仙逝地修“台”祭祀。時至今日,天台山仍留有古蹟“燒香台”。

寶雞有關確鑿文字記載建有“神農祠”的時間是秦靈公三年(公元前422年)。這一年,秦靈公在今陳倉區縣功鎮的“吳山之陽”,設下畤,祭炎帝。“畤”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這雖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祠,但可以說是古代設“祠”祭祀炎帝的開始。查閱相關資料證實,寶雞正式修祠建廟始於唐代。具體時間雖無文字記載,但地址就在今天的渭濱區神農鎮峪泉村,也就是九龍泉的所在地。可以說自唐代起,九龍泉邊就有規模較大的神農祠。

北宋時,著名文學家蘇軾曾在《初游樓觀五百言詩》中寫道:“……雞嶺雲霞古,龍宮殿宇幽。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其中,“龍宮殿宇幽”一句,就是描寫神農祠的。因為一是“神農”亦稱“神龍”;二是蘇軾在詩中所說的從雞峰山下到大散關,與祠的所在地峪泉村正好是一條路線。從詩句中的“幽”字,可以想像當年神農祠的恢弘壯觀。

另據考證,原九龍泉北,有二泉、三泉,並有大碑樓、大戲台;九龍泉南,有龍王廟,廟後是神農正殿,前有獻殿。獻殿東西兩側,有鐘樓、鼓樓各一座,神農正殿後面是土崖,崖從西往東,依次是老母洞、二洞、三洞。由此可知,幾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這裡曾經廟宇高築、香菸繚繞,是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的地方。“神農生於姜水(今清姜河)東岸之蒙峪溝,長於瓦峪,浴於九龍泉。所以,寶雞的神農祠是全國各地祭祀神農祠堂中名氣較大的一座。”高義生告訴記者,正因為這樣,歷代對神農祠都進行過較大的修繕,這些在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

為此,記者找到了曾經為寶雞許多村鎮編寫過村志的中國家譜學會常務理事、寶雞市政協文史委特邀編輯、寶雞市青年地方志學者吳正茂。從他那裡,記者了解到神農祠後來的命運。

民國二十年(1931年)前後,神農祠還進行了一次較大的修繕。在新中國成立前,又先後兩次修葺。重修後的神龍祠坐南朝北,南依土崖,北臨渭河,占地約五畝;南高北低,分為三台,上下以石階為道;有東、西、中三院。門前台下為九龍泉,其旁立一“浴聖九龍泉”碑。祠內有古柏森森,國槐虬枝蒼勁,鬱鬱蔥蔥、陰翳蔽日,一派生機勃勃之景象。崖頭有迎春花叢,每臨早春,青藤流瀑、花燦如金,形成了一處莊嚴肅穆、宏大壯觀的祭祀聖地。

然而,遺憾的是新中國成立後,政治運動頻繁,神農祠逐漸荒廢。1950年至1970年的二十年間,祠舍先後被神農鄉廣播站、寶雞市水電隊、市農業中學和渭濱區獸醫站占用,其內古建築漸次拆除,樹木砍伐盡淨;大量的廟宇記事碑石,或被填於房基,或被充當石橋板,或被置於露天當作桌案,任由風吹日曬,龜裂破碎,損毀殆盡。

1980年,峪泉村的村民集資在九龍泉邊建起了一座占地約九平方米的神農祠,塑有炎帝神農氏的神像。可也只是過了十幾年時間,就已經“前有污水渠,後有垃圾堆”。如今,更是獨自承受著意料之外的“孤單”和“冷落”。

2000年,峪泉村的村民為了紀念先祖業績,收集四方民眾捐款,在距離泉水30米的310國道北側,由峪泉村一組主持出資,建起了一座高大宏偉、巍峨莊嚴的新神農祠。祠內塑有炎帝神農氏、神農父少典、母任姒以及太陽神與太陰神、藥王扁鵲和孫思邈等神位以供人們祭拜。祠高9米、長16米、寬5米,台階九級,鐵花護欄,紅漆大門,雕樑畫棟,飛檐脊獸,其匾額大氣,楹刻秀雅。祠前是一座占地二畝的祭祀廣場,花木環繞、綠意盎然、別有情趣。

然而,與一座簡陋破敗的小廟和“九龍泉”殘碑一樣,曾經規模恢弘、氣勢雄偉的新神農祠如今也難逃“孤獨”的命運——記者先後去了三次,祠門每次都有“鐵將軍”把守。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除過每年廟會,平時很少有人來祭拜,廣場最大的功能就是給附近村民搞文體活動提供了場所。而那些與神農祠和九龍泉有關的往事,只有等待人們重新開啟……

相關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神農的母親任姒受到龍的感應而懷孕,三年後才生下了神農。而神農天生有兩隻牛角,滿身瘡病,族人們都認為這是不祥之物,就悄悄將他棄於荒野,想讓狼把他吃掉,或者讓野人把他踩死。可是,做母親的哪能捨得拋棄自己的親身骨肉?任姒醒來不見兒子,就傷心痛哭,到了天快亮的時候,忽然聽到嬰孩哭聲,等她尋聲而至時,只見兒為她的孩子啄羽鋪身,麋鹿為孩子銜草覆蓋,任姒見狀,就裹好孩子,走了整整一天,來到清姜河東。

神農祠神農祠

第二天,太陽慢慢從山頂升起來,任姒發現就在她的身旁有一潭清水,陽光照耀著清水,呈現出一道道五彩霞光。她好生奇怪:這裡原本無泉,怎么一夜間就涌射出這么一潭清澈見底的水呢?她以為幻覺,伸手試探,發現水是溫的,便打算在水中給孩子沐浴。然而,她剛剛把孩子放入水中,忽見水中游出九條小龍,向孩子噴射水柱,為他洗塵去污。洗著洗著,孩子身軀開始增高,頭上牛角和身上疥瘡也全部消失,前日還被族人視為“怪物”的炎帝轉眼之間成了一個又白又胖、天真可愛的小男孩。從此以後,任姒天天帶著孩子在九龍泉沐浴淨身,九條小也輪換著為他噴水,直到炎帝長大成人,當了部落首領。傳說固然不可全信,但至今還在峪泉村流淌的泉水卻與史籍“九龍噴泉浴炎聖”的記載是相吻合的。

在如今泉水的出口處,記者見到了正在洗衣服的峪泉村二組的幾位村民,她們告訴記者,一直聽老輩們說這泓泉水很神奇,炎帝身上的疥瘡就是這泉水洗好的,但這么多年,村里人一直靠這泉水生活,倒也沒聽說身邊哪位村民得了疥瘡,更沒聽說有誰靠這泉水治好了瘡病。為此,記者輾轉找到了常年研究寶雞歷史文化的高義生,他告訴記者,自己就是峪泉村的村民,小時候,他也經常和同伴在這泉水邊玩鬧嬉戲。記憶中,祖輩們每天都去泉眼兒那接水,接回來的水清澈見底,但放上一兩天之後,就有許多沉澱的水垢。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寶雞啤酒廠對這泉水的水質進行了化驗,化驗結果正與“九龍泉”石碑碑文上所記載的“清潔異常、水質甘洌”相吻合。為此,峪泉村曾開挖專用渠道,將泉水供寶雞市飲料啤酒廠進行釀造,因泉水甘甜,其產品也一度搶手。後來,相關部門又對泉水進行了幾次化驗,發現水中含有許多微生物元素,碳化鈣和矽酸鹽含量比較多,清潔功能特別好。因此,高義生大膽推測,這泉水可能對治療某些皮膚病有一定的輔助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