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癌

神經還是可能發生腫瘤的,只是不叫神經癌,而是稱為神經瘤。

基本信息

簡介

神經還是可能發生腫瘤的,只是不叫神經癌,而是稱為神經瘤。或者:是神經內分泌癌,就是一種有內分泌功能的癌症。常分為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類癌,不典型類癌,小細胞癌。類癌是最好的,一般切除就可以了,轉移和復發率都低。小細胞癌惡性程度高,進展快。不典型類癌相當於常說的癌症。大細胞癌惡性程度也很高。 

分類

胃腸道神經內分泌癌包括類癌和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兩種。

鏡下特徵  

常表現為黏膜下的腫瘤,表面黏膜隆起或有潰瘍形成,切面呈灰黃色,無包膜。瘤細胞由較一致的小到中等大小的癌細胞所組成,胞漿界限不清,核圓而規則,排列成片、索、簇、腺樣或菊形團樣。分化差者,癌細胞較小,胞漿少,核常帶稜角,深染,有分裂像。電鏡下可見直徑為200~300nm的神經內分泌顆粒。

診斷  

內鏡及病理學檢查、24h尿5-HIAA(5-羥色胺的代謝產物)有助於診斷;測定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有特殊的診斷價值,一般可用顯示神經內分泌的標記NSE、CHG2A、突觸泡蛋白(Sy)等來識別。

鑑別診斷  

胃腸道神經內分泌癌應與低分化腺癌鑑別,免疫組織化學NSE、CHG2A均陽性,可以肯定為神經內分泌腫瘤。CEA陰性,Gas陰性,可分別除外低分化腺癌和胃泌素瘤。結合大體、組織形態及其臨床高度惡性的生物學行為,可以診斷胃神經內分泌癌。

治療  

胃腸道神經內分泌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的範圍取決於原發腫瘤的大小、部位、浸潤程度、淋巴結受累及是否肝轉移。術中要仔細探查是否多發灶或並存其他腫瘤。根據胃腸道神經內分泌癌的生物學特性文獻的觀點,一般認為:手術治療的原則為:腫瘤直徑小於2cm,未浸及肌層,無淋巴結轉移的胃、闌尾直腸類癌可做局部切除;對小腸、結腸類癌或腫瘤大於2cm,浸潤肌層,有淋巴結轉移的類癌均需做根治性手術;對轉移性類癌,如全身情況允許,可行姑息性原發灶和轉移灶的切除。

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對胃腸道類癌採用不同的手術方法。對多灶和混合性類癌及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的切除範圍應適當擴大,手術方法同消化道腺癌。

預後

胃腸道類癌一般較腺癌的預後為好,直徑小於2cm者與良性腫瘤的預後相似,直徑大於2cm或有淋巴結轉移者,預後較差;多灶或混合性類癌及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的預後更差。應重視本病的術後隨訪,在隨訪中針對惡性程度較高的病例應定期複查肝臟B超、CT等,以及動態檢測生物胺和多肽在尿中代謝產物的濃度(52HIAA等),並選擇性的輔以化療、生物治療及其它綜合治療措施,以提高生存率。

飲食

神經癌的日常飲食有哪些呢?了解平時吃些什麼,對於及時的治療和預防治療都能帶來一定的幫助。

1.膳食纖維與神經癌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比病例組消耗更多的蔬菜與水果且呈現負關聯。提示蔬菜與水果對神經癌有保護作用。

2.維生素與神經癌
蔬菜、水果類植物除了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外,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蔬菜、水果對腫瘤的預防作用除了膳食纖維外,維生素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3.N-亞硝基化合物與神經癌
食物中的危險因素主要是N-亞硝基化合物及其前提物質,即二甲基硝酸胺和亞硝酸胺。鹽制、醃製和熏制的魚類含有大量的能形成亞硝酸鹽類的硝酸胺類物質,所以要避免吃這些食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