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類癌

直腸類癌

直腸類癌又稱嗜銀細胞瘤,發生於腸黏膜腺體的嗜銀細胞,其典型症狀為腹瀉、潮紅、氣喘、紫紺和右心瓣膜病。

基本信息

簡介

大腸結構大腸結構
直腸類癌又稱嗜銀細胞瘤,發生於腸黏膜腺體的嗜銀細胞,約占消化道類癌的17%-25%。因多從黏膜層的下部發生,早期即延伸至黏膜下,曾歸屬於黏膜下腫瘤,在腸鏡下呈灰白色或黃色質地硬隆起型黏膜及黏膜下腫物。本病是一種少見的低度惡性腫瘤,多呈局部性浸潤性生長而少有轉移,並能分泌5-HT,從而引起“類癌綜合徵”,其典型症狀為腹瀉、潮紅、氣喘、紫紺和右心瓣膜病。

診治

直腸類癌多位於黏膜下層及黏膜深層,呈球形或扁豆形,體積較小,直徑一般在1.5cm以下,內鏡下無特徵性的表現。直腸類癌的確診有賴於對瘤體的正確取材及病理活檢,典型的病例可以看到瘤細胞形成巢狀或假菊花形團結構。組織學上有特徵性的形態變化:瘤細胞較小,形態一致,為圓形,核小而規則。直徑<1.0cm者首選腸鏡下電灼切除,直徑1.1-1.9cm可考慮手術治療,腫瘤直徑>2cm者建議擴大切除。值得注意的是類癌常同時或相繼並有其他腫瘤,故內鏡檢查時不應滿足於發現一種或一處腫瘤,而應在術前、術中仔細檢查,術後定期複查期隨訪,以便及時診治。

建議

直腸類癌主要治療方法有手術、放化療、中醫藥治療等,要作到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平常生活飲食要多注意健康衛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