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類癌

大腸類癌

大腸類癌(Carcinoid)又稱嗜銀細胞瘤,發生於腸黏膜腺體的嗜銀細胞(Kulchitsky細胞),這種細胞呈嗜鉻性。因多從黏膜層的下部發生,早期即延伸至黏膜下,曾歸屬於黏膜下腫瘤。大腸類癌是一種少見的低度惡性腫瘤,多呈局部性浸潤性生長而少有轉移。類癌好發於闌尾、小腸、直腸、胃、十二指腸及小腸憩室處。

基本信息

原因

1.遺傳因素2.環境因素
3.其他高危因素:大腸息肉炎症性腸病膽囊切除術後大腸類癌發病率升高

概述

大腸類癌(Carcinoid)又稱嗜銀細胞瘤,發生於腸黏膜腺體的嗜銀細胞(Kulchitsky細胞),這種細胞呈嗜鉻性。因多從黏膜層的下部發生,早期即延伸至黏膜下,曾歸屬於黏膜下腫瘤。本病是一種少見的低度惡性腫瘤,多呈局部性浸潤性生長而少有轉移。類癌好發於闌尾、小腸、直腸、胃、十二指腸及小腸憩室處。

診斷

1.闌尾類癌 闌尾類癌術前診斷是困難的,多數患者都是以 闌尾炎 手術時偶爾被證實。但也有極少數類癌在闌尾根部浸潤及盲腸黏膜時結腸鏡可窺見闌尾開口部周圍變化或單個細小的隆起性改變。深取活檢組織可獲病是理確診。 2.直腸類癌 肛門指檢可捫及黏膜下腫物,質硬,邊緣清楚光滑。結腸鏡檢查可在直腸窺見寬基隆起性腫物,質硬、光滑,類似增生性息肉。確診有賴於病理組織學檢查,故診斷率與活檢取材技術有直接關係,對較小的瘤體應儘量深取,必要時電凝摘除作全瘤活檢。
3.結腸類癌 內鏡下可見類癌呈微黃色或灰白色,呈半球形隆起無蒂息肉狀,表面光滑,中央部常可見畸形凹陷。若類癌較大表面可能有潰瘍形成,此時與 結腸癌 不易區別。
類癌的確診有賴於瘤體的正確取材及病理活檢。組織學上有特徵性的形態變化:瘤細胞較小,形態一致,為圓形,核小而規則。瘤細胞形成巢狀或假菊形團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類癌常同時或相繼並有其他腫瘤,故內鏡檢查時不應滿足於發現一種或一處腫瘤,而應在術前、術中仔細檢查,術後定期複查期隨訪,以便及時診治。

臨床表現

1.闌尾類癌 占闌尾腫瘤的80%以上,是胃腸道類癌中發現最多的部位。多數類癌位於闌尾尖部,瘤體小,很少引起症狀;瘤體較大發生機械阻塞時,可呈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表現。
2.直腸類癌 可發生於直腸任何部位,前壁較後壁多,瘤體直徑小至數毫米,大至數厘米。一般認為直徑大於2cm的類癌常伴轉移,轉移部位多為區域淋巴結和肝臟。而小於1cm者皆無轉移。因類癌常向黏膜下層發展,其表面黏膜可不潰破。
3.結腸類癌 發生於盲腸、升結腸居多。瘤體較其他部位為大,發生轉移也較多。可能與結腸腔大,早期常無症狀,故早期不易發現有關。

鑑別診斷

結腸類癌若有較大表面潰瘍形成,此時不易與結腸癌區別。

治療方法

傳統療法雖然被廣泛使用,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弊端:手術
造成身體的大範圍免疫損傷,不能完全清除所有癌細胞,引起手術相應器官,系統的功能障礙。
化療
化療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嚴重疲勞、局部疼痛脫髮嚴重,貧血虛弱,中樞神經受損,皮膚受損等。
放療
會造成全身性免疫功能的破壞和下降,毒副作用較大,皮膚乾燥,脫髮嚴重,情緒沮喪等。
中醫
只能暫時輔助治療腫瘤,治療不徹底,出現病情反覆,中藥藥材較多,易引起中毒,尤其適用中藥偏方,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細胞免疫療法

CLS生物細胞免疫抗癌療法能夠精確殺死癌細胞,不會損傷人體正常組織,有效增強患者免疫力:對於不能夠耐受常規治療的肺癌晚期患者來說,能夠控制患者病情,延長患者生存期。

細胞療法聯合傳統療法治療大腸類癌

手術+生物技術
手術時腫瘤治療首選但無法清除殘留病灶,聯合生物治療可從細胞層面殺滅癌細胞。
化療+生物技術
化療在滅殺癌細胞的同時損傷了正常細胞,聯合生物治療能鞏固療效並減輕副作用。
放療+生物技術
放療通過放射線精確消除病灶,但毒副作用大,聯合商務治療則起到了,增效減毒的作用。
中醫+生物技術
中醫通過藥物中的某些抗癌活性成份進入腫瘤內殺滅細胞,其方法具有反覆復發現象,聯合生物治療,能從根本清除病灶。

癌症的藥膳食療

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惡性腫瘤亦稱為癌症。下列食療藥物和藥膳複方有一定防癌作用,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服食。
1)煮草菇猴頭 鮮草菇60克、鮮猴頭菇60克,切片;將食油煎熱,加鹽少許,放入二者,炒後加水煮熟食。本方主要用於消化道腫瘤。
2)猴頭白花蛇舌草湯 猴頭菇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藤梨根60克,加水煎湯服。用於胃癌、食道癌、賁門癌和肝癌等症。
3)薏苡菱角半枝蓮湯 薏苡仁30克、菱角30克、半枝蓮30克,加水煎湯,1日分2次服,長期服用。可用於胃癌、宮頸癌等。
4)苡仁粥 生苡仁20克、糯米或粳米30克、白糖半匙。將苡仁和米一起倒入小鋼精鍋內,加冷水約1000毫升,中火煮約半小時,離火。每日1次,作早餐或點心吃。常食此粥對於預防胃潰瘍癌變甚為理想;對於已發腸胃癌,經手術切除者,食之也能減少復發的機會。
5)箬竹葉茶 乾箬竹葉15克,開水沖泡大半杯,加蓋,五分鐘後可飲。箬竹葉含有多糖體物質,因此有廣泛的防癌解毒作用。
6)紫草綠豆湯 紫草15克、綠豆30克、白糖1匙。先煎紫草,用紫草頭汁煎綠豆,小火燒開後約3分鐘,至綠豆尚未開花時離火,濾出湯液,留下綠豆,並略留余汁。再將紫草二汁倒入綠豆鍋內,將綠豆燒爛,若水不足可再加水。約剩汁500毫升時離火。
7)烏龜解郁湯 烏龜1隻、柴胡9克、桃仁9克、白朮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將烏龜治淨,其他藥物煎湯去渣,入烏龜燉熟後,吃龜喝湯。2-3天1劑,常服。本方可用為鼻咽癌的輔助食療方。
8)魚鰾田七方 黃花魚鰾適量、叄七末3克、黃酒適量,黃花魚鰾用香油炸脆,壓碎為末,每次5克,與田七末一同用黃酒沖服。每天1劑,連服15-20劑為1療程。本方可用於食道癌患者之血瘀內結型。

危害

大腸癌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較為常見,大腸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及飲食方式有著緊密的聯繫。大腸癌的早期治療很關鍵,如果早期沒有採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那么患者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致命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