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山

神童山

神童山森林公園,位於寧陽縣城東葛石鎮劉莊村西南,緊靠104國道,北依汶河,南臨曲阜,占地十二萬畝。園內山、水、林、村相間,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溶為一體。一九九八年七月被山東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神童山,與泰山、徂徠山隔河相望,並稱齊魯三山,處於泰山、曲阜旅遊熱線的中心。是省級森林公園的核心。

神童山神童山

概述

神童山森林公園,位於寧陽縣城東15公里葛石鎮境內,緊靠104國道,北依汶河,南臨曲阜,占地十二萬畝。園內山、水、 林、村相間,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溶為一體。一九九八年七月被山東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
神童山,與泰山、徂徠山隔河相望,並稱齊魯三山,處於泰山、曲阜旅遊熱線的中心。是省級森林公園的核心。
在民俗信仰中,神童山是一座神山,為“混沌之臍'。“混沌臍、元氣聚、上生天,下生炮,中生神童。”
寧陽大地沐神山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歷朝歷代,雄才輩出,屢降神童。四歲讓梨,它歲舉季的東漢神童孔融;五歲能詩,十歲能文,被稱作“建安七子” 之一的劉幀,均生於神童山下;現代“神童”書法家陳曉彥,二歲學書、三歲獲全國書法大獎,四歲出版個人書法專集,被西方人譽為“東方奇才”,其祖籍,位於神童山以北的高橋村。自商周以來,出生於神童山腳下的著名歷史人物有二十餘人,其中有“七太傅”、“四太保”、“六尚書”、“四上將”,當代出現的專家、學者、著名人物不計其數。
“一代英才天降神童於斯地,八面紫光地蘊靈氣賦此山”。時逢盛世,神山更“神”。
神童山風光獨具,頭西尾東,橫枕汶泗平原。疊巒峭拔,峽峪幽深,汶水東來,龍脈西去,若游若吟,欲嘯欲飛。漢河、馬河、聖母池、雙龍池環衛於內,九山、靈山、彩山、杏山、告山、馬山拱拜於外,遠山近水,相擁相護,儀態萬千。
從山腳至山腰環山四十里,是一條林果帶。千畝梨園,萬頃棗林,浩黯如海,尉為壯觀。棗樹、梨樹、柿樹大都在百年以上,有些已近千年。幾百年的水沖石砸幾百軍的刀剁斧砍,一次又一次的傾倒,一次又一次的挺起,在幾生幾死的掙扎中,樹們已不再是樹,似乎全都變成了精怪,橫生斜長,瘢疤滿身,朽處著花,枯枝發芽,蒼老與青春同在.虬曲與挺拔共生,既奇絕怪異,又和諧自然.只觀其樹,不問其果就令人 叫絕不已。
華山險.黃山秀,趕不上神童山的大石頭”。神童山誕生於二十五億年前,幾經地殼變動,數歷滄海桑田,億萬年的風雨剝蝕,時光打磨,滿山遍野的石頭似乎都有了生命,隕星石、仙桃石、臥牛石、蛤蟆石、魯姑石、金鹿挈子石......維紗維肖,神氣活現。神童山的每一塊奇石都是一大景觀,每塊奇石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優美的故事,都裹協著一個古老的傳說,都是一首詩,一支歌。
神童山的動情之處,不在其形,而在真神;不在山角,而在山巔。紅孩寺溝幽深,九女堂蒼遠,黑風口上有風無風黑風怒吼,老寨頂上手可捫天,走進神童山,才能領略到真正的大自然。人跡罕至,遠離塵環,置身於此,你的身心將被大山的魂魄所穿透,你將完全的溶化于山林之中。
神童山是人類童年的搖籃,古老燦爛的大汶口文化就誕生在神童山腳下。山下的黃土地里,掩埋著千古文明;神童山上,至今還留有先民們構築的石圈、石陣、祭壇。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方仙道士,宏儒高僧,或在此居住,或到此一游,留下了眾多的人文古蹟。魁星閣、翰墨院、晾字台、吟詩亭、孔子暸魯處、穆桂英的點將台、漢朝古寨、後梁石刻,三聖母殿……各類名勝古蹟130餘處,豐厚的人文景觀.是神童山的一大特點。
神童山,春季數萬畝梨園銀裝素裹,萬頃棗林蝶蜂爭蕊,秋天碩果纍纍,棗香梨甜。可謂“黃河南隅古驛道,山里山外盡沃土,千載悠悠,神童輩出,英明壯齊魯”。黃山可以不去、華山可以不看,但神童山不可不游。
神童山開發工作已全面展開,寧陽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寧陽縣神童山開發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神童山開發建設的總體工作,修復了劉楨書畫院、魁星閣觀音庵、吟詩亭、漢朝古寨、三聖母殿等一大批景點並對外開放,完成了136個重要景點中的68個景點的刻字命名,維修了環山公路、停車場、綠化帶、登山台階、神童山莊等基礎設施,並成功舉辦了寧陽縣98、99兩屆梨花物資交流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神童山年接待遊人20萬人以上。
在下一步神童山開發建設工作中,一是到2005年,完成“中華神童園”、“華夏名株園”、“炳靈廟、魯義姑廟、送子娘娘廟、洗墨池、曲徑通幽、神童山度假村、鎮東湖等主要景點、項目的開發建設。二是圍繞“神童”文化做文章,興建蜜月村、育嬰村、康樂村、度假村及林間別墅。三是利用神童山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優勢,搞好少年兒童冬、夏令營活動及以書畫、音樂、軍事為內容的少兒學習培訓班。四是興建高標準環山公路、登山石階、停車場,實現水、電、路、通訊的四通。五是搞好景區美化、綠化。

【千頃棗林觀光區】

寧陽大棗譽滿九洲,千頃棗林盡顯風騷。寧陽大棗自北海相孔融從古青州移植入境,栽培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的果型美觀,味美清甜可口、果肉細膩扯絲,含糖量、維生素、微量元素三項指標居群棗之首而享譽古今中外。神話傳說中有九天玄女食棗著天書的美傳。《史記》有秦徐福神棗蜜餞邀重賞的記載。《三國演義》也有魏文帝棗鳩親弟的生動故事。
千頃棗林是神童山的一大景觀。沿山20萬畝棗林,350萬株棗樹,漫山遍野,鋪天蓋地。春夏秋冬各領風騷。仲春楊柳吐綠,白花競紅爭艷,棗樹卻蓄勢待發,含蓄中蘊籍著神異。初夏,果枝綻出,嫩葉黃花,枝枝輕搖蔓舞,串串溢香流彩。樹上樹下蝶蜂爭蕊,雀鳴鸝唱。溝頭田壠蜂箱排排,成群結隊的蜜蜂飛進飛出,沸沸揚揚,放蜂人的南腔北調和著淳樸的魯音、男女老少的輕唱,吟成一首首神童山田園詩,繪成一幅幅妙手的絕佳丹青,奏響神通追求的時代最強音。宋代大詩人蘇軾在此留下了“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的千古佳句。文天祥寫下了“桑棗人家近,蓬蒿客路長”的絕世華章。游神童山,穿千頃棗林,人在畫中行,車在歌中駛,會有說不盡的藝術享受。
金秋時節,串串棗兒掛在枝頭,黃葉掩藏紅果,給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感。草窩、溝頭落下片片紅棗,棗林曲徑通幽,遊人徜游林間,或俯拾,或伸摘,隨處可品嘗人間神品,收穫時節,小徑、大道之側的地頭、房前屋後的鋪上,農家精心曬涼,江南塞北的客商紛沓而至,村舍、市場交易興旺,此時游棗林,目賞、口嘗,同農家交流,定別有一番情愫在心頭。

獨有的神童文化。在民俗信仰中,神童山是一座神山。神童峰以神童生活為主的石文化和童神、神童相融合的人文文化形成了神童文化的主旋律。寧陽大地沐浴神山靈氣,歷朝歷代英才輩出,屢降神童。東漢孔融,“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現代神童書法家陳曉彥、武術神童張文斌均出於神童山下。自商周以來,出生於神童山腳下的著名歷史人物就有二十餘人,當代出現的專家、學者、著名人物更是不計其數。
歷史文化淵源深厚。神童山是華夏民族上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神童山方圓200km2的範圍內,發現的自舊石器時代至漢初文化遺址、遺蹟達157處。
宗教文化濃郁。儒教、道教、佛教諸家共同構成神童山宗教文化特色。歷史上沿神童山曾有36座廟、寺、觀、庵分布,麗水、秀林、村莊,廟宇一體,人神諧居。神童山母神信仰的鮮明特色是名山中所罕見的。“玄始門”、“聖乳石”等奇石、聖母祠、送子殿、奎文閣神祗、哺乳石、老母堂的傳說等都是對老子“穀神眷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