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童山

梓童山

梓橦山古稱恆山,又名“黌山”,位於淄川雙楊鎮藏梓村,景區內山清水秀、谷幽林茂,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融會。是魯中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鬼谷子文化發祥地,是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梓橦山位於淄川雙楊鎮藏梓村,張博公路梓童山站東面三公里處,梓橦山鬼谷洞風景區即座落於此。景區內山清水秀、谷幽林茂,名勝遺蹟、民間故事,俯拾皆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融會。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鬼谷仙境”4個大字,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梓童山,古稱恆山,又名“黌山”,距般陽古城淄川五公里,是魯中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鬼谷子文化發祥地,是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古時該山生長了大片梓樹和橦樹,故稱此山為梓橦山;還有一個傳說,北宋時期的宋太祖趙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曾經“千里送京娘”路過此地,正值大雪封山,趙匡胤和京娘只好在此山中住下,後來趙匡胤做了皇帝,經常回憶這段美好的往事,就把愛妃梓橦的名字賜給這座山,故該山名為梓橦山。梓橦山有鬼谷子、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王樵等歷史人物及各種記載和傳說,更有鬼谷子洞、八棱碑、王樵繭室、玉皇宮、黌嶺寺、儒學院、冀經書院等歷史文化遺蹟。蒼松翠柏、神泉碧水、怪石突兀的梓橦山,處處充滿了神奇和傳說。
鬼谷子,姓王名詡,齊國人,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據明朝嘉靖二十五年《淄川縣誌》載:“鬼谷子於梓橦山授業於蘇秦”。民間傳說則說他成了神仙,在梓橦山作窟三丈,潛心修煉,著《鬼谷子》一書,並在此地講學,傳播他的思想。寫下《鬼谷子》三卷二十三篇著作,被後人稱之為“天書”。培養造就了兵家孫臏、大將軍龐涓、六國封相的蘇秦和助秦統一六國的秦相張儀四位高徒。
梓童山有鬼谷泉,相傳鬼谷子在此講學期間掘石為泉,由於長年飲用此泉水,終年一百三十一歲,故稱為鬼穀神泉。鬼谷洞,是鬼谷子修身養性,講學授徒之地,並稱為中國古代第一所軍事學院。在鬼谷祠以東有一處面積十餘畝岩石平台,名為晾書台,據傳為鬼谷子晾曬兵書之地。
梓橦山鬼谷洞風景區,依山抱水,山色青翠,碧樹掩映,清溪潺潺,紫氣蒸騰,不染纖塵,是個觀光度假、賞心悅目、休閒度假的好地方。風景區目前主要有鬼谷洞、鬼谷泉、鬼谷祠、梓橦湖、蟠龍門、步雲橋、龜馱碑、八棱碑、孝子祠、魁星閣、玉皇宮、黌嶺寺、影壁刻瓷、原始叢林、兒童遊樂園等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