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殤

神殤

《神殤》系列是女子作家麗端的中篇系列,被奉為“新神話主義的代表”。麗端在奇幻小說具有濃厚的歷史人文氣質,以上古華夏傳說為主體背景, 創作《神殤》系列。”涼風澄水似的文字里,總帶著秋風吹木葉的悲哀與悵惘;世所傳誦的完美神話里,深隱著悵恨缺失。正因為有人一般的痛苦掙扎,那些活於 遠古的大神,才不令我們覺得疏離。

神殤系列

神殤系列是女子作家麗端的中篇系列,被奉為“新神話主義的代表”

麗端在奇幻小說具有濃厚的歷史人文氣質,以上古華夏傳說為主體背景, 創作《神殤》系列。行文如寒冰復蓋下的岩漿,雍容優雅,對人性的洞察深刻而 內斂。被眾多讀者狂熱追捧的同時 ,被評論者譽為“深觸肺腑,不能自已的感動”

這系列神話,麗端名之曰:神殤。殤,未成年即死去。如果要在《九歌》里找一句話來形容麗端的神話,莫如《湘夫人》中這一句:“裊裊兮秋風, 洞庭波兮木葉下。”涼風澄水似的文字里,總帶著秋風吹木葉的悲哀與悵惘;世所傳誦的完美神話里,深隱著悵恨缺失。正因為有人一般的痛苦掙扎,那些活於 遠古的大神,才不令我們覺得疏離。

神殤系列共五部

《傾天》

《御月》

《啼血無痕》

《參商永離》

《蜉蝣之羽》

作者信息

姓名:麗端

神殤神殤

本名:胡麗端

描述:寫字(目前最多字數的是奇幻小說)

現居:英國(並時常在歐洲各地旅遊)

籍貫:貴州

畢業:北大

職業:做過會計師,銀行職員,自由職業者等

內容簡介

《傾天》

傾天引用了列仙傳與山海經,講述了蕭史與弄玉公主相愛卻不得不分離的故事。

神殤神殤

該篇引用的典故出處

《列仙傳》

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吹簫作鳳鳴。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子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

《山海經》

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王子夜之屍,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

有三青獸並,名曰雙雙。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則燃。

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

北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曰翳鳥。

夏後開三竊於天,得《九辯》《九歌》於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始歌《九招》。

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為楓木。

中國神話中黃帝封神任命書如下:

中央天帝軒轅黃帝,掌領天地;

東方天帝大昊,東方色青,故也稱青帝;

西方天帝少昊,西方色白,故也稱白帝;

南方天帝炎帝,南方色赤,故也稱赤帝;

北方天帝顓頊,北方色黑,故也稱黑帝。

《御月》

根據九州傳世的《述異記》記載:君子國景帝七年,顏州一個女子前往波月潭清洗衣物時,看見一道白虹從天而降,化作一個容貌英俊的男子。兩相歡愛之後,男子道:“我本天上仙人,今天暫且回去,改日定來接你。”說完復又化作白虹飛去。女子回家之後,發現自己已有身孕。

君子國向來禮法嚴謹,儘管女子說明真相,並堅信仙人終會來迎娶,家族仍然以此為辱。於是當女子生下一子,而仙人始終未再出現時,認為受到蒙蔽和羞辱的族人將女子和嬰兒沉入波月潭中。

然而當兩人沉入水底後,尚未來得及走遠的族人卻驀地發現一道白虹從天而降,直沒入潭水之中。不久又聽人傳說,顏州城外,有人看見一個全身水濕的男子抱著一個嬰兒,招來一片雲霧升騰而去。後來族人到波月潭中打撈,竟未發現母子兩人的屍體。

這個語焉不詳的故事記載的,就是望舒的來歷,可惜只能留下一點破碎的真相而已。

望舒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月神。當時望舒還是一個普通的種玉仙人,望舒的父親祈曄是仙界最普通的傳信仙人(相當於郵遞員),因為對天庭的不滿,將委託之人的信件暗中扣壓,以此發泄。後事件敗露,祈曄自盡而亡,望舒為了彌補父親犯下的錯誤,親自將所扣信件一一送回。可時過境遷,有的信,當事人只是一笑而過,而有的信,卻關係著千萬人的性命……

該篇引用的典故出處

《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王逸註:“望舒,月御也。飛廉,風伯也。”

《參商永離》

古人把天上分為二十八星宿,其中有商星(心宿)、參星(參宿),參在西,商在東,相距很遠。

神殤神殤

參商現在有兩個意思,一是意見相左,一個說往西,一個說向東,一個說走南,一個說闖北,還有一個說原地不動,“意見參商”;二是相隔很遠,不易相見,杜甫有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持箭的雙手,能否選擇不成為英雄?親情與信念,熾烈與平凡。難道惟一的結局便是——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和麗瑞一起,重遊神話大陸。體會《特洛伊》般的夢幻愛情,若等到你,三百年譬如彈指,若遇得到你,一支舞君亦魂消。若錯過,若再見,若我永生不倦的愛戀。

為何患難與共的兄弟最後卻南轅北轍?參商永離帶給了我們一個淒婉的故事

該篇引用的典故出處

《左傳》昭公元年:

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

《山海經》:

1.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從西海,游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甘酸,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2.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詭火。

3.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叫。是炎帝之少女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夢溪筆談》:

解州鹽澤,……鹵色正赤,……俚俗稱之蚩尤血。

《皇覽·冢墓記》:

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

《述異記》:

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誓鳥,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

《蜉蝣之羽》

這是一篇讚美愛情,讚美生命的文章,它告訴我們,任何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哪怕只是一隻小小的蜉蝣。

該篇引用的典故出處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鍾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嘆。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余姓皆沉,唯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清江)至鹽陽。鹽水有女神,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為蟲,與諸蟲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餘日,廩君伺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廩君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

《詩經》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啼血無痕》

《啼血無痕》是神殤系列中最出名的一篇。初次拜讀《啼血無痕》時便有一種驚艷的感覺:有著紫色海水卻

神殤神殤

永無增減的歸墟、漂浮在歸墟之上卻只能靠三隻巨鰲背負才能保持穩定的仙山、住在仙山之上自由飛翔卻無法超脫宿命的神人……毫無疑問,這些光怪陸離的神奇景致,在麗端那仿若馬良神筆似的筆尖下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後,構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奇幻畫卷。

然而《啼血無痕》絕非一篇述說神界仙境旖旎景致的風光片,它在瑰麗而悽美的故事背後卻是對人性的探討——是人性而不是神性!

文章從一開始便揭示了神界的虛幻:茫茫無際的歸墟承載不住五座漂浮的仙山,卻要由巨鰲背負;神聖的仙山上沒有玉樹瓊花,卻要掛上珠寶美玉去冒充;巨鰲被龍伯國巨人釣走後仙山下沉,眾神人卻無所依附被迫遷徙到他們心中最為鄙夷的凡世。這從天到地的一番變遷,卻也最真實地反映出了神人身上“人性”的一面:他們與凡人一樣會痛苦會恐懼有愛恨;他們與凡人一樣無法超脫自己的命運;他們與凡人一樣無法掌控自己的未來。

該篇引用的典故出處

《蜀王本紀》:

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至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地井中出,為杜宇妻。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荊有一死人名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復生,與望帝相見,望帝以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鱉靈決玉山,民得陸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暫愧。帝自以德薄,不如鱉靈,委國授鱉靈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宇死,俗說雲宇化為子規。

《列子》: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

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

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

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

《十洲記》:

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青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嘗見此山林,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取其獸毛,以緝為布,時人號為火浣布也。……若有垢污,以灰汁浣之,終無潔淨;唯火燒此衣服,兩盤飯間,振擺其垢自落,潔白如雪。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神殤神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