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自強

祁自強

祁自強,1966年生,中國陝西省岐山縣人,1987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現為陝西省國畫院畫家,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山水畫研究會會員,寶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陝西省書畫研究院寶雞分院副院長,2011年被人民網報導。

基本信息

簡歷

祁自強 祁自強

2011年7月22祁自強被聘為陝西國畫院畫家並於亮寶樓舉辦畫院12人新人作品展。2000年8月在深圳舉辦了個人畫展。2001年4月在蘭州市舉辦畫展。2002年7月在天水舉辦畫展。2003年《秦嶺文學》第二期《師古創新個性》——簡評祁自強中國山水畫。2003年2月至今被聘為寶雞文理學院藝術系專業課教師,丹青寫美景——讀祁自強山水畫》作以介紹。2005年6月作品入選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商品

交易會美術書法攝影精品交流展。1996年至今,作品《空山不見人》、《深山藏古寺》、《故鄉人家》、《白雲深處》等40餘副作品先後發表於《環境報》、《教師報》

、《精神文明報》、《西北職報》、《書與畫》和《秦嶺文學》等報刊;作品《姜水農家》被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炎帝故鄉書畫作品集》收錄;作品《神農故里》等被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等單位收藏。2006年6月寫生作品在省山水畫研究會寫生作品展中獲獎。

報導及作品發表

報導

問渠哪得清如許?——讀祁自強山水畫作品發表焦點中國網2011-11-18

發表新華網2011年11月28日

問渠哪得清如許?——讀祁自強山水畫作品發表人民網2011-11-16

和著名冰雪山水畫家於志學合影 和著名冰雪山水畫家於志學合影

寄情翰墨寫丹心——訪著名潛力畫家祁自強發表中國廣播網 2012-12-04

寄情翰墨寫丹心——訪著名潛力畫家祁自強發表寶雞日報2012-12-04

最具收藏升值潛力名家作品祁自強國畫作品精選由 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 版2012年12月

寄情翰墨寫丹心——訪著名潛力畫家祁自強發表人民網2012-12-05

祁自強作品吉祥瑞雪 關隴之冬 殘雪發表中國日報網2012-12-12

情翰墨寫丹心——訪著名潛力畫家祁自強發表中國新聞資訊網2012-12-04

1998年4月寶雞電視台、寶雞日報社專題性報導,由寶雞市美協、書協和寶雞市文聯在春雪畫廊聯合舉辦了《祁自強個人畫展》。

1998年9月,在西安參加了全國“中國畫研討會”書畫邀請展,參展13幅作品受到了劉勃舒先生的好評。

作品

2000年10月作品在“西化絲綢之路丹尼爾杯”中榮獲優秀獎。2000年12月在賽教中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

祁自強 祁自強

2001年4月在蘭州市舉辦畫展。

2001年6月作品在世紀之春《祖國頌》長慶杯全國攝影書法繪畫邀請大展中榮獲銅獎。

2002年7月在天水舉辦畫展。

2003年《秦嶺文學》第二期《師古創新個性》簡評祁自強中國山水畫。

2003年2月至今被聘為寶雞文理學院藝術系專業課教師。

2004年首期《中國水墨》雜誌發表十五幅寫生作品並刊出文章《詩情賦樂韻,丹青寫美景讀祁自強山水畫》作以介紹。

2005年6月作品入選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商品交易會美術書法攝影精品交流展。

祁自強 祁自強

2006年2月作品入選陝西省文化(群藝)館美術幹部作品展。2006年7月作品入選陝西省建黨85周年美術作品展。

2006年8月作品入選陝西省政協《和諧陝西》優秀書畫作品展並選錄《和諧陝西》畫集。

2006年9月山水作品參加陝西書畫院成立作品展並被陝西美術工藝館收藏。

2006年9月29日作品入選央視書畫頻道開播書畫作品展。

2006年作品入選《陝西美術五十周年》畫冊。

2006年論文《談意境》在全省群文論文、文學、音樂、書畫評選活動中獲得“優秀獎”。

2006年12月27日,6人小品國畫展在寶雞萬邦書城進行,寶雞電視台、寶雞日報社作專題採訪。

祁自強 祁自強

2007年元月作品入選陝西省美協會員作品展。

2007年元月作品參展寶雞國畫院作品選。

2007年2月,在《陝西社會文化》雜誌中發表了論文“詩情畫意論意境”。

2007年4月作品參加了陝西書畫院寶雞分院成立作品展、中日書畫作品展。

2007年作品4幅發表在西安美院主辦的《藝術考古》。

2007年10月25日《大眾科技報》書畫展版發表作品3幅。

2008年3月在《當代藝術》發表作品6幅。

2008年4月作品入選寶雞“五一”書畫作品展。

2011-11-18問渠哪得清如許?——讀祁自強山水畫作品發表焦點中國網

2011年11月28日問渠哪得清如許發表新華網

祁自強 祁自強

2011-11-16問渠哪得清如許?——讀祁自強山水畫作品發表人民網

2012-12-04寄情翰墨寫丹心——訪著名潛力畫家祁自強發表中國廣播網

2012-12-04寄情翰墨寫丹心——訪著名潛力畫家祁自強發表寶雞日報

2012年12月最具收藏升值潛力名家作品祁自強國畫作品精選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 版

2012-12-05寄情翰墨寫丹心——訪著名潛力畫家祁自強發表人民網

2012-12-12祁自強作品吉祥瑞雪 關隴之冬 殘雪發表中國日報網

2012-12-04情翰墨寫丹心——訪著名潛力畫家祁自強發表中國新聞資訊網

評論文章1

問渠哪得清如許?——讀祁自強山水畫作品

內容摘要:一個優秀的山水畫家往往是通過俯讀仰思的過程,完成自己的藝術修養的積累,這其中有“行萬里路”的艱辛,也有“讀萬卷書...

祁自強 祁自強

也有“讀萬卷書”的體味,以至達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孔子語)的結果。常年居住在西秦古陳倉的山水畫家祁自強,在學院專業的訓練之後,又沉浸於自覺的修煉,通過大量的寫生過程,應物象形,得心應手,完成一種水墨文化的自覺。這種寫生的起點既是對生活景象的繁複而形成技術提升,也是個人心智的不斷磨鍊,亦順應於現代中國畫寫生的學術要求。

中國畫本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璪語)的寫生觀,也有從“傳移模寫”到“氣韻生動”(謝赫語)的審美論,寫生的優勢在於物象造型的準確,並拓展著畫家的視野和感受,對於景物的直面寫生可以增強生活的新鮮和生動。因此眾多的中國畫家對於寫生的精誠探索,也為中國畫的新生奠定了一種堅實的基礎,從而擺脫了明清畫家長期案頭作業的迂腐沉悶,積累出大量的素材,獲得左右逢源的創作自由,使其山水繪製猶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隨時湧出,衍生出奇峰凸起的碩果。祁自強的敏思好學、刻苦自勵,數十次的攀山涉水,常常危石獨坐,臨流聽泉,於是其山水畫中雲煙四溢,峰巒盪起。也時時有“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於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石濤語)的體味。因而,多少年的人事的消磨,生活的壓力,一旦化作筆中山水,便見出畫家的歲月滄桑。這種以長期生活的秦隴山地為背景,上下求索,搜盡奇峰,通過對景物的觀察,不捨細末,瞭然於心。祁自強細緻地刻畫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於是山水的雄渾高古,也隨著畫家的勤奮,漸漸地呈現著自家的面貌。

祁自強 祁自強

從大量的祁自強山水畫創作中可以看到了畫家的勤勉和努力 ,在人生道路中塑造著堅定的人生性格。在傳統的山水繪畫中,強化自己的藝術覺悟,尋找著傳統藝術新生的軌跡。祁自強在中國山水畫的脈絡中,追慕著古代北方山水的荊浩、關仝、李成、范寬等先賢大師風範,亦崇尚現代畫家石魯、何海霞、李可染等人的藝術主張,不斷體會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搜盡奇峰打草稿”、“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這些激動人心的美學格言。

現代中國山水畫的更生,在於許多畫家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一條從寫生入手的創作道路。祁自強雖然走的是一條曲折的生活道路,但未嘗不是一條藝術捷徑。他直溯生活源頭,師法造化,師法古人,在大自然的滋養中提高對藝術的覺悟而積累出藝術的經驗,在真實的自然中去體味中國山水畫的藝術規律的真諦。

祁自強 祁自強

“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郭熙語)。祁自強愛山畫山,最終以秦嶺為師,從師古人到師造化,在大山大水的自然中,表現著自己的精神情懷。其山水畫作品水浸色暈,筆勾墨染,化實為虛,張揚山水的內蘊,寓古為今,氣象蒼茫。祁自強的山水作品中對於筆墨意識的追求,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既重視傳統山水技法的鋪陳,又以自己人的體驗而賦於新鮮的內容。因此筆法的皴擦點染,勾勒拖曳,常常有著筆隨心走,意出胸臆的豪情。是其放懷於天地外,得氣在山水間。

因此,祁自強的作品中常常描繪著巨石林木,花溪幽徑,農舍田園,處處蕩漾著一種醉人質樸的山野風情。山溪的清澈,山風的和煦,山巒的蒼茫,這是長期經驗和創作激情衝突後的平衡,在山山畫中不斷探索,形成了知者樂山,仁者樂水的心境。(趙農 )

評論文章2

寄情翰墨寫丹心——訪著名潛力畫家祁自強

祁自強 祁自強

大凡能在這浮世繁華中堅守理想的人,大抵都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我市國畫名家祁自強就是這樣一位心存信仰的人。他30餘年如一日與筆墨為伴,俯讀仰思,在艱辛的藝術道路上上下求索,而他的付出也最終得到了認可——2011年,他被陝西國畫院聘任為專業畫家,成為長安畫派最具潛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紮根傳統 取法自然 藝術之花開絢爛

祁自強1966年出生於周文化發祥地岐山的一個書香門第,其父祁建業先生是一位卓有建樹的金文專家,書法家。祁自強自幼浸潤傳統文化的薰陶,先哲的深睿高華,詩家沉雄雋逸的篇章都使他受益匪淺,他更追尋畫家“山水為上”的情趣。在這方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土地上,他拿起那支飽蘸墨汁的畫筆,信手塗抹家鄉的風貌,從此一發不可收。

祁自強 祁自強

17歲那年,祁自強通過不懈地努力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在這裡,他先後聆聽過劉文西、王崇人、茹桂、陳子林、肖煥、周正等名家的教誨,拜師徐義生——這位先後授業於石魯、何海霞、李可染的著名國畫大師,不僅接受了完整的繪畫理論學習,更對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信條有了更深的理解,逐漸形成自己的創作理念。他認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一定要把藝術之根深埋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里,從傳統和生活中汲取不竭的營養,以手中的畫筆為山河立傳,為時代謳歌。

1987年,祁自強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寶雞市渭濱高級職業中學,成為一名美術專業的老師。授課之餘,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繪畫創作上,經常外出行走於名山大川之間,與山對話,與水交流,在山水之中尋找藝術創作的靈感與真諦。

“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紮根生活,取法自然,讓祁自強的國畫作品有了生命和源頭,他的每一幅畫作無不顯示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崇敬。

觀祁自強的作品《秦嶺祥峪》,仿佛走進了秦嶺雨後初霽的清晨:看,薄霧在山中繚繞,初升的朝陽給萬物染上金色的光暈。遠處,群山如黛,沉默不語;近處,一樹蒼翠一樹金黃,忽又一樹火紅,在山風中發出沙沙的聲響;樹下,有小溪淙淙,波光中,樹的影子仿佛也在流淌。而在這色彩繽紛的樹林中,一戶青磚白牆的人家,為空靈的山色增添了

祁自強 祁自強

一份生活的意趣,令人回味無窮。

作品《雨巷》是祁自強在桂林興坪古鎮寫生時創作的。那高聳的香樟樹、青石鋪就的街道,以及錯落的民居、撐一把油紙傘的少女的背影,無不表達出與北方山水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說北方的山水色彩是濃烈的,如同那一口火辣辣的西鳳酒,那么,在祁自強的筆下,南方的景致則是清幽的,如同細細描繪的景泰藍。

祁自強 祁自強
祁自強 祁自強

“真正的畫家不在畫室,而在生活之中。”20多年來,祁自強堅持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的源泉,讓自己的創作始終散發著泥土的芬芳,以至走進位於鬧市中心的畫室,總仿佛身在山野自然,內心安靜、豐盈,筆下點染勾勒、酣暢淋漓,那熟悉的山水便從他的眼中、心中傾瀉到那素淨的紙端。每到節假日或寒暑假,祁自強便背起畫板,走進蒼茫的大秦嶺,無論寒暑,一住就是一個多月。十幾年前的太白山還未進行大規模開發,條件十分艱苦,但這並未阻擋他寄情山水的熱情。他常常危石獨坐,臨流聽泉,與峰巒清泉對話,伴清風明月共眠,因為在創作中全身心投入以至於忘記了時間的事時有發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多年的積澱,不懈的耕耘,使得他的山水畫創作漸入佳境,各種獎項和榮譽接踵而至。先後在西安亮寶樓參加了陝西國畫院新品青年畫家作品展,在西安美術館參加了陝西國畫院迎春畫展,參加黃山行中韓藝術家寫生聯展、韓中國際美術交流展,在陝西國畫院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他的作品走得越來越遠,他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

上下求索 創新多變 藝術創作尋突破

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任何一位有追求有抱負的藝術家,都不願意重複別人,也不願意重複自己。祁自強在藝術手法上不斷尋求新的定位和突破,就像破繭成蝶,在每一次艱難的蛻變之後,其創作都會迎來一個新的境界。

祁自強 祁自強

在祁自強的創作生涯中,有三個藝術上的飛躍期。一是在參加工作兩年後,他不顧領導和同事的勸阻,脫產兩年,拜進師門,專攻繪畫。這兩年中,他潛心學習,更加堅定了他在山水畫道路上“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主張。這個階段,他對國畫藝術從學院的狂熱到實踐的理性。他愈發感覺繪畫是一項“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歷練,是一場必須堅守寂寞、不斷求索的苦旅。第二個階段,是1998年,在西安舉辦的全國“中國畫研討會”書畫邀請展中,祁自強應邀送去了13幅作品,受到包括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勃舒先生在內的諸多書畫名家的表揚和肯定,特別是當年春節,寶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主辦《祁自強迎春畫展》,令祁自強感受到繪畫帶來的榮耀與滿足,此後,他以更加旺盛的激情投入到創作之中。在長達18年的教師生涯結束後,祁自強也迎來了創作的第三個飛躍期。2005年,調入市群藝館成為專業畫家後,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創作、思考和學習,而多年的厚積薄發,使他的創作進入更加自由、自覺的階段,既重視傳統山水技法的鋪陳,又以自身的體驗為作品富裕更加新鮮的內容,因此筆法的勾勒拖曳,常常有著筆隨心走,意出胸臆的豪情。

祁自強 祁自強

近幾年,面對各種榮譽和獎項,面對國畫大家和社會的認可,在藝術上不斷尋求突破的他,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開始思考新的繪畫語言,嘗試用新的形式來表現他熱愛的山水。2008年冬,恰逢寶雞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雪,當人們窩在家中尋找溫暖的時候,祁自強卻逆風雪出門,徒步進入已經封山的秦嶺。面對銀裝素裹的世界,他逸興遄飛,創作的欲望噴涌而出。在齊膝的積雪中,他觀察大雪中的山巒丘壑、草木土石,獲得了不同尋常的感受和藝術靈感。回來後,他一度專攻秦嶺雪景,逐漸創作出一批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山水佳作。

眾所周知,用中國傳統技法畫雪景是有局限的,然而祁自強在長期的創作中,把傳統國畫與西方繪畫相結合,既有潑墨信筆的灑脫,也有絲絲入扣、纖毫畢現的筆觸,通過濃淡相宜、疏密有致的筆觸,把雪的“白”從黃土、蒼松中“逼”將出來,令人拍案叫絕。

祁自強 祁自強

這些年來,祁自強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當創作遭遇瓶頸、筆頭稍顯艱澀之時,他都要把自己從紛繁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從秦嶺到峨眉,從陝北到桂林,遍訪名山大川,讓潺潺的水聲激越情感,讓啾啾的鳥鳴銜來靈感。師法自然,在艱難的求索和深刻的感悟中,他的畫風不斷做著調整和改變。

西府之地,自古是藝術之鄉,時值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當下,從事書畫藝術的人更是不勝枚舉。有些人好為人師,招搖過市;有些人放蕩不羈,喜形於色;有些人熱衷名利,混同庸俗。

可盛名之下的祁自強卻依然謙和平實,不改本色,不事張揚。儘管他的作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愛,但他仍以初學者的心態,寧靜淡泊,以敬畏之心對待自己熱愛的繪畫事業。

祁自強 祁自強

“在我的生活中,除了畫畫沒有別的愛好。”祁自強說,他平生最怕應酬交際、迎來送往,而一旦走進自己稍顯凌亂的畫室,卻神清氣爽,不知疲倦,常常一杯茶、一盒煙就陪伴他在畫室里從日出到日暮。朋友把剛入門的孩子送來請他指點,他便放下自己的工作,手把手地傳授;有朋友不請自來,他便一杯清茶,海闊天空,卻也換來一段輕鬆的時光。“所有來找我的人,都是因為我的作品認識我;而我與外界的交流,也往往是圍繞著繪畫這一主題,簡單,純粹。做為一名畫家,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愜意,很滿足!”

如今,祁自強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守在家門口、單位,只為求他一幅墨寶;他的作品價格也水漲船高,省內外,打著祁自強名號的贗品也多了起來。而祁自強卻絲毫不為名累,不為利狂,時間緊畫不出來,任再高的潤筆也會斷然拒絕。索畫再多,該外出寫生一樣抬腳就走。

石魯先生晚年常自言:門口的樹只喝水,我也只喝水。天人合一、物我混同的聖境只有在拋卻了名利的牽絆方可到達,做為石魯先生的再傳弟子,祁自強未承衣缽,卻得真傳,祝願祁自強的藝術之路更加寬廣!

理論文章3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化中

——對當代國畫山水畫發展的思考

祁自強 祁自強
祁自強 祁自強

中國山水畫其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中國人寄情自然的山水觀。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先秦,直至六朝以來中國山水畫的發端和形成。直到魏晉以來,社會大解體,民族大融合,思想大解放,山水畫作為具有獨立語言特性的藝術形成,開始成為士大夫一族表現自己認識觀的特有的載體。宋元以後直到今天,山水畫的形式和內容逐漸形成了它特有的創作規範。近百年來,山水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直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開始出現了重要的轉折,一大批中青年畫家開始嘗試新技材料,新技法乃至新工具,在創新語言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當代山水畫的創作固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當人們迷戀“創新”時,製作了規範性、工藝性卻使得傳統山水畫的許多人文內涵丟了,形式的雷同、單調,缺乏個性,表現的內容和形式幾不相關,以至喪失自我情性的表現。傳統筆墨固然極具表現力並且經典,但終究太過於程式化,太成熟、太古老了,以至使許多畫家改變乃至放棄陳舊的語言體系,另闢新路。而新的語言體系卻難以勝任承擔傳統,承載文化,體現時代精神的重任。這一窘況,也成為當下中國山水畫發展的難題。

石濤語曰“筆墨當隨時代”,此語極為中肯,我覺得,時代精神當為山水畫現代觀之魂。“時代精神”亦即創新精神,就是說在作品中,融有我們對時代的理解,對生活的深入,對社會的認識,對人生的情感形成的創作觀和為此而形成的獨立的藝術語言與表現形式。古人講,專其神,而守其一。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創造,其作品才可能產生心靈的震撼。我們的創作為什麼在某些方面達不到歷史上的創作高峰,就是因為當下許多畫家的創作心態沒有那么專注和投入。因為心態的浮躁,導致在學習繼承與深入思考上也浮於表面。

對當代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思考,我覺得這樣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祁自強 祁自強

一是創作觀的問題。當下的中國山水畫在創作上普遍缺乏一種思想和觀念。南朝畫論《畫山水序》中講的最重要的精華是“以神法道”,重在物我同化的心靈感應,“萬趣融其神思”。這就是說,畫論中提倡的“以神法道”是在強調山水畫的創作應以思維著的精神,去探究人對自然的感應。只有如此,才能體現大道的真質。這就是創作觀,重立神而不廢道,尤其于山水畫家更為重要,這就極其精闢地指出了藝術家的“神思”在“三人合一”的宇宙哲學中的恰當位置。“天人合一”當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根本觀念,也是至高的藝術境界。

山水畫當是一個大命題。其大是因為創作主體的人是和宇宙相通的,又因這個主體性情的千變萬化,使其與山川萬象保持著大氣流通,充滿勃勃的生機。這個生機中,除了由山水而引入的浩渺的山水時空之外,更可把人對社會、歷史、藝術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融進自己的創作。這讓我們不禁想到虛谷曾有一句畫語:“石即雲,雲即雨也。”“石何為雲?云何為雨也?”此話簡直就是禪機。佛家有語:“田地可謂大矣,而不能置於虛空之外;虛空可謂無盡矣,而不能置於吾心之外。故曰:以心觀物,物無大小。”上下八方,古往今來,以至無盡的虛空,的確是可以容納的藝術家的“心觀內照”之中。可見,藝術家的“心”應該是多大了。在山水畫的創作中,畫家首先要確立的就是這樣一個大山水畫的創作觀,並能把自己置身“觀”的核心,在山水畫與山水文化的內涵上做以深入的挖掘。

和國家畫院張立柱合影 和國家畫院張立柱合影

二是方法論的問題,有了創作觀,方法就成了關鍵。先說造型。中國畫不是不講造型。唐張彥遠有一段精彩的 論,“夫畫必以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氣”。畫畫首先要像,畫山是山,畫水是水。但山有水時,有虛實動靜,有表里骨肉,已應當是一個生命的整體。“全其骨氣”是整體的生動的。“骨氣形似本於立意而歸手用筆。”不僅要求以形似,還要求“骨氣”,這就是中國畫的造型觀,尤以中國山水畫為甚。骨氣,骨即骼,氣是活的,流動的生命。“骨”就要求吃透山石樹木的結構,把結構變成生動的藝術形象,然後才能落筆成形,不是簡單的寫生所能完全完成的。元代倪雲林說,士大夫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給了後人很大的誤解。“不求形似”不等於不要形似,可能形似寓於神似之中了,只是說創作的著眼點不在形似而矣。石濤所說“似與不似之間”則是強調創作重在抒發性情,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內涵或畫外工夫,創作在某種意義上講,可能更多地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在文化上沒能足夠地從山水文化的高度上去認識,造型的真正含義。所以,當代山水畫,呈現的是缺乏個性代語言和寡味平庸的創作狀態。

韓國畫展後合影留念 韓國畫展後合影留念

再說說筆墨。中國畫家無不重視筆畫。但怎樣重視筆墨,怎樣把筆墨轉化成有意義的內涵,不是所有的畫家能理解透徹並做到的。對於西畫來講,形式、筆畫,線條等,一切手段都是為所要表現的內容服務的。如果脫離了內容,它們什麼都不是。而中國畫的筆畫不僅是一個手段,筆墨本身也是一個表現,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黃賓虹說,中國畫的每一根線條,它不是“線”,而是蓴菜條。這個比喻甚為妥貼。中國畫的線,是建立在書法基礎上的線,是有修養的線,是有情有意的線。有情有意還需要對筆墨進行深度的認識和專業化的訓練。書法是其基礎,用筆是關鍵。不僅僅是用毛筆畫畫和寫字,更重要的是從毛筆的特性上去認識,把握筆和墨的內質屬性,以及它的文化含量。這樣才能用筆墨達到與時代氣息相表里、與時代文化相併行的創作目的。

如何認識生活也是創作中的至關因素,它決定著創作的內容。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方面是說創作要重畫外工夫,另一方面是說畫家要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找素材。在生活中,除了積累素材外,還要積累人生經驗。其實,創作的本身就是生活的本身。所以作為藝術家,應當把精力集中在通過生活來提高藝術語言和形式的表現力。這在當代山水畫創作中尤為重要。山水、自然、人生,都可以物化為縱橫交錯的點線和極盡渲染的水墨,這樣,筆下的山水才會出現“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境界。

宋代大理論家程顥詩曰:“道通天地有形外,里入風雲變態中”。當代山水畫,正處在一個轉型期,在這種狀況下,作為有責任的畫家都應當認真立足傳統,深入生活,不斷充實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添磚加瓦。 祁自強 陝西省國畫院畫家 研究員 一級美術師

祁自強 祁自強

祁自強.中國畫壇的正宗禪師即將出關

大約六七年前,有一次和同事聊起五丈原諸葛亮廟。我們從遊客的身份談變遷,從故事的角度談感慨,談得很紛紜,最後認真記下的只有一個:五丈原諸葛亮廟的壁畫,是同事杜女士的公公主持創作的。

我對於藝術向來是外行,多年來只憑直覺獲得一些感性的認識。民間修祠建廟所謂的壁畫,望過去花花綠綠一大片,在我小時候的印象里只留下神秘和敬畏,實在算不得藝術。後來看敦煌壁畫,看塔爾寺,恍惚發覺了中國藝術的精妙。回過頭來再去轉,發現各類寺廟裡的神像壁畫,其水平參差不齊,當得藝術的不在少數,算得精品的也不在少數。五丈原諸葛亮廟裡的壁畫究竟如何,已經很模糊了,但以其規格檔次,能主持此壁畫創作者,在我心裡絕非泛泛之輩。

當時只知道杜女士的公公是岐山人,姓祁,是金文專家和書法家,從岐山縣文化館館長的位子上退休;按知情人的說法,若非性格耿直,以其水平和資歷,這位祁老應該有更大的發展。岐山人傑地靈,民間素來藏龍臥虎,加入中國作協的岐山籍作家就有十人之多,至於書畫領域,據說也是人才濟濟。在我還沒來得及對這位祁老有更多的了解之前,我認識了他的兒子祁自強。

祁自強 祁自強

這位供職於寶雞市群藝館的國畫家,在六七年前還默默無聞。最初他是以我學生家長、同事家屬的身份出現在我的生活里(我給他的兒子代過課)。他身寬體盤,臉相開闊,直率開朗,古道熱腸,整個兒一副漢唐氣象。和他在一起你不覺得拘束,不覺得萎靡,隨意閒侃,笑逐顏開,舒心自在。我情不自禁呼他為“老哥”,他則一直稱我作“曹老師”。我那時候一邊教書,一邊做著文學夢。這文學的夢隨年齡漸長日益模糊,苦悶和彷徨也便糾結於胸。我不知為什麼,隔三差五就跑到群藝館,在他那兒一坐就是小半天。進去的時候焦躁不安,惶惶如喪家之犬,出來的時候海闊天空,澄澈似萬里無雲。

多數時候都見他在作畫。偌大一張畫案占據了屋子最豁亮的位置,留下些邊角擺放椅子、柜子、床和電腦。那張床上看不到鋪蓋,看到的是一片狼藉——隨意擺放的各種畫冊、宣紙和形狀各異的畫稿。不放立櫃的這面牆用來晾曬畫稿,貼牆一張鐵皮,領袖像章一樣圓的磁鐵當釘子,靠磁的吸力,很方便的把畫固定住。畫案上除了鋪在毛氈上的一張宣紙,靠窗那邊是林林總總各類毛筆、墨汁和顏料。我敲門進去,他的畫筆顯見是剛剛擱在碟子裡,一邊就用這握畫筆的手遞煙給我。他的煙比我的檔次高,就接過來抽。一般是我訴苦,講單位里的人事、講寫作上的苦悶。他講笑話,講的多是文化圈子和官場的逸聞趣事,我據此知道他的交際比我想像的要大。

祁自強 祁自強

後來名氣漸長,這交際在他言談里成了雙面刀。為了生存,有些應酬是必需的;為了應酬,則難免費時煩心。他告訴我,如果樂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有飯局等他。前些年還有些沾沾自喜,覺得有人邀約總是被認可的事。於是乎跟著人海吃海喝,落一個肉厚肚圓。則苦不堪言,所謂“能嚼菜根是為福”確是至理名言啊。海吃海喝導致體質下降疾病增加不說,飯局上總有人伸手要畫,你飯能白吃嗎?那些人有幾個懂畫的,還不是裝點門面附庸風雅?於是能推就推,實在推不開的,勉為其難去一次。比如市長接待省上來人,專門點名要他陪同飲宴,那就不能裝病啦。

這和我想像中的畫家的生活大有出入。我以前老覺得畫家就是浪蕩山野+獨守空房,遺世獨立+狷狂孤傲,八大山人和梵谷就是我心目中畫家的標準像我面前站著一個活生生的畫家,他給我發煙遞茶,一邊和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一邊揮毫作畫。我知道他也曾多次深入秦嶺寫生,也曾去過桂林、峨眉臨山摹水;言談中有對追名逐利世態炎涼的批評,有理想主義的信誓旦旦,但也許是太熟了,他身上人間的氣味消除了我對於畫家暫存的那份神秘感。隨著交往漸深,我知道了真正的藝術家必有其人間煙火、平易近人的一面,而這份世俗,恰恰增添了他在我心中的人格魅力。他對我最大的教益是一個人只要堅持不放棄,那么他在塵世的繁瑣中依然可以給自己的理想一個交代。

他早年師從家父,美院畢業後在學校教書十年,然後調到群藝館。一路走來,不管現實的處境如何,他都不曾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他講他在學校期間為作畫怎樣受批評,講他和做官的同學見面有怎樣的清貧和自得,講他追山逐水深入秦嶺的種種趣味和歷險,講他去西安辦畫展怎樣的艱難和幸運,講前輩畫家怎樣的勤奮進取和厲害……在埋頭繪畫這條路上,他經歷了上下求索到逐漸成熟。近兩年他的畫作逐漸受到認可,市場售價一路飆升。買他畫的人很多,通過各種關係要畫的也很多。我一邊抽他的煙,一邊瞅著他潑墨濺彩,就笑笑地說:你那毛筆尖尖每刷一下子,怕要抵我一天的飯錢呢。他則自嘲道:做牛做馬的命,除了吃一把青草就是拉犁推磨,我不畫已經由不得我了。

祁自強 祁自強

我就瞅他的畫。我都看到些什麼呢?我看見:山崖陡峭有動勢,曲橋如拱越深谷,林木蔥蘢隱古寺,遠山朦朧起禪音。我看見:遙有近無白黑間,一派靜穆雪後晨,牽牛總為念遠路,一掛在前似無聲。我看見:秋樹紅葉立高崖,遠村屋舍臥山巒,溪水無浪自流去,山村有春燕歸來。我看見:二三人家讀山野,一點孤舟寫溪流,炊煙裊裊繞屋頂,鹿鳴聲聲隱叢林。可我看見的是不是他要表達的呢?線上條的交織中在墨水的點染里,究竟寄寓了多少的意味,誰又能說得清!也許,只有專業的理論家可以讀通讀透吧?我不懂什麼“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不懂什麼“應物象形,表意寫心”,但我憑直覺讀出了他畫裡的那份沉靜,那份大氣,那份天人和合的自然流暢。在他的畫前,我浮躁的心氣漸漸消散,我久違了的人之初的靈秀和乾淨復歸心間。喔,這不就夠了么?在他的畫作里,我尤其看重幾幅雪景。他喜歡擇取雪後覆著薄薄一層粉白、卻又地皮斑斑的山野,不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寒,不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喧譁,他那裡,路是隱隱地亮著,村舍是悄悄地隱著,林梢並不見白,枯草翹著春夢……就像冰下面小溪流的歌,沒有呼號,沒有憤懣,沒有滲入骨髓的孤寒,他的雪野沉靜而自足,樸素而高貴。古人說:文如其人,畫如其人,一兩年冒出來的雪景,大概正是他的心靈的寫真吧。

祁自強是我的“老哥”,我的老師和朋友,在我以為。我今天之所以寫這篇文字,是為了一份情誼,一份勉勵。我祝願畫家祁自強堅守一份對藝術的敬畏,在他追求的路上越走越遠。憑了他一直以來對我的諄諄告誡,我願意我自己懷著對文學朝聖般的心,追隨他的腳步,不至於荒廢沉淪。我還想,多少年後,我們是否可以“巴山夜雨”共話當年? [曹文]

祁姓名人

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八。本次任務旨在盤點歷史上和當代的主要祁姓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