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春

祁小春

別署柳齋,生於江蘇南京。現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兼書法系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學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教授;中山大學哲學系兼職教授;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第三批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著名的“王學”專家。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祁小春 祁小春

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別署柳齋。

自幼喜愛書法篆刻,尤擅篆書,在北京時得到著名書法篆刻家康殷先生。

198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後留校任教,在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

1988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

1989年應日本杉村邦彥教授的邀請,前往日本京都教育大學作訪問學者,在杉村教授的東洋史研究室做“近代日中書法交流史”課題研究。

1993~1998年考入立命館大學攻讀文化史專業的碩士和博士。

1998年3月獲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此後歷任立命館大學、佛教大學等大學教師。

2007年作為廣東省人事廳認定的國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引進回國,現任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教授,書法系主任。

已出版學術專著八部,發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其中,日文著作有《中國古籍の板刻書法》《王羲之論考》《中國書法史を學ぶ人のために》;中文著作有《邁世之風—有關王羲之資料與人物的綜合研究》《山陰道上—王羲之研究叢札》《王羲之〈十七帖〉匯考》《山陰道上—王羲之法帖研究叢札》(增補修訂本)《古籍版刻書跡例說》。

主要榮譽

祁小春 祁小春

第三批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09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一等獎);

第九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藝術類);

廣東省201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主要著述

著作、作品集:

1、 《中國古籍の板刻 法》 (大阪)東方出版,1998年。日文

2、 《王羲之 考》 (大阪)東方出版,2001年。日文

3、 《中國 法史 を學ぶ人のために》 合著,(京都)世界思想社,2002年。日文

4、 世之 :有 王羲之 料與人物的 合研究》 (台北)石頭出版社,2007年。2009年獲教育部的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當年一等獎空缺);大陸版由文物出版社於2012年出版,獲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一等獎。

5、 《山 道上:王羲之研究 札》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9年。2013年獲第九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

6、 《王羲之〈十七帖〉 考》。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2012年獲華東地區古籍整理優秀圖書二等獎、2013年獲廣東省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藝術類〉一等獎。

7、 《山陰道上 王羲之 法帖 研究叢札》。(增補修訂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7年。

8、 《古籍版刻書跡例說》。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年。

9、 代名家法帖萃 。祁小春主編,編撰“王羲之·楷書卷”。(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年。

10、 代名家法帖萃 。祁小春主編,編撰“王羲之·行書卷”。(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年。

11、 代名家法帖萃 。祁小春主編,編撰“王羲之·十七帖”。(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0年。

12、 《柳齋篆素—祁小春書法作品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

13、 《古鼎龍騰--祁小春自選篆書作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14、 《柳齋篆意—祁小春書法作品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16年。

學術論文

1、 邊連 寶及其隨園 稿》。《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慶祝建校建館五十周年文集》。1987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P67-78。

2、 唐代 法及其 日本的影響》。《書法之友》1996年第26期。安徽美術出版社。P7-10。

3、 《〈墨池 〉的版本與校勘示例》。《北京高校圖書館學刊》1996年第四期。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情報工作委員會・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學會。P36~40。

4、 於王羲之尺 法帖校勘整理的方法 問題 ――兼 〈法 〉兩 版本》〉。《北京高校圖書館學刊》1997年第2期。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情報工作委員會・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學會。P38-40。

5、 《中國古籍板刻 法例 京都∶《立命館文學》1997年第549號。立命館大學人文學會。日語。P106-144。

6、 《魏晉名士における の考察--王羲之の草 と尺 中の 格を ずる》(譯名《關於魏晉名士的“簡”――論王羲之草書和尺牘中之“簡”風格》。京都∶《立命館史學》1997年第18號。立命館史學會。日語。P85-110。

7、 < 蘭亭集序 > における悲哀情緒の考察》 (譯名《〈蘭亭集序〉中悲哀情緒之考察》。京都:《立命館東洋史學研究》第21號,立命館大學東洋史學會。1998年7月。日語。P45-65。

8、 亭序 字考》。京都:《書論》第31號,書論研究會。1999年5月。日語。P161-168。

9、 《王獻之即官奴 疑》。大阪:《東亞研究》第29號。大阪經濟法科大學亞洲研究所。2000年9月。日語。P45-54。

10、 於〈 亭序〉真 的兩個疑 。華人德、白謙慎主編《蘭亭論集》,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P322-330。

11、 《王羲之書法の道教背景考》 (譯名〈王羲之書法的道教背景考〉。東京:《第四回國際書學研究大會論文集》,書學書道史學會。2000年10月。日語。P762-769。

12、 《蘭亭序はなぜ文選に采録されなかったか》(譯名《〈蘭亭序〉為何未被〈文選〉收錄》。大阪:《東亞研究》第32號。大阪經濟法科大學亞洲研究所。2001年5月。日語。P105-109。

13、 論傳 世法帖 王羲之研究所具有的 史料價 ――以王羲之 例》。《中國碑帖與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P245~261。

14、 《再 官奴 。《書法叢刊》第4期。文物出版社。2003年11月。P2-40。

15、 《官奴 之我 。《王羲之書法與琅琊王氏文化研究》,紅旗出版社。2004年。P158-173。

16、 於王羲之尺 中的 復書問題 。《書法叢刊》第1期。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P2-13。

17、 《〈 亭序〉真跡的由來──從文獻學的角度重新 檢討 (上) 京都:《文學部集》第90期,佛教大學文學部。 2006年3月。P189-205。

18、 《王羲之の尺牘を問う》(譯名《試問王羲之的尺牘》。德島:《書道文化》第2號,四國大學書道文化學會2006年3月。日文。P11-33。

19、 徐先 〈二王尺 與日本 書紀 之研究〉》。《西北大學學報·社科版》第36卷,西北大學。2006年。

20、 《〈 亭序〉的“ ”字與六朝士族的避 。《中國文化》第22期。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2006年5月。P159-218。

21、 《〈 亭序〉真跡的由來──從文獻學的角度重新 檢討 (下) 京都:《文學部集》第91期,佛教大學文學部 2007年3月。P163-179。

22、 《王羲之の北伐に対する 度及びその人物の 價について》(譯名《王羲之對於北伐的態度及其人物評價》。京都:《吉田富夫先生退休記念中國學論集》,吉田富夫先生退休記念中國學論集編集委員會。汲古書店,2008年3月。日語。P121-134。

23、 《王羲之的 問題 。《書藝》2008年8月第五期,嶺南美術出版社。P14-20。

24、 《王羲之尺 :一批以 法幸以 存的奇怪 書簡 。《書法》2008年第12期。上海書畫出版社。P83-84。

25、 《日本當代中國 法史研究 述》。《考古與藝術史的交匯:中國美術學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11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P259-322。

26、 《〈十七帖〉 “月日名白”》。《藝術學研究》第三卷。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編,2009年12月。南京大學出版社。P395-418。

27、 《王 的真相》。《第七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10月。P428-441。

28、 《七 〈十七帖〉》。香港:《書譜》第98期。《書譜》出版社,2009年11月。P57-59。

29、 《法帖中所 的平 式及其他》。《書藝》第6期,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5月。P32-33。

30、 《有 王羲之的法帖研究》。《書法報》第17期。2010年5月5日。

31、 《日本 道》。《新周刊》總326期,2010年7月1日。P 140-147。

32、 《略 〈平安帖〉》。《文匯報》第12版“學林”。2010年12月1日。後收入范景中、曹意強主編《美術史與觀念史6.7》。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33、 《小 王羲之 帖用字的 視覺 效果》。《第八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11年3月。P212-217。

34、 《需要構建新的 法美學 念和趣味 準》。《語言文字報》第4版“文博之家”。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報刊社,2011年5月4日。

35、 《王羲之書跡的探原研究》。《美術學報》2011年第5期。廣州美術學院,2011年9月。P76-87。原載孫曉雲、薛龍春主編《請循其本: 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P146-166。

36、 《日本當代中國 法史研究》。《中國書畫》,2011年10月。中國書畫雜誌社。P108-110。

37、 “媚”》。《粵海藝叢》第二輯所收。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粵海風雜誌社。2011年。P 215-227。

38、 物文獻中所 的〈 亭序〉》。《中國書法》第1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雜誌社,2012年1月。P148-151。

39、 《王羲之的 逸思想及其他――與葛洪 逸思想的比 。《美術學報》2012年第2期。廣州美術學院,2012年3月。P74-84。原載《閒情逸緻――文人和他們的藝術-─第四屆深圳水墨論壇》,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組委會,2008年4月。P139-151。

40、 《現代日本における書法の創作と書法の研究との分離現象に関する考察》(譯名《現代日本書法創作與書法研究分離現象之考察》)京都:《書論》第38號,書論研究會。2012年8月。日語。P193-205。

41、 《魏晉士族的尚“簡”及其與尺牘、書法之關係》。《第六屆深圳水墨論壇文集·線條與圖像》。湖北美術出版社、2012年8月。P133-159。原文題為《魏晉名士における簡の考察--王羲之の草書と尺牘中の簡の風格を論ずる》,原載京都:《立命館史學》1997年第18號,立命館史學會。日語。P85-110。

42、 《文本與記錄文獻中所見的〈蘭亭序〉》。《美術學報》2012年第5期。廣州美術學院,2012年9月。P101-110。原文題為《文獻中所見的〈蘭亭序〉》載《蘭亭圖典》,故宮博物院出版社,2011年。P425-438。

43、 《早期道教的畫符、寫經與書法之關係――兼論古代書論的“天然”觀產生之背景》。《中華書畫家》2013年第1期,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中華書畫家雜誌社,2013年1月。P82-87。

44、 《〈大報帖〉與〈妹至帖〉的併案考察》。《中國書法》第3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雜誌社,2013年3月。P195-196。

45、 《王羲之書跡探原及其展開》。《東方筆墨――2013中國書法藝術國際論壇研究文集》(上編)四川美術出版社,2013年6月。P117-131。

46、 《書學二題》。《中國(蘇州)書法史講壇文集》,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P161-246。

47、 《〈蘭亭序〉能不能“悲”》。《第九屆中國書法史論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13年10月。P103-118。收入《廣州美術學院60周年校慶教師系列作品集·論文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10月。P119-126。

48、 《“書寫”與“時代” 。《中國書法》第2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雜誌社,2014年2月。P104-105。

49、 《王羲之書法的簡易之道》。《中國書法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家協、中國書法出版傳媒。2015年1月13日第5版

50、 《王羲之與書儀 。《中國書法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家協、中國書法出版傳媒。2015年5月27日第8版

51、 《唐人書儀與王羲之尺牘之關係 。《中國書法》第6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雜誌社,2015年6月。P134-160。

52、 《王羲之〈十七帖〉賞析 。《草書經典賞析》第一卷,湖北美術出版社,2015年8月。P55-68。

53、 亭序〉多出〈 臨河敘 〉文字及其內容之考察》。香港:《書譜》第107期。香港《書譜》出版社,2015年11月。P90-96。

54、 關於“李文田跋汪中舊藏定武蘭亭”的蹤跡及其相關問題》。北京:《美術觀察》第2期。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年2月。P26-27。

55、 《唐代書儀と王羲之尺牘との関系について》。大阪:《東西學術研究所紀要》(ISSN 0287-8151)2017年第50輯,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日語。P397-414。

主要作品

祁小春作品 祁小春作品

學術活動

1、 王羲之研究

講座。2007年11月1-7日一周,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南京)。

2、 關於王羲之的晚年書跡問題

學術報告。2007年11月23日,第六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文物出版社、香港書畫學會、香港理工大學聯合主辦。

3、 王羲之的隱逸思想及其它

學術報告。2007年11月20日, “閒情逸緻——文人和他們的藝術”學術研討會, (深圳)深圳畫院主辦。

4、 關於王羲之尺牘研究的幾個問題

學術報告。2007年12月7日,第四屆全國書法專業研究生學術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主辦。

5、 魏晉名士的尚簡問題

學術報告。2007年12月20日,(廣東)廣州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所主辦。

6、 關於王羲之尺牘法帖的若干問題

學術報告。2008年6月3日,(遼寧)鞍山師範學院美術系主辦。

7、 日本當代中國書法史研究綜述

學術報告。2008年9月27日,“考古與藝術史的交匯”國際學術研討會,(杭州)中國美術學院主辦。

8、 中日書法教育和研究比較

學術報告。10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2008年年會及建會20周年,(武漢)武昌實驗國小,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

9、 《十七帖》為何闕“月日名白”

學術報告。2008年11月1日,“筆墨之外─中國書法史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系主辦。

10、 王羲之的書信與書法

講座。2009年4月3日,紀念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成立一周年講演,(廣東)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主辦。

11、 書學三題(《有關王羲之法帖的研究》、《有關日本的中國書法史研究》、《有關古籍版刻書法的研究》)

學術報告。2009年7月20日,(江蘇)2009中國蘇州(吳江)書法史講壇,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省文學界聯合會、蘇州市文學界聯合會主辦。

12、 王書的真相

學術報告。2009年10月20日,第七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西安),文物出版社、西安碑林博物館主辦。

13、 王羲之書跡的探原研究

學術報告。2009年12月28日,(南京)“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討論會。

14、 王羲之書跡研究

學術報告。2010年4月16日,(浙江)第二十六屆中國蘭亭書法節蘭亭講壇,浙江紹興蘭亭景區書苑。

15、 幾個小問題的思考

學術報告。2011年1月10日紹興2010蘭亭論壇,講題:一、古人書帖文辭用字的視覺效果--以王羲之書帖為例。二、古人的書法與書寫關係--王羲之書帖的個案分析。蘭亭書法藝術學院.

16、 小議王羲之書帖用字的視覺效果

學術報告。2011年3月25-27日第八屆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湖南大學。

17、 第二屆中國書壇蘭亭論壇

2011年12月 主持本次學術研討會。紹興。

18、 王羲之十七帖諸問題

學術報告。2011年12月,北京故宮博物院延禧宮古書畫研究中心。

19、 王羲之法帖的秘密

學術報告。2011年12月廣東書法院“嶺南書法大講堂”。

20、 王羲之《十七帖》諸問題

學術報告。2012年1月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書法研究。

21、 魏晉士族的尚“簡”及其與尺牘、書法之關係

學術報告。2012年3月第六屆深圳水墨論壇。

22、 從書法審美觀念看魏晉士族的文化生活

學術報告。2012年9月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系列學術講座。

23、 論唐代書儀與王羲之尺牘文本之關係

學術報告。2012年11月“美術文獻與鑑賞”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美術學院。

24、 我的研究經歷簡介 . 王羲之尺牘與法帖研究例說

講座。2013年3月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書法系。

25、 大正癸丑蘭亭會百周年記念 會上 作基調演講

2013年4月應日本關西大學之邀,以日本學術振興會研究員的身份出席了“大正癸丑蘭亭會百周年記念”系列活動。期間日本杉村邦彥教授和我別作為日中雙方的學術代表,做了《大正癸丑の蘭亭會とその歷史的意義》(杉村教授)、《私の王羲之研究--成果と展望--》以及《王羲之尺牘與法帖研究例說》的基調講演。日本關西大學.

26、 存世王羲之的書法及相關問題

學術報告。2013年8月茂名圖書館學術廳,茂名市宣傳部.

27、 日常書寫的思考--以王羲之尺牘法帖為例

學術報告。2013年12月紹興2013蘭亭論壇,蘭亭書法藝術學院.

28、 “書寫”與“時代”

2013年12月24日上海中華藝術宮,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書寫時代--全國名家書法作品展”座談會上的發言。

29、 王羲之的人與書

學術報告。2013年12月28日,廣州市花都區中懿博覽城“天王故里杯---第三屆全國書法名家藝術雙年展暨全國優秀中青年書法家作品邀請展”開幕式花都講壇。

30、 十七帖及其諸問題

講座。中央美院蘭亭書法班。

31、 王羲之尺牘與唐人書儀之關係

學術報告。2015年4月22日至23日,在紹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展覽暨蘭亭論壇——“王羲之的真相”。

32、 中日學術背景下的書學研究一一以王羲之研究為中心

學術報告。2015年5月22日,在日本關西大學舉行的“超越一國主義的學術研究”國際研討會上。

33、 王羲之《十七帖》及其相關問題

學術報告。2015年11月23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書法系“名師講堂”。

34、 從文獻學角度探討《蘭亭序》真偽問題

學術報告。2015年12月11日,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

35、 書法與東晉貴族生活

學術報告。2015年12月11日,蘇州大學文學院“書法與生活的相關性”系列講座之68講。

36、 日中の學術的背景における書學研究―一王羲之研究を中心として一―

學術報告。2016年8月7日,日本書論研究會第三十八回研究大會,大阪市立難波市民學習センター講堂。

37、 《蘭亭序》攬字與六朝貴族的避諱

學術報告。2016年10月11日,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內部交流研討會。北京大學靜園二院。

38、 王羲之其人其書

學術報告。2016年10月17日,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大學理科五號樓438室。

39、 日本的中國書法史論研究

學術報告。2016年10月17日,北京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北京大學文史樓201室。

40、 《十七帖》諸問題

講座。2016年10月28日,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雅集”系列活動第二期。北京大學靜園二院二樓會議室。

41、 書法史學的當代進展—以王羲之研究為中心

講座。2016年10月30日,中央美術學院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乃堂雅集”系列活動。北京朝陽區望京SOHO塔1A座6層停雲藝術中心。

42、 尺牘與書儀 ——以王羲之法帖為中心的古代書簡研究

講座。2016年12月10日,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圖典籍博物館講座”。 國圖典籍博物館啟德廳(二層202室)

43、 中日學術背景下我的書學研究

講座。2016年12月30日“閎約深美”書法研究生論壇,南京藝術學院。

44、 王羲之其人其書

學術報告。2017年7月15日,湖南省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書道湖湘”全國名家講壇第14講。長沙稅務幹部學院。

45、 摸象王羲之 我的王學研究

講座。2017年10月24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十大美院美術史論聯合課程制調研項目系列學術講座”,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寶山校區)318室。

46、 有關日本的中國書法史研究

講座。2018年9月14日,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名家系列講座。暨南大學富力教學樓。

47、 早期道教的畫符、寫經與書法之關係

學術報告。2018年11月16日,中山大學哲學系、中華美學學會審美文化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山大學藝術文化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協辦的“當代審美文化背景下藝術與美學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錫昌堂。

48、 古籍刻本上的手寫書跡

講座。2018年11月20日,歐洲漢學研究中心、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舉辦的“歷史、考古、社會”中歐學術系列講座第193講。北京大學第二體育館地下B102室。

祁姓名人

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八。本次任務旨在盤點歷史上和當代的主要祁姓名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