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人

社交的人

《社交的人》是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本作家山崎正和所著,周保雄譯製。主要描述了人的社會行為現象,並對社交行為進行了剖析。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社交的人》是一部名著。……它可以與西美爾,赫伊津哈和科林伍德等人的優秀作品相媲美,甚至超越了後者。

——日本著名文藝評論家三浦雅士

人,沒有社交就無法生存,而社交方式基本上由所在文明社會決定的。現在,中國正處於由農村社會向全球化社會飛躍轉變過程中。本書的問世,對我們人類文明發展史角度考察社交定然大有助益。

——日本著名國際政治學家、防衛大學校長

社會全球化,將由法律和契約構成的組織原則滲透到世界方方面面。相對於此,社區生活原則是在個人之間以長期形成的信用和相互評價作為連線紐帶,而作者從中看到:一種超越世界市場行為邏輯的人類社會或將誕生。

——日本著名哲學家、大阪大學校長

內容簡介

《社交的人》主要從哲學、社會學等角度回顧了人類的社交歷史,剖析並闡述了人的社會行為現象,並論及社交在現代社會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講述了人如何由社交性動物轉變成社會性動物的過程,對西美爾、赫伊津哈和科林伍德等人的社交理論、遊戲理論和藝術理論進行了分析和批判。

第二部分則闡述了人類存在的理論,即社交理論。其中,作者圍繞著夸富宴理論、劇場國家論和自我理論等展開論述,提出了一些可能引起廣泛議論的問題,即有關個人主義的成立,對“無記名投票”制度的批判,關於愛國心起源的都市論,等等。

第三部分,也就是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論述了全球化時代社交的可能性,建議我們的世界應當由組織社會向社交社會轉移,即從社會向社交轉移。而使之成為現實,則需要“身體化”,也就是“再文化化”。

作者簡介

山崎正和,是日本幾乎家喻戶曉的劇作家、社會思想評論家。

山崎正和,1934年出生於日本京都;1961年京都大學美學美術史專業博士課程畢業後留學美國;歷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大阪大學教授和東亞大學校長等職;2007年擔任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會長,主持日本教育改革。

在戲劇理論研究、劇本創作方面,山崎正和造詣深湛,著作等身,獲得過許多重要獎項。他還親自擔任藝術導演,指導舞台演出,對日本戲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其思想評論,密切結合日本社會現狀,並從哲學角度探討,分析深刻而極具說服力。相關文章也深入淺出,循循善導,為讀者爭相閱讀,故而總能在社會公眾中引起共鳴,對輿論界產生巨大影響。

目錄

中日文化與社交——為《社交的人》中文版作序

致謝

序章 對社交的渴望

“需要朋友” 為之犧牲生命的“虛禮”

第一章 作為現象的社交

友情的結構 不即不離的人際關係 完整的時間和空間 禮儀規範的即興劇 受抑制的感情

第二章 社交社會學

格奧爾格·西美爾的社會學以及社交 “社會遊戲” 西美爾的功績和爭論點 連續的社交與功利性活動

第三章 社交與現代社會論

後工業時代的勞動和社會運動 非等級構造的運動群體 網路化與等級組織之間 形成信用和相互認知的群體 禮俗社會論的幻想創造的誠信社會

第四章 社交與遊戲

通常將“認真”與“遊戲”相對立的觀念 “遊戲”處於優勢的文明論

赫伊津哈與西美爾的類似之處 “遊戲”與“認真”的共通之處 製作“遊戲”的活動——社交

第五章 “藝術”的終結

科林伍德的二項對立——技術與藝術 藝術與技術的成立 對二項對立觀點的質疑 “手藝”與禮儀的衰退

第六章 社交的興衰

夸富宴——從鬥爭到社交 現代社交的前史 從“禮節”到“禮儀”由“禮儀”到“文明” 走向理性世界的情緒歸屬——文藝復興 個人主義的搖籃 女主人公的沙龍——世紀的法國 從社交性交談到近代小說

第七章 社交與經濟

機械思想的經濟學 經濟與互酬的情感 作為交流的交易 兩條原理——生產與分配、贈與和交換 兩類道德標準 “doux commerce”的時代 “情婦經濟”時期

第八章 社交和政治

權力和組織的政治 權威和皈依的政治 國家權力與城市權威 禮儀與生活習慣 “劇場化”的統治 對政治組織的多重歸屬 “劇場化”統治的普遍性 政治社交的衰亡 近代國家的感情融合 民主主義與平民主義 全球化所啟示的情況

第九章 社交、文化與文明

有關文化的大眾觀念的錯位 文化的萌芽與個人的誕生 意識的產生——從運動感覺到節奏 自然、文化和文明的分歧——節奏的雙義性 從哭和笑到藝術——文化領域 從藝術到機械性規則——文明領域 文明及其“再文化化”——歷史與傳統 作為綜合實力的文化與文明 社交根源——個人化

第十章 社交與自我

末章 全球化與社交社會

參考文獻

後記

《社交的人》解說 三浦雅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