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燈粑粑

示燈粑粑

示燈粑粑是安徽肥東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相傳,唐代安徽肥東一帶的人民,為紀念徑河老龍,把農曆正月十三日至二月二日定為龍燈節。節日期間普遍舉行玩龍燈集會活動,此間民眾皆喜食這種圓餅而得名。直到今天,每當春節過後,肥東的家家戶戶都得準備點示燈粑粑,來款待親朋好友。是以乾糯米粉、鹹豬瘦肉、薺菜、芫荽、醬油乾、蝦仁為主要原料,加上蔥末、熟豬油、芝麻油、菜籽油等調製而成。先把糯米粉炒至微黃色加開水燙和成麵團,再制皮包餡成餅,煎制而成。餅皮香酥,餡心鮮嫩,具有鹹肉、薺菜和香菜芳香。

歷史源遠

唐朝是中國飲食文化非常鼎盛發展的時期,例如餃子、糕餅等先前在這個吧我為大家介紹過的東西。“示燈粑粑”是肥東頗負有盛名的傳統小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每當春節過後,肥東的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示燈粑粑來招待親友。據說這項食物也是傳承自唐代。早在唐朝時,從農曆正月十三至二月初二這段時間內,肥東縣一帶的民間就有舞龍燈的習俗,人們以自己的舞技和表演來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榖豐收。在當時的舞龍燈活動中,紀念涇河老龍活動最富盛名的。許多人大老遠從其他地方來參與這項活動,並帶上一些小吃。由於這類小吃是在舞燈時食用的,久而久之便名為示燈粑粑。

唐朝的文化呈現多樣性的變化,因此飲食文化也同樣花團錦簇,許多地方還盛行著類似今天生魚片吃法的料理方式,所以在中國魚生文化也是在唐朝達於鼎盛,約當同時,魚生食法和茶、豆腐、醬油等料理的各項物品也都從中國傳入日本。所以有人喜歡吃日本的豆腐、日本的醬燒食品,但是殊不知最早的時候日本是沒有這些食品的,那也都是中國傳入的。

製作方法

原料

(制20個)糯米粉25克、蔥末5克、鹹豬瘦肉200克、青蒜末5克、薺菜400克、熟豬油75克、香菜200克、芝麻油25克、醬油豆腐乾5塊、菜籽油200克、蝦仁200克

做法

一、將薺菜、香菜擇洗淨,用開水略燙,擠乾水分,切成末。豆腐乾切菜。豬肉切成綠豆大的丁。

二、炒鍋置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七成熱,下肉丁,加蔥末、青蒜末、薺菜末、香菜末、拌勻成餡。

三、鍋置小火上,倒入糯米粉,炒至淡黃色時,加入開水750克拌勻,倒案上稍涼後,揉搓成條,摘成面劑20個,逐個捏成窩形,包入餡,手沾點芝麻油,按成圓形,成餅坯。

四、平鍋置中火上,倒入菜籽油燒熱,放入餅坯,煎至底面微黃色時,翻身炕煎另一面至熟即成。

相關風俗

3月4日是農曆二月二,民間俗稱“龍抬頭”,合肥城鄉過去把從農曆正月十三日至二月初二日這20天定為“龍燈節”,據說是為了紀念涇河龍王在廬州上空普降甘霖的功德。在此期間,各村各鎮都要舉行玩龍燈集會,家家戶戶都要製作一種用來迎龍祈雨的“福物”———示燈粑粑。那是一種用燙熟揉勻的米粉作皮,用臘肉、薺菜、油菜、豆腐乾等作餡的圓型米餅。這種傳統的風味小吃,是在正規的飯店裡嘗不到的,如今在城市裡頭也很少有人會做了,要想吃它,須到合肥郊區或肥東、肥西的鄉村走一趟。

示燈粑粑在合肥人心目中的地位,與除夕夜年飯桌上的“大元寶”(糯米圓子)不相上下,不僅家家做,而且一做就是上百個,甚至幾百個,場面甚是壯觀。記得上國中時,有一年我隨父母回祖籍肥東撮鎮九連塘村過元宵節,一直住到“二月二”之後才回城。在那將近20天時間裡,我跟著村裡的同齡夥伴到各家串門,見識了鄉親們做示燈粑粑的虔誠和專注。首先,做粑粑的水不用家中水缸里的剩水,要在大清早到村外水井或河中挑水,回家燒香上供之後再將水倒入水缸,叫做“引田龍”,表示迎龍神求雨水祈豐收之意。接下為,備料、燒水燙麵、做粑、蒸炕……要一家人齊上陣才忙得過來。

示燈粑粑看起來土得掉渣,其實做起來並不簡單。首先,芯餡的材料有七八種之多,嫩薺菜、野小蒜是到山野、田頭、塘埂上一棵棵挑來的,一般是女孩們的活;油菜苗是從油菜田裡過密的棵蓬中“間”出來的,加上菜園裡的芫荽香菜,洗淨瀝乾,約10多公斤,放在大木盆中剁碎待用。還要割幾斤臘月里醃製好的豬五花臘肉,連皮帶肉切成花生米大小的丁塊,再將幾斤醬油豆腐乾切成更細的小丁,加蔥薑末,用豬油炒煸至七八成熟,拌在薺菜、油菜里,打上幾個雞蛋增加黏稠度,調好鹹淡,即完成芯餡的製作,有條件的農家還要加進一些蝦仁和小磨麻油增加鮮香。接著是燙麵,將10多公斤的大米粉倒在另一盆中,用開水沖燙拌和,揉搓成半透明狀的面劑,即可包餡。包餡是個技術活,通常由熟手來做,因為米麵少勁道易破裂,麵皮包得越薄越見功夫。炕粑粑也很有意思,將大鐵鍋注入小半鍋水,水線以上一層層貼粑粑,然後蓋上木製悶蓋(形似倒扣的木盆》,在灶下架火猛燒,待鍋內水將乾,發出劈里叭啦聲響時,粑粑也在半炕半蒸中成熟,貼鍋的一面還結有薄薄的一層黃殼。頭鍋炕熟的粑粑,要先上供,然後才能取食及饋贈親友。

示燈粑粑皮薄餡大,鬆軟易破,一般是盛在碗裡用筷子挑著吃,那碧綠的芯餡散發著薺菜的清香、臘肉的鹹香和乾子的豆香,油潤暄軟,以素為主,老少皆宜,即使多吃幾個也不易傷食。

在中國各地,“二月二”均有祭祀龍神的歲時節物,據《京華風俗志》云:此日飯食,皆以“龍”名,如餅謂之“龍鱗”,飯為之“龍子”,麵條謂之“龍鬚”,餃子謂之“龍牙”。江南一帶還流行吃“撐腰糕”,即是將年糕切片用油煎食。以我之見,江南的油煎年糕遠不如合肥的示燈粑粑有益健康,有“吳中竹枝詞”作證:“片切年糕作短條,碧油煎出嫩黃嬌,年年撐得風難擺,怪道吳娘少細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