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監、稅使與民變

礦監、稅使與民變,指明後期城市市民反對礦監稅使的鬥爭。

內容

明中葉以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都市繁榮與白銀的普遍使用,刺激了封建統治者的貪慾,加重了對人民的盤剝。明神宗時,由於內外用兵,並建設宮殿、陵墓,使朝廷國用大匱,財政瀕於絕境。為了括取市帛、勒索珍寶皇帝派出大批親信宦官,到各地充當礦監稅使,四出聚斂,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所謂礦監,以開礦和徵收礦稅為名,凡是民間田園屋宇,都可指為礦穴,或抄家毀屋,或刨掘墳墓,實行公開掠奪。所謂稅使,專門在重要城鎮、關隘或交通要道,設卡徵稅,甚至窮鄉僻壤,米鹽雞豕,皆令收稅。這些礦監稅使,掠奪民間金銀,僅萬曆二十九年(1601)一年貢獻皇帝的就有白銀 90 多萬兩,黃金 1575 兩,還有鑽石、水晶、珍珠、寶石等,中飽私囊的則數倍於此。他們手下豢養的拳師棒手直入民家,姦污婦女,甚至隨意捕殺人民,終於激起民變,爆發了城市人民反對礦監稅使的鬥爭。萬曆二十七年(1599),湖廣人民反對宦官陳奉的鬥爭,是反抗礦監稅使鬥爭的先聲。湖廣稅監陳奉在荊州徵稅,恣行威虐,商民恨之入骨,“聚數千人噪於塗,競擲瓦石擊之。”(《明史》卷 305《陳奉傳》)嚇得陳奉逃到武昌。萬曆二十八年,陳奉又在武昌徵稅,商民匯合萬餘人,把陳奉的爪牙五六個拋入江中,陳奉再逃。萬曆二十九年蘇州爆發了商民反對稅使孫隆的鬥爭。孫隆和他的參隨黃建節及地痞多人設立“五關”,監收行商稅,並擅自向機戶加稅,“妄議每機一張,稅很三分”,“凡繒之出市者,每匹納銀三分”(沈瓚《近事叢殘》),致使織戶關門,機工失業,生活無著。這年六月三日,織工葛賢率眾幾千人在玄妙觀誓師,兵分 6 路,奔向蘇州各主要稅卡,亂石打死黃建節,火燒地痞家宅,包圍官府,孫隆逃走。萬曆二十七年,山東臨清民眾萬餘人在王朝佐率領下,驅逐天津稅使馬堂。萬曆二十九年九月,江西景德鎮爆發了反對稅監潘相的鬥爭;萬曆三十年,福建月港爆發了反對稅監高寀的鬥爭;萬曆三十一年,北京西山窯工和運煤夫進京示威,反對王朝征商;萬曆三十四年,雲南人民殺掉稅監楊榮及其黨羽 200 餘人。同一時期,直隸、陝西、福建以至遼東等地商民也起來反對開礦征商,驅逐宦官的怒潮遍及全國。在城市商人、手工業工人、手工業者、城市貧民反抗鬥爭下,明神宗不得不下令撤回礦監稅使,遏制了封建統治者對工商業的掠奪,有利於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