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莊圩戰役

碾莊圩戰役是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此役黃伯韜領導的國民黨第七兵團一個兵團部、五個軍部、十個整師十萬人被全部吃掉,國民黨軍隊此次戰役傷亡50594人,傷亡占其全部人員的二分之一,可見其激烈程度。當然解放軍也付出了代價,此次戰役共傷亡27308人。

戰役時間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1月,在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及軍區部隊在江蘇省徐州以東地區對國民黨軍的一次大規模圍殲戰。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淮海戰役第1階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殲滅位於徐州以東新安鎮地區的國民黨軍第7兵團即黃百韜兵團的指示,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粟裕決心集中10個縱隊的兵力,對黃百韜兵團,實施主要突擊,以山東兵團3個縱隊向賈汪、曹八集方向實施輔助突擊,割裂黃百韜兵團與徐州的聯繫,並準備抗擊由徐州東援的國民黨軍。

戰役經過

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華東野戰軍各縱隊由集結地域多路開進。當晚,魯中南縱隊包圍郯城,至次日晚殲滅守軍山東保全第1旅。7日,黃百韜根據其統帥部的部署,放棄新安鎮,以第25、第64、第100、第44軍沿隴海路(天水至連雲港)西撤,以第63軍經堰頭鎮、窯灣渡運河,擔任翼側掩護。據此,華東野戰軍立即調整部署,以山東兵團(第7、第10、第13縱隊)迅速南進,插向徐州以東大廟、大許家、曹八集等地,在由土山鎮向大許家北進的第11縱隊和江淮軍區部隊的配合下,切斷黃百韜兵團退向徐州的道路;以蘇北兵團(第2、第12及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沿宿遷、大王集向徐州東南進逼,威脅徐州,迂迴攔擊黃百韜兵團;第1、第6、第9縱隊和第4、第8縱隊,從新安鎮及其以西沿隴海路兩側向西追擊。
8日,國民黨軍第3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率領第59軍全部和第77軍大部共2.3萬餘人,在徐州西北賈汪地區起義,為山東兵團迅速前出隴海路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9日,黃百韜兵團西渡運河,進至碾莊圩地區,10日就地整頓。
此時,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已急速南進,直插徐州以東,10日晚,攻占大許家、荊山鋪、耿莊、曹八集,殲滅黃百韜兵團先頭部隊和由曹八集、邳縣地區向徐州收縮的第13兵團(即李彌兵團)後尾各一部。11日,山東兵團與北進的第11縱隊會合於大廟、侯集地區,切斷黃百韜兵團退路。沿隴海路兩側向西追擊的各縱隊於11日渡過運河,進至碾莊圩以東的大興莊、沙墩,碾莊圩以南及土山鎮以西地區;至此,黃百韜兵團主力被合圍在以碾莊圩為中心的縱橫10餘公里的地區內,其第63軍被殲滅於窯灣鎮。
黃百韜兵團陷入包圍後,根據蔣介石的命令,轉入依託原有衛事固守待援。其兵團部位於碾莊圩,第64軍在東,第44軍在南,第100軍在西,第25軍在北,形成環形防禦。蔣介石同時命令第2兵團(即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由徐州沿隴海路東進增援。為迅速殲滅黃百韜兵團,粟裕決定,以第7、第10、第11縱隊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許家地域,實行正面防禦;以蘇北兵團各縱隊從徐州東南側擊邱、李兵團之增援;以第4、第6、第8、第9、第13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圍殲黃百韜兵團。從11月12日開始,第8縱隊由東向西攻擊第64軍,第9縱隊由南向北攻擊第44軍;第6、第13縱隊由西向東攻擊第100軍,第4縱隊由北向南攻擊第25軍。
由於各縱隊從運動中倉促轉入村落攻堅,準備不夠、動作不協調,在最初幾天進展緩慢,且傷亡較大。14日,粟裕決定採取“先打弱敵,後打強敵,攻其首腦,亂其部署”的戰法,並調整部署。經過充分準備,從16日開始發起總攻擊,至18日,殲滅第100、第44軍。19日20時,第8、第9、第6、第4縱隊在特種兵支援下,四面圍攻黃百韜兵團部所在地碾莊圩,激戰至20日5時,將其殲滅。黃百韜帶殘部撤至大垸上,指揮第64軍繼續頑抗。21日晚,第4、第8、第9縱隊對大、小垸上發起攻擊,至22日黃昏,擊斃黃百韜,全殲黃百韜兵團,取得淮海戰役第一階段重大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