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補償深度

碳酸鹽補償深度(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CCD) )是指海洋中碳酸鈣(生物鈣質殼的主要組分)輸入海底的補給速率與溶解速率相等的深度面,也稱碳酸鈣補償深度。它是海洋中的一個重要物理化學界面。海水錶層碳酸鈣是飽和的。隨著水深增大,由於溫度降低,CO2含量增加,碳酸鈣溶解度增大,至某一臨界深度,溶解量與補給量相抵平衡,這一臨界深度就是碳酸鈣補償深度。碳酸鹽補償深度海底富含碳酸鹽的沉積和非碳酸鹽沉積之間的岩相界面。海水到達某一深度時,碳酸鹽的補給速率和溶解速率可大體得到補償,故名。

簡介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CCD)

海底富含碳酸鹽的沉積和非碳酸鹽沉積之間的岩相界面。海水到達某一深度時,碳酸鹽的補給速率和溶解速率可大體得到補償,故名。

大約深海底的一半為鈣質軟泥所復蓋,另一半則為缺少碳酸鹽的沉積物所復蓋。二者之間的界線大致隨等深線變化,是因碳酸鹽的溶解速度隨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高的緣故。這種深度的連線便構成碳酸鹽線或碳酸鹽補償面,根據補償物質的不同,補償深度又有方解石補償深度、文石補償深度及有孔蟲補償深度之分。一般在此補償面之上保留有大量碳酸鹽沉積物,而此面以下則代之以大量非碳酸鹽沉積物,主要為紅粘土。補償面的深度和形狀因受海區碳酸鹽補給量和溶解速率、地形、再沉積作用等的影響而變化。

在全球範圍內,碳酸鹽補償面的深度變化幅度在2000米左右。而各大洋不盡相同,如太平洋為4300米、大西洋為4900米、印度洋則為4850米。對其深度和形狀的研究,有助於了解構造運動、海平面變化、海洋物理化學環境等的特點及其演變歷史。

正文

海洋中碳酸鈣(生物鈣質殼的主要組分)輸入海底的補給速率與溶解速率相等的深度面,也稱碳酸鈣補償深度。它是海洋中的一個重要物理化學界面。海水錶層碳酸鈣是飽和的。隨著水深增大,由於溫度降低,CO2含量增加,碳酸鈣溶解度增大,至某一臨界深度,溶解量與補給量相抵平衡,這一臨界深度就是碳酸鈣補償深度(圖1)。

碳酸鹽補償深度 (CCD)在海底沉積物分布特徵上有明顯反映,淺於這一臨界深度的海底,廣布白色碳酸鈣沉積,在這一深度之下,缺失鈣質沉積(為矽質沉積或褐粘土)。因此, CCD猶似海底雪線,是海底沉積物最重要的相界面。有時把這一深度的連線稱做碳酸鹽補償線(CCL)或碳酸鹽補償面(CCS)簡稱碳酸鹽線。至於碳酸鹽溶躍面,是指海洋中碳酸鹽物質發生急劇溶解的深度帶,也就是海底沉積物中鈣質殼保存完好與遭受溶蝕破壞之間的分界面,其位置一般在 CCD之上,或大體相同的深度上。由於翼足類、浮游有孔蟲殼和顆石的抗溶能力不同,又可區分出不同的溶躍面,其中翼足類溶躍面最淺,有孔蟲溶躍面次之,顆石溶躍面最深。

CCD 的位置是碳酸鈣物質供給速率和溶解速率的函式,而這兩者又取決於海水肥力、生物生產力、溫度和CO2含量(CO2分壓)。在深海區,當海水肥力和生產力高時,碳酸鈣供給速率超過溶解速率,CCD變深,如赤道輻散帶高生產力區,CCD往往超過5000米。但是,靠近大陸的上升流區,儘管肥力和生產力也高,由於陸源物質的稀釋作用,以及大量生物活動導致CO2含量的增高,使碳酸鹽溶解速率明顯增大,因而 CCD從洋內向洋緣變淺。由於碳酸鈣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故 CCD自赤道向兩極升高。現代海洋中CCD平均約4500米,其中大西洋最深,平均為5300米,太平洋最淺,平均只有4400米,印度洋為45Timberland Sale.We offers Wholesale Prada Shoes, Gucci Shoes, Adidas Shoes, Puma Shoes, etc; Our prada Sneakers, gucci shoes, adidas shoes, puma shoes,Mbt Shoes sale,Buy cheap Mbts Shoes,Wholesale Ed hardy Shirts,coogi hoodies.Prada Sneakers,Find Free Shipping,Nike Air Max 90,Nike Air Max 95,Air Max 97,Nike Air Max 95, Nike Air Max 90s, Nike Air Max 97, Nike Air Max LTD, Prada Shoes, Gucci Sneakers, Gucci Shoes.Wholesale Nike Dunks,Nike Dunks. Air Max 2009 On sale. Christian Audigier hoodies Wholesale.00~5000米。

現代碳酸鹽補償深度是根據海水中碳酸鈣含量的實測資料和現代鈣質沉積物的分布來確定的。地質時期CCD的深度,則根據研究區沉積岩心中碳酸鹽和非碳酸鹽沉積物之間發生相變的年代,並按板塊構造模式中的海底年齡-深度曲線予以確定。在曲線中海底年齡越老,其水深越大。

在地質時期,CCD屢有波動。白堊紀CCD較淺,平均約 3000米。第三紀始新世時CCD仍較淺,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分別為3200米和3600米。早漸新世時,由於南極大陸周圍出現海冰,開始形成南極底層水,在世界大洋內產生溫鹽循環,造成海水中CO2減少,導致CCD下降,至漸新世中期達最深值。中新世初期開始, CCD復又上升,至中新世中期達到最高峰(圖2)。距今約1000萬年以來, CCD再度下降。第四紀期間,隨著冰期、間冰期的更替,CCD頻繁變動。在太平洋,冰期時CCD下降,間冰期時CCD上升。由於控制因素的不同,大西洋的情況恰好相反,更新世CCD變動旋迴 (碳酸鹽旋迴)可與氧同位素升降旋迴相對比。由於 CCD的波動狀況中包含著海洋古深度、海平面和洋流動態及生物生產力等環境和氣候變化的信息,因此它是研究古海洋和古氣候的有用手段之一。

參考書目

K.J.Hsü,H.C.Jenkyns,eds,pelagic Sediments on Land and under the Sea,

,Vol.1,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1974.

A.T.S.Ramsay,ed.,

,Vol.2,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7.

重碳酸鹽

A salt of carbonic acid in which one hydrogen atom has been replaced; an acid carbonate

含有兩個碳酸根的鹽類

標定方法

:

用標準鹽酸溶液滴定水樣時,若以酚酞作指示劑,滴定到等當點時,pH為8.4, 此時消耗的酸量僅相當於碳酸鹽含量的一半,當再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劑,繼續滴定到等當點時,溶液的ph值為4. 4,這時所滴定的是由碳酸鹽所轉變的重碳酸鹽和水樣中原有的重碳酸鹽的總和,根據酚酞和甲基橙指示的兩次終點時所消耗的鹽酸標準溶液的體積,即可分別計算碳酸鹽和重碳酸鹽的含量。

碳酸鹽之碳酸鋅

外觀:白色粉末、無毒、無味。

用途:可用於生產人造絲、化肥行業的脫硫劑、催化劑的主要原料,在橡膠製品、油漆其它化工產品中也可廣泛套用,在石油鑽井中,本品能與HS反應生成穩定的不溶性ZnS,且該品加入泥漿後不影響泥漿性能,因而可有效的消除HS的污染和腐蝕,用作含HS油氣井的緩蝕劑,除硫劑。

碳酸鹽性質

碳酸鹽和酸式碳酸鹽(又稱重碳酸鹽)大多數為無色的。鹼金屬和銨的碳酸鹽易溶於水,其他金屬的碳酸鹽都難溶於水。碳酸氫鈉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其他酸式碳酸鹽都易溶於水。

關於金屬碳酸鹽和碳酸氫鹽在水中的溶解性,一般來說,碳酸鹽難溶的金屬,碳酸氫鹽溶解度相對較大;而碳酸鹽易溶的金屬,碳酸氫鹽的溶解度則明顯減小。後一現象目前認為是HCO3-離子在溶液中形成了氫鍵相互締合,使溶解度減小的緣故。

可溶性碳酸鹽在水溶液中都會水解,使溶液呈鹼性。如0.1Μ碳酸鈉溶液的pH為11.6,其溶液中存在分步水解平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