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鎮[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

石鼓鎮[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

石鼓鎮位於丹江口市漢江以北地區中部,丹鄖省道縱貫東西,羅倉公路溝通鄂豫,西南依秦嶺余脈,東北瀕丹江水庫,與河南省淅川縣為鄰,是丹江口市唯一的省級“口子鎮”,因千年“石鼓關”而得名(石鼓關自古為中原民眾朝武當、進川達陝的咽喉要塞)。建國後屬於涼水河區,1975年撤區後,建薛橋公社,1987年建羅店鄉,1996年撤鄉建石鼓鎮。全鎮版圖面積175km2,總人口1.6萬人。全鎮轄13個行政村、1個果園場、1個居委會、81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簡介

丹江口石鼓鎮丹江口石鼓鎮

鼓鎮位於丹江庫區,北與河南淅川縣倉房、盛灣兩鎮接壤,是全省158個“口子鎮”之一。全鎮國土面積175km2,人口1.6萬,耕地面積2.4萬畝,丹鄖省道縱貫東西,鄂豫公路溝通南北。

石鼓鎮因千年石鼓關而得名(石鼓關自古為中原民眾朝武當、進川達陝的咽喉要塞),建國後屬於涼水河區,1975年撤區後,建薛橋公社,1987年建羅店鄉,1996年撤鄉建石鼓鎮。這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人文景觀豐富優美,玉皇頂冠赤獸遺址亞洲獨一無二,賈寨地主莊園、石鼓明清老街尚有保存,盤龍洞景區風光秀麗,別有洞天,旅遊資源亟待開發。這是一片革命的熱土,紅廟溝紅軍戰鬥遺址、抗擊日寇的導航台至今猶存。

經濟狀況

石鼓鎮石鼓鎮

近年來圍繞“生態旅遊型邊貿‘口子鎮’建設”目標,搶抓南水北調歷史機遇,帶領全鎮乾群奮勇開拓,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2003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4883萬元,完成財政收入92.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9元。全鎮各項經濟指標均保持在8%以上的增長速度。

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堅持農林牧業並重,立足市場抓調整,依靠科技增效益,強基固本抓項目,典型引路抓示範;確立了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的調整思路,逐步形成了萬畝“華雜”油菜、萬畝“航芝芝麻”、萬畝“部優”柑桔、萬畝仁用杏、中藥材基地的發展格局。優勢經濟作物品種普及率達到100%,柑桔品改率達到90%以上,建立了“鄂豌567”、“鄂薯407”等1000畝先進品種示範基地,和以賈寨為中心的千畝草場畜牧基地。

建設情況

基礎建設明顯加快。石鼓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基本竣工,治理流域面積20km2,修機耕路7000m,矩形渠6000m,新修河堤1000m,維修河堤2500m,新增耕地面積4000畝,大大地增強了石鼓河流域農業抗災自救的能力,成為我鎮流域治理的成功典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設施進一步維修完善,修建引水渠40km,維修村組公路45km,庫塘除險加固20處,為農業增收奠定了基礎。啟動了蔡溝、黃川畜飲水小工程,總投資42萬元,解決了300多人的飲水困難。規劃了集鎮兩端300畝坡改方案,目前已完成100畝。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自2002年以來,累計完成荒山造林2.7萬畝,退耕還林1.1萬畝,石漠化造林3580畝,受到了省林業廳和日本專家的稱讚,使全鎮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同時積極發展生態經濟,逐步形成了以玉皇頂龍頭的優質柑桔生產帶,以石鼓為龍頭的仁用杏林果基地生產帶,以易家溝為龍頭的川椒生產帶、以熊家莊為龍頭的速生楊基地,形成總規模達30000多畝生態經濟基地,為全鎮可持續發展增加了強大的後勁。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先後完成了羅倉路一期、二期工程,12.8km的路基基本實現了拓寬、取直、平整。順利完成了丹鄖路改造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已完成90%。程控電話和閉路電視小片網建設發展迅速,電話用戶突破1000戶,小片網已延伸至全鎮14個村場、居委會,移動公司在我鎮投資興建基站4座,信息基本覆蓋全鎮,極大地方便了民眾生產生活。教育教學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連續4年全市綜合評比第一。鎮村兩級醫療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新型合作醫療深入開展,參保率達到96%,有力保障了農民健康,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同時計生、綜治、武裝和民政工作也大步躍進,取得了可喜成效,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未來工作

白舸爭流,不進則退。2005年石鼓鎮決心以南水北調的上馬為契機,搶抓機遇,奮力推進農業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主要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大力推進優勢農業產業化,傳統農業生態化進程,堅定不移地走規模農業、效益農業、科技農業和生態農業之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基本目標;二是大力加快生態建設步伐,繼續完成6000畝的荒山造林,1000畝的石漠化治理的退耕還林任務,積極爭取白石河流域農業綜合治理的立項、開發工作,努力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建設與生態富民同步實施,實現天藍、山綠、水清、民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三是大力加強“口子鎮”建設,以丹鄖路改造為契機,突出“口子鎮”特色,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進一步美化集鎮環境,完善集鎮設施,提升集鎮功范,增強集鎮的親和力、吸引力、帶動力和影響力。努力將集鎮建設成服務配套,環境優美、人流物流匯集,活躍人民安居樂業的“口子鎮”。目前,集鎮降坡和改線工程已完成90%,集鎮居民拆遷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四是進一步開發挖掘旅遊資源,計畫對盤龍洞景區、紅廟溝烈士遺址兩處景觀進行包裝,向外推介。通過規劃開發,用5~10年的時間把石鼓這一景點儘快融入河南少林寺——香嚴寺——小太平洋——武當山黃金旅遊圈中,壯大旅遊產業,增加旅遊收入,把古老的石鼓建成鄂西北、豫西南邊區的明星新鎮。

文化旅遊

石鼓鎮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在這裡交匯,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在這裡融合。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極其豐富,雙龍峽景區風光秀麗,丹霞地貌神奇罕見,石林景觀鬼斧神工,玉皇頂冠赤獸遺址亞洲獨一無二,賈寨地主莊園、石鼓明清老街古樸優雅,劉秀在這裡首勝王莽、逐步建立東漢王朝的神奇故事傳誦至今,神龍傳說撲朔迷離。石鼓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丹江口市“以民為本,生態立市”的戰略,確立了“生態旅遊型邊貿口子鎮”的發展思路,緊抓境內豐富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拉動全鎮經濟發展。目前,雙龍峽旅遊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已經受到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丹霞地貌的發現、石鼓省級地質公園的申報,更是讓石鼓這塊神奇土地在沉寂數年後再次名聲大噪,吸引無數遊人前來觀光旅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