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村

石馬村位於杭州市西湖區留下街道西端。東與留下街道小和山社區相鄰,南為西湖區龍塢鎮,西為富陽市,北為杭州市餘杭州區閒林鎮。

基本信息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留下街道石馬村

石馬村位於杭州市西湖區留下街道西端。東與留下街道小和山社區相鄰,南為西湖區龍塢鎮,西為富陽市,北為杭州市餘杭州區閒林鎮。石馬村土地被徵用後,在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東側小和山下建設了農居點,村民集中居住。浙江省小和山高教園區建立後,石馬村的土地部分被徵用,浙江科技學院、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華強特殊教育學校先後入住,浙江省教育廳教師專用(經濟適用)房亦在該村原土地上建設。石馬村土地被徵用後,在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東側小和山下建設了農居點,村民集中居住。農居點內飯館、旅館、商店等眾多,消費者多為附近高校學生。

2、廣東徐聞縣西連鎮鎮石馬村

位於廣東湛江市徐聞縣西連鎮鎮境北部,西接金土村,東連龍耳村,南近英邱村,北靠流沙港,總面積2平方公里,轄石馬、下宮等2條自然村,村委會駐石馬村。全村耕地面積1146畝;有327戶2018人,勞動力1112個;農機總動力223千瓦;經濟總收入450萬元。主產珍珠、對蝦等。有完全國小1所。

?據說以前村前有一石其形如馬,稱石馬,因而定名為石馬村。村間廣植椰子、苦練、木麻黃。以漁業為主,附近海域盛產黃花魚、馬鮫、西刀魚、青鱗、對蝦及天然珍珠、海參等海產。石馬村全村1200多人,而耕地才700多畝,過去因人多地少和該村地勢高亢苦旱,作物多失收,所以石馬又曾是徐聞著名的貧困村。然而,近幾年來,石馬村卻在北部灣劃界和漁業資源枯竭的不利形勢下脫掉了落後的帽子,在逆境中創造奇蹟,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箱養魚致富村。

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石馬村位於流沙灣畔,沿岸淺海擁有可養魚面積多達5000多畝,海水養殖條件優越。然而長久以來,這裡除了傳統的海洋漁業外其海水養殖的資源優勢卻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發揮。2000年石馬村開始了規模化的網箱養殖,一開始有村民在石馬海域養殖了3萬多尾軍曹魚,由於石馬的水溫和條件適應,這些魚生長快、產量高,很快就吸引了台灣、日本、香港和韓國的魚老闆前來競相採購,產品供不應求。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石馬村的網箱養殖魚如火如荼,熱潮掀起的時候,一些民眾甚至將積存多年準備蓋房子用的錢都投入到網箱養魚中去。現在,石馬人除了自己養殖,村民們還經常到縣內各地、雷州流沙和外省的海南、福建、廣西等地聯繫魚老闆,併到各漁村設點代購。至去年底,石馬和附近的水尾、龍耳的網箱養魚發展到了100多戶300多萬尾,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純收入高的達20多萬元。目前,該地區已成為徐聞縣內最大的網箱養殖魚基地。在生態文明村建設中,石馬及附近各村的民眾們自籌資金60多萬元,建起了硬底化村道,並建起了漁港、球場、文化室、宣傳欄及開展節日籃球賽。展望未來,石馬人計畫以後再建設60個大型網箱,以解決附近漁民面臨的轉產的困難,將幫助更多的漁民民眾走上致富路。

3、陝西省蒲城縣永豐鎮石馬村

地處縣城正東34公里處,鐵鐮山環繞東南、西鄰洛河、北與該鎮楊溝、南永兩村相接。全村地勢東高西低,溝壑縱橫,地形地貌十分懸殊,屬洛河三級階地,農業生產條件十分惡劣。全村有兩個自然村,六個村民小組,401戶,1774人,其中勞動力978人,總耕地面積4288畝。為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依靠得天獨厚的石灰石資源,於1980年籌資興建了石馬水泥廠,1990年實行了股份制改造,現該廠已發展壯大為年產10萬噸水泥生產線,在該企業參與勞動力達300餘人。同時,帶動了運輸業、服務業的興起。參與運輸業、服務業人數達156人次,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年收入達3000元以上,占全村人均純收入的70%。同時解決了鄰近四個利富勞動力成百人各鄰村的運輸業,水泥編織袋行業成應運而生。企業以扶賤殘助殘為宗旨,妥善安置了本村及鄰近村組15%的殘疾人就業,使他們儘快能自立起來,走上富裕的道路。在支柱產業的帶動下,該村村民並不滿足現狀,積極籌劃發展以養牛、養豬、養雞為核心的養殖業,現已初具規模、相信養殖業將很快為廣大農民民眾收入增加另一特色產業。總之,永豐鎮石馬村村委會一班人正在按照黨的富民政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服務村民帶動鄰村共同走上富裕道路,使石馬村經濟能沿著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前進,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4、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石馬村

石馬村位於塘廈鎮最南端,與東莞市鳳崗鎮、深圳市觀瀾鎮接壤,總面積2.7平方公里,有4個自然村,常住人口460人,外來人口5000多人。該區交通便利,廣深鐵路、塘天公路穿區而過,距東莞鳳崗海關僅8公里,距梅觀高速公路出入口僅5公里。距莞深高速公路入口也只有9公里,天堂圍火車站就設在該區中段。村內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將全村鄉村土地使用與工業區之間連成一體,形成整體規劃建設道路的交通網路。水、電資源充足,自來水不但連線了塘廈鎮自來水公司,而且還連線了鳳崗鎮天堂圍自來水廠,兩者交替使用,確保不會由於停水而影響企業的生產。村委會下屬的職能部門齊全,創造了一個環境優美,治安良好,設施完善配套的投資環境。1、外經辦主要負責辦理工廠的立項、營業執照、消防、處理海關業務、勞工糾紛;2、電管所主要負責辦理工廠用電的報裝、安裝及維修;3、水管所主要負責辦理工廠的消防用水的報裝、安裝及維修;4、治安隊有15多名專業治安人,24小時負責全村的治安工作,確保村內所有人員及工廠的人身和財產安全;5、電話代維站主要負責辦理工廠電話的報裝、安裝及維修;6、環衛所主要負責工廠道路、村道、綠化的環境衛生;7、郵電所主要負責代辦匯款、收寄包裹、信件、郵遞業務等;8、石馬國小(內設有幼稚園)擁有完善的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為教育下一代而貢獻。改革開放以來,石馬村抓住機遇,發揮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積極拓展港、台及海外的貿易往來,先後開發三個有一定規模的工業區,截止2001年10月,石馬村已引進外資、三來一補和民營企業共25多家,主要生產包袋、腳踏車配件、藤製品、電池、辦公自動設備等,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5、廣東省白雲區新市鎮石馬村

白雲區新市鎮石馬村植桃已有二三百年歷史。40年代以前,以采果為主,這裡出產的桃個頭不大,皮色綠白,中縫線附近有胭脂紅斑點,果味清甜爽脆,桃味濃郁,在港澳同胞中享有盛譽。40年代以後,從芳村西沼引種觀賞桃花,由於石馬地處流溪河畔,土地肥沃鬆軟,宜於桃樹生長,故桃花越種越艷麗,逐步成為廣州迎春花市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石馬桃花含蕊多、色彩鮮、花期長,宜於瓶養。每近春節,買一株蓄勢待發的桃花,把盎然的春意帶回家,並借它表達對新一年的美好的祝願,已成為廣州市民的一種習俗。由於種桃花周期短,收益大,所以漸漸取代了石馬甜桃的位置。現在,種植桃花已不限於石馬村,鄰近的清湖村也種植了幾百畝。隨著近年大規模的廠房建設,耕地逐漸消失,到現在(2010)桃花的種植面積已不到原來的五分之二,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要看真正的石馬桃花,就只能到桃花公園去看了。

6、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長秋鄉石馬村

石馬村位於長秋鄉東北部,是蒲江入長秋境內的第一村。村轄12個村民小組,農戶338戶。總人口1041人,黨員52名,勞動力537人。村幅面積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31畝,果園面積1100畝。主要支柱產業是養殖業和種植業。年產各類水果450萬公斤,其中柑桔400萬公斤。村內道路、水利、村民住房、農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徹底改造,“鄉村之旅”已開始打造,休閒、娛樂、就餐場所正在形成。

7、安徽省滁州市南譙街道辦事處石馬村

滁州市南譙街道辦事處石馬村位於滁城北郊,西至京滬鐵路,東到清流河,北與沙河鎮九面塘村相鄰,滁州北環路東西橫穿石馬村。該村十九個村民組,4100多人口,其中勞動力有2500人,土地3100畝,其中1200畝屬於蔬菜基地,1900畝是肥沃的糧田。共產黨員92人,黨小組7個,其中女性黨員13人,高中以上文化有24人,正在培養的積極分子5人。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