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背村[山背村]

山背村,原名“三杯”,因神話傳說而得名,位於漵浦縣葛竹坪鎮,緊鄰虎形山,一片田園風光。

然而,這個村莊並未因景色宜人而聞名,卻因雷擊的常常光顧而廣為人知,所以又被稱為“湖南雷擊第一村”。20多年來,全村先後200多村民遭雷擊,死亡11人。現在,雷電一來,全村人的神經立即緊繃。

雷擊原因

“山背村位於雪峰山脈,村民的房屋一般都建在海拔600-1200米的半山腰上,這裡常年雲霧不斷,是一個容易形成雷電的地區。”湖南省氣象局防雷中心聯合省氣象學會、省科學技術協會專家來到山背村把曾經發生過雷擊的地方一一進行標識後發現,雖然同處在雷雨區,但是偏偏只有處於半山腰的山背村雷電傷人事件不斷。

專家觀點

地下有金屬礦?

為什麼山背村會招來如此多的雷擊呢?一時間專家們的看法不一。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怪現象,很可能這裡的地下有金屬礦藏。”根據多次的實地探查,湖南省氣象學會秘書長羅端明發現,過去這裡採過煤,並伴生有鐵礦,容易導電。

羅端明認為,山背村年年發生雷擊事故的重要原因是地質構造複雜,地下有引雷的金屬及非金屬礦藏的可能性很大。“每次這裡閃電瞬間產生的電壓可達3萬伏,電流強度可達5萬安培,半徑5米內的所有物體都會被電流擊穿,因為金屬礦藏是一種極好的導體,很容易吸引雷電。”

梯田引發雷擊?

湖南省防雷中心專家曹俊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曹教授認為,山背村有大量的梯田,而這些梯田是雪峰山區面積最大的一片。在海拔落差1400多米的山坡範圍內,梯田遍布山野,有的多達800多級。雨水季節,水順著水溝流入梯田,然後逐層下泄,直至匯入江河。山背村於是被層層疊疊的梯田所包圍。由於水也是一種導體,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較大時,也很容易吸引雷電。

曹教授進一步解釋說,大片的水性的梯田可以形成充足的水氣,如果有熱力的作用,動力的抬升,反正不管是大的系統還是具體產生對流的系統,在這個地方容易產生一些對流雲。有水作良導體,再加上對流雲的出現,就意味著雷暴的發生。

地形導致雷暴?

就在專家們為山背村的雷電困惑不已的時候,湖南省防雷中心主任徐永勝查閱了歷年的氣象觀測記錄後發現,山背村全年至少有兩個月以上的雷雨天氣。“夏季,在整個湘西地區雷暴經常發生,但卻很少像山背村這樣持續如此長的時間,這十分奇怪。”徐永勝觀察了整個山背村的地形後,有了一個重要的發現。這裡的地形極像個漏斗。不論從哪個方向進來的系統,都在這個地方。朝著迎風坡,它都會加強。

徐主任分析,山背村正好處於一個類似於“鐵鍋”的山坡之中。風從任何一個方向過來,都要經過山背村,風速愈大,遇到陡峭山坡時,抬升力就愈強,雷暴就更容易發生。雲層中的雷電立即釋放出現薄而透明的電光,又名光梯。它們會在雲層中以百萬分之一秒的速度穿梭而過。光梯偶爾會離開雲層,跳到地面上,這就很容易與山坡上的電線桿發生接觸。強大的電流就會奔流而下。

談雷色變

一家三口同遭雷擊

聽說專家們來了解村里常常遭雷擊的事情,很多村民特地跑來“訴苦”,希望專家們了解雷擊給這個村莊帶來的創傷。

火球落地留下大坑

“我家門前的空地上被雷擊出了一個大坑。”山背村村民楊江清告訴記者,今年8月1日,雷電在他家門前的一塊自留地上劈開了一個洞。說完,他領著我們來到屋前,只見一個1米見方的水坑仍然清晰。

楊江清說,當天凌晨7點左右,又是下雨又是打雷。為了防雷,他連忙趕到廚房去拔插頭,突然聽到“轟”的一聲,一個火球從屋頂飛過,直擊門前的玉米地。“當時,我嚇得坐在了地上,生怕火球擊中房屋。”楊江清告訴記者,那天除了留下那個坑外,屋後的一棵大槐樹也被擊中。

夫妻遭雷擊一死一傷

“我幸運的撿回一命,可是老伴卻永遠的離開了。”想起三個月以前的那段可怕經歷,村民王月蘭的臉上滿是驚恐。

“村里農忙時,經常是天一亮就去幹活,那天早上6點,我和老伴鄧宜青趕到位於山腰的水田邊,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風也開始變大。就在我們收拾衣物,準備去躲雨的時候,突然感覺身上一麻,眼前一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王月蘭回憶說,不知過了多久,她被大雨澆醒,艱難地睜開眼睛,發現老伴倒在不遠處,一動不動。“我知道是被雷擊了,爬到老伴身邊,拚命地搖他,但他沒一點反應。”

一家三口同遭不測

“就在你們來的前一天村里還發生了雷擊事件。”山背村黨支部書記胡家從告訴記者,這次一家三口差點遭遇不測。

在村支書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村民舒乾江家。“昨天下午2時許,父母都在二層樓房的樓頂收蘿蔔乾。半個小時後,天空突然一聲巨響,一道閃電划過,樓上傳來一聲悶響。”舒乾江的大兒子舒小虎告訴記者,當他爬上樓梯時,見父母倒在地上,就用手去拉母親,這時,又一道雷電擊來,他渾身一麻滾到二樓樓梯間上,左手被燒得發黑。

“幸運的是,他們一家三口事後都被搶救了過來。”胡家從告訴記者,像這樣的雷擊事件村子裡已經數不勝數了。由於頻頻發生雷擊事故,村民真有點談“雷”色變。白天打雷下雨的時候,村民不敢外出;晚上打雷時,村民不敢開電燈、看電視和打電話。據山背村民統計,自1976年到2000年有記錄的雷擊事件就有300多次,其中200個村民受傷,11人死亡。

預防雷擊

山背村頻頻遭雷擊的情況已經引起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書記張春賢日前親自批示,撥出防雷專款,幫助山背村購買安裝避雷設備,徹底解決雷擊問題。
此前,湖南省氣象局遵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組織湖南氣象雷電防護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們到山背村進行了近一個月的防雷減災科學調研工作,為山背村防雷減災工作提出了科學的建議與措施,並協助漵浦縣各級黨委、政府為山背村落實防雷減災措施,使山背村的防雷減災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年底前,山背村的800多戶村民家中將全部安裝防雷裝置,村國小、村委會等較大建築上更換更大的引雷針,為保證全村的安全,我們還計畫在山背村的山坡上修建一座大型避雷塔,徹底讓小山村告別雷擊。”漵浦縣委書記周輝表示,防雷不是簡單的工程,山背村要減少雷電災害性天氣造成的損失,還要從村民建房初期的規劃著名手,建房時就將安置避雷設施考慮在內,後期進行科學防雷,只有這樣才能讓山背村遠離雷電的傷害。

“山背村是漢、瑤混住村,擁有瑤族人口200人,一直堅守著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雷擊問題解決以後,如果在此注入現代文明、古樸的瑤山文化將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周輝滿懷希望的告訴記者。

寫的不錯啊

有道理;i

明白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