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胡同

石頭胡同

石頭胡同是一條上百年的古老街巷,明代就已存在。

石頭胡同地理位置
石頭胡同是一條上百年的古老街巷,明代就已存在。明代修建城牆,皇宮所用石料曾存放這裡,故名石頭胡同,至今未改。
石頭胡同舊時還是妓院集中地,為“八大胡同”之一,有詩道:“八大胡同自古名,陝西百順石頭城。”石頭城指的就是石頭胡同。

歷史

石頭胡同胡同一角

國有國史、人有一生、胡同也有胡同史。先說石頭胡同的北部,北部的開口在鐵樹斜街上,由這兒向東是觀音寺,向西北是櫻桃斜街。石頭胡同也是八大胡同中重要的一條,但主要是二等妓院與書館還有三教九流,走車販賣之類的為主。北口路西的3號有一座建於民國時的小平房,民國時期是一家小百貨店,六七十年代開過一家北京豐光公司,好像這是一家國營公司。緊靠這個小房的是一座建於八十年代的三層水泥樓房,這座樓的前身是全國聞名的大北照相館的前身,現在國家每有大型活動,遇有幾千人的合影還要大北照相館完成,而大北照相館剛開始時則與眾多小照相館一樣興辦於民國初年,那時在這一帶有很多與它一樣的規模、一樣的經營方式的照相館,只是大北的掌柜具有超前意識,花巨款從國外購進了大型轉機,可以轉180度,所以民國時的國民會議都要請大北,這一下大北就與眾不同了,直到五十年代它遷到大柵欄再遷到前門東側。

介紹

石頭胡同門前的石墩

石頭胡同在上世紀70年代時全長448米,寬5.9米。門牌:1-129號,2-80號。現在因為修兩廣路拆除近30米。胡同內原有望江會館、盂縣會館、嚴陵會館、龍巖會館。

福建龍巖會館:坐落在石頭胡同,有大小房屋18間。為龍巖一煙商捐助,是龍巖舉子晉京駐足之地。民國五年,因石頭胡同是妓院集中之地。以議員連賢基為代表的會館委員會,提出集資賣舊買新遷館別移。此主張得到了龍巖中學、龍巖商會等70餘家的支持,購得賈家胡同房屋一處共42間,龍巖會館遂遷至新址。

清嘉慶年間,安徽嵩祝戲班進京後曾駐此胡同內。舊時胡同里五行八作俱全,從北向南有大北照相館、西醫診所、大陸戲園、三合成書茶館、祥聚公餑餑鋪、大昌油鹽店和酒館、大煙館、白面房、當鋪、棺材鋪等,南口路東是恆慶澡堂子。清代至1949年,這條胡同還是二等妓院的集中地。關於這些妓院的名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金福院、連升院、懷春堂、翔瑞院、鳳翔院、富升樓等12戶;一種是桂香班、貴連班、品樂茶室、榮華樓、玉樂茶室、慶華茶室、三福班、天升樓、蕊芳園、艷春班、貴福茶室、元春班。不過後者較可信。

曾有著名藝人回憶說:“我們師徒三人去串妓院賣唱,從天橋福長街二條到石頭胡同,進南口串起來。每到一家,先從背上將師兄放下,老師拉京胡,師兄拉二胡,我打板,拉個‘小開門’或是‘夜深沉’。接著,我拿著劇目到各屋裡問問:‘老爺,您聽哪段二黃嗎?’每個院都是這樣。從石頭胡同中間往東,經王廣福斜街博興胡同大李紗帽胡同、小李紗帽胡同、火神廟夾道,再往西往返石頭胡同,一直串到午夜回家,基本上每天如此”。

94號是評劇公會的所在地。1956年,撤銷“評劇公會”,成立“北京市評劇工作者聯合會”,會址遷至櫻桃斜街。

94號後來又改為旅店業公會。現為民居。

1952年在這條胡同中還成立過北京實驗評劇團,有演員95人。現已改建它用。

余三勝故居,位於石頭胡同61號,三進院落,前院東房3間,大門道直通北遊廊,西房3間;中院上房(西房)3間半,帶前廊,北房、南房各2間;南跨院設南房3間。現為市文化局所有的民居。

值的一提的是曾住37號的張二奎。張二奎(1814~1860)是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又名士元,原籍河北衡水,幼時隨父經商來京,嗜愛戲曲。二十餘歲時曾任工部都水司經承。常以“票友”身份在和春班客串演出。張二奎因觸犯規定而被革職,為了生計,他正式下海搭和春班演出,後入四喜班。1845年成為四喜班主演和領班人。鹹豐年間自組雙奎班。

張二奎在北京的故居有兩處,一處位於永定門大街路東之忠恕里;另一處就在石頭胡同39號,院內有東、西房各2間及南房1間,大門坐西朝東,現為民居。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