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褐斑病

石竹褐斑病

石竹褐斑病,學名:Dianthus chinensis L.,別名:石竹子花、十樣景花、洛陽花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石竹科多年生草本。用全草或根入藥,具有清熱利尿、破血通經之功效。生於山坡雜草叢中,也有栽培,中國皆有分布。

病害症狀

為害葉片、莖和花梗。葉片染病生近圓形或長圓形小斑,中間灰白色,邊緣具1圈褐色環,略隆起,外圍呈灰白色,最外緣呈淺綠色水漬狀暈圈,大小0.2-0.5mm。病斑可相互融合,葉片乾枯。莖部染病產生梭形長條斑。花梗染病花提早萎凋。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黑色霉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特徵

Cladosporium echinulatum (Berk.)de Vries稱芽枝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欖褐色,不分枝,大小150-200×8-10(μm),呈屈膝狀,孢痕明顯。分生孢子圓筒形,末端鈍圓,單生或呈短鏈狀著生,直或略彎,淺褐色,具隔膜2-3個,表皮密生細刺,大小30-50×7.5-13(FLM)。有性態為Mycosphaerella dianthi (Bort)Jorstad。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每年7月開始發病,8-9月易流行,栽植過密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光。
2、秋末冬初認真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以減少菌源。
3、發病初期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