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氏蜜環菌

奧氏蜜環菌

奧氏蜜環菌(Armillaria solidipes)是泡頭菌科(Physalacriaceae)的一種真菌。它是美國西部最為常見的蜜環菌(Armillaria mellea)物種。它棕色的顏色,菌蓋上相當明顯的鱗,和菌柄上發達的菌環使它很容易跟其他蜜環菌區分。奧氏蜜環菌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活生物體。在俄勒岡州,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超過2400歲,占地超過8.8平方公里的樣本。20世紀九十年代,在中國的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也發現了該菌。奧氏蜜環菌對很多商業林木有很強的致病性。

基本信息

命名

奧氏蜜環菌之前學名叫做(Armillariaostoyae),由亨利·羅馬格尼斯在1970年命名,直到2008年的一篇文章指出它其實已在1900年由查爾斯·霍頓·佩克以Armillariasolidipes(solidipes意為實心柄)的名字給出描述,而這比亨利·羅馬格尼斯要早很多年。中國學術界則沿用了Armillariaostoyae的譯名奧氏蜜環菌。

形態描述

奧氏蜜環菌奧氏蜜環菌

菌蓋肉質,寬2.5-5厘米,凸形,平整,無毛,茶色或黃棕色,乾燥時微發紅。菌肉為白色。菌褶相距很近,聯生(adnate)或稍向下沿菌柄延伸(decurrent),白色。菌柄長10-25厘米,厚6-12毫米,結實,實心,顏色跟菌蓋相近。孢子印為白色,孢子成橢球形或卵形,大小5.7-7×8-11微米,光滑,非澱粉質。擔子體為棒狀,帶四個孢子,有些有鎖狀連線。奧氏蜜環菌主要在地下生長和散布,所以從地面上看它生物體的大部分都不可見。只有在秋天,當它結出蘑菇的時候,才給出地下生物體存在的可見證據。在某些地區,由於對土地和養分的競爭較少,這種生物體可以長得十分巨大。它的菌絲攻擊樹木的邊材(樹皮和心材之間)並且能以黑色根狀菌索(rhizomorph,類似植物的根)的形式在樹皮下或樹木間延伸很長的距離。

棲息地和分布

奧氏蜜環菌子實體通常在九月到十月中旬可以看到,少數單生,多叢生在爛木片,死樹樁,死樹,死樹根,老樹和健康的樹根上。奧氏蜜環菌能在樹幹或樹根的皮下形成大量的根狀菌索進行腐生生活。菌索扁平成帶狀,顏色呈暗棕色到黑色,有很多分枝。奧氏蜜環菌北美分布很廣,它在喀斯喀特山脈以西森林中的硬木和針葉木上都很常見,在歐洲很多地方也有發現。其中在美國俄勒岡州馬盧爾國家森林(MalheurNationalForest)發現的菌群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占地8.9平方公里,估計年齡達2400歲,總質量可能高達605噸。如果這個菌群被認為是一個統一的生物體,那么它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生物體,在占地面積上超過了猶他州的美洲山楊“潘多”。20世紀九十年代,在中國的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以及日本也發現了奧氏蜜環菌。

發現

奧氏蜜環菌奧氏蜜環菌

這個學名為奧氏蜜環菌(Armillariaostoyae)的巨型真菌是在1998年被發現的,它的出現刷新了世界最大生物的紀錄,而在此前,人們公認世界最大的生物是33.5米長、200噸重的藍鯨。按照生長速率估計,這個巨型蘑菇是年齡應該為2400歲,但科學家猜測,它的實際年齡可能有8650歲――地球上年齡最大的生物之一。
一個由森林學家組成的團隊在俄勒岡州東部統計致病真菌的數量時,意外發現了這個體積超大的“蘑菇”。他們採集了一些樣品,與實驗室培養的真菌比對,看它是否由多個相同的個體組成,並用DNA指紋技術分析它的遺傳性質,確定組成它的每個成員的大小。
奧氏蜜環菌是造成桑根朽病(armillariarootdisease)的直接原因,美國個加拿大的很多松樹就是生了這種病,慢慢枯朽而死。一般說來,真菌會沿著樹根生長,伸出菌絲並分泌很多消化酶。但奧氏蜜環菌有獨特的生長方式:延伸菌根,連線食物源與菌體,然後迅速向外生長。
優勢基因的結合,再加上穩定的環境,使得這種巨型真菌可以在幾千里保持活力。加拿大生化學家梅龍·史密斯(MyronSmith)說:“奧氏蜜環菌確實是一種稀奇的真菌,總的來說,憑藉強大的菌絲網路,它可以長得無限大。”蜜環菌得名的原因是,它們具有黃色的圓蓋和帶有甜味的菌體。實際上,科學家首次發現巨型真菌實在1992年――一種學名為Armillariabulbosa的真菌占地15公頃。

梅龍·史密斯曾在多倫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和同事是在一個闊葉林里發現15公頃大的真菌的。史密斯回憶:“我們當初並不是為了發現什麼奇異的東西,只是為了觀察不同的真菌,然後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鑑別不同種類的真菌。”
後來,史密斯利用最新出現的生物技術,比對了多個真菌的基因後,他發現,闊葉林中的Armillariabulbosa真菌竟有1500多歲,重量至少不下100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生物學家拉·克羅斯(LaCrosse)說:“人們知道這些真菌很大,卻不知道它們為什麼能長這么大。在真菌學史上,rmillariabulbosa絕對是最大的一種真菌,而且可能會永遠保持世界最大生物的紀錄。”
但很快,科羅拉多大學的特里·肖(TerryShaw)又在威斯康星的西南部發現了更大的真菌――一種奧氏蜜環菌,占地600公頃。2003年,又一位美國科學家發表報告稱,他發現了2384公頃大的真菌。
這些超級真菌的出現,讓人們重新開始討論一位問題:是什麼組成了這些巨無霸?美國科學家沃爾克說:“巨型生物都由相同遺傳性質的細胞組成,它們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執行一些複雜功能。”藍鯨、超級真菌、6615噸重的歐洲顫楊都符合沃爾克對超大型生物的定義。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平常吃的蘑菇也是一種大型生物:一個農場每年可以收穫幾十噸蘑菇,但這些長在塑膠蓬中蘑菇,都具有相同遺傳性質! 沃兒克說:“實際上,對於真菌而言,體積巨大是一種很平常的事情。只是人類從未發現這一點。”

年齡

按照生長速率估計,這個巨型蘑菇的年齡應該為2400歲,但科學家猜測,它的實際年齡可能高達8650歲——所以它也可能是地球上年齡最老的生物之一。
而目前地球上最大的植物則是美國加利福尼亞紅杉國家公園中一棵綽號“謝爾曼將軍”的巨大美洲杉了,它的樹幹體積約有1500立方米。地球上最高的樹同樣生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這棵綽號“亥伯龍神”的紅杉高達115米,此前地球上只有另一棵已經倒掉的桉樹的高度曾經超過它,那棵名叫“羅賓遜”的桉樹曾經長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的波波山,它在1889年被人發現時,高度達到143米。專家相信,從理論上說這幾乎是一棵樹木能夠長到的極限高度了,因為再高的話,高處的樹葉就很難通過毛細管作用從根部往上吸水了。

致病性

奧氏蜜環菌奧氏蜜環菌

奧氏蜜環菌對很多商品軟木(花旗松,冷杉,異葉鐵杉)有很強的致病性。奧氏蜜環菌的致病性根據樹木的不同年齡和位置有所不同。10歲以下的年輕針葉樹更容易感染並導致死亡;20歲及以上的植株死亡率則很小。在內陸地區,奧氏蜜環菌病害更常見,但在沿海的針葉林,病害一旦發生往往比較劇烈。

診斷

如果樹木出現以下特徵,則可診斷為感染了奧氏蜜環菌:
●樹木底部流出松脂
●樹冠變稀或變成黃色或紅色
●松果產出減少
●樹皮下有白色菌絲
●有黑色根狀菌索穿透根部表面
●秋季樹的底部附近會出現蜜色蘑菇

治療

蜜環菌可以存在於樹樁中達50年之久。化學藥物不能徹底根除真菌,並且也不經濟。治理根部疾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辦法是在最後收割木材後重新種上在當地抗病性強的樹種。需要注意的是,樹種的抗病性根據地域的不同會有差異。病源周圍15米以內的樹木都應該砍掉,易感樹種則應該種在病源30米以外的地方。

傘菌目

傘菌目又名磨菇目,是傘菌綱的一目。本目包含33科、413屬和13233種。本目所包含的種類廣泛,從最常見的洋菇,致命的毒鵝膏和有迷幻性質的毒蠅傘,到可發光的發光類臍菇都是本目的種類。
域: 真核域 | 界: 真菌界 | 亞界: 雙核亞界 | 門: 擔子菌門 | 亞門: 傘菌亞門 | 綱: 傘菌綱 | 亞綱: 傘菌亞綱 | 目: 傘菌目
側耳科 | 裂褶菌科 | 蠟傘科 | 口蘑科 | 鵝膏菌科 | 光柄菇科 | 蘑菇科 | 鬼傘科 | 糞銹傘科 | 球蓋菇科 | 絲膜菌科 | 銹耳科 | 粉褶菌科 | 網褶菌科 | 鉚釘菇科 | 牛肝菌科 | 紅菇科 | 傘菌科 | 小脆柄菇科 | 羽瑚菌科 | 珊瑚菌科 | 靴耳科 | 掛鍾菌科 | 皮革菌科 | 牛舌菌科 | 軸腹菌科 | 馬勃科 | 小皮傘科| 炫藍蘑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