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磺鎮

石磺鎮

石璜鎮位於嵊州市西部,地處西白山東麓,東南緊鄰長樂江,西面毗鄰諸暨市,北鄰竹溪、王院、崇仁,東連甘霖,西南接雅璜、通源、長樂,距市區17千米。

石磺鎮范油車村小康示範村建設石磺鎮范油車村小康示範村建設
宋末元初,散居在不同地點又不通譜的三位王姓人王御隆、王萬九(王羲之後裔)、王惟承先後從鄞縣、新昌澄潭來到當時嵊縣羅松鄉斷金里,分別在塘門裡(今石一村)、九公巷(今石二村)、牆弄門(今石三村)落基,帶領子侄生息繁衍。因其“地廣饒、高且爽,其土肥沃、厚且夷,山川環抱,其形勝壯麗甲於一邑”,到此地居住的人越來越多,漸成一鄉中最大的村莊。後以“磐石相安”之義,名其地曰“石王”,此後又以壁玉之義,易“王”為“璜”,即“石璜”。從南宋至清末600餘年裡,石璜為羅松鄉的一個轄村。宣統三年(1911)羅松鄉更名為輔仁鄉。1950年5月設立石璜鄉,1956年3月白竹、丁家、樓家鄉的大部分和剡源鄉的一部分併入石璜鄉,4月,分設石璜鎮,10月又併入石璜鄉,1958年10月,為長樂人民公社石璜管理區。1961年11月為石璜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設石璜鄉。1984年1月,建石璜區,下轄石璜、鎮基、雅璜、通源鄉。1985年8月,石璜鄉改為建制鎮。1992年5月,撤銷石璜區,原鎮基鄉(11個行政村)併入石璜鎮。(摘自《嵊州市志》)
2006年,全鎮面積62.39平方千米,人口29417人。轄1個居委會、54個行政村:大曬場居委會、石璜一村、石璜二村、石璜三村、石璜四村、金盤村、溪口村、樓家一村、樓家二村、樓家三村、東范村、下村村、相家村、廟下坂村、沈村村、王儀堂村、後白竹村、前家坑村、袁家村、新沃村、雅城村、天星村、趙宅村、堰底村、寺新村、溪東村、上村村、丁家村、溪西村、夏興村、蔡墅村、范油車村羅松村、朱村村、前白竹村、相家亭村、新塘村、張家山村、下方山村寺根村何家莊村、唐家灣村、三溪村、俞八路村、大灣山村白嶺村王東山村、下三溪村、宣家崗村、徐家培村、葛村村、梅溪村、方潭村、廿畝頭村、張范村。政府駐地鎮東路19號。
2007年,石璜鎮由原來54個行政村調整為17個行政村。
1.石璜村:由原石一、石二、石三、石四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984戶、2552人口,總區域面積1.7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石二村。
2.徐家培村:由原徐家培、宣家崗、葛村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66戶,1374人口,總區域面積9.86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徐家培村。
3.三溪村:由原三溪、下三溪、梅溪、大灣山、俞八路、方潭、白嶺7個村合併組成。總計603戶,1627人口,總區域面積10.85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三溪村。
4.向陽村:由原寺新、唐家灣、王東山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227戶,596人口,總區域面積5.6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寺新村。
5.溪西村:由原溪西、廟下坂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595戶,1629人口,總區域面積6.56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溪西村。
6.堰底村:由原堰底、下方山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04戶,1150人口,總區域面積1.9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堰底村。
7.朱村村:由原天星、朱村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22戶,1325人口,總區域面積3.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朱村。
8.羅松村:由原羅松、廿畝頭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318戶,905人口,總區域面積2.1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羅松村。
9.寺新村:由原寺根、新塘、新沃、張家山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621戶,1703人口,總區域面積1.9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新沃村。
10.白竹村:由原前白竹、後白竹、前家坑、相家亭、袁家5個村合併組成。總計803戶,2429人口,總區域面積2.5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前白竹村。
11.雅宅村:由原趙宅、雅城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696戶,1979人口,總區域面積2.3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趙宅村。
12.何家莊村:由原何家莊、王儀堂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52戶,1244人口,總區域面積1.0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何家莊村。
13.夏相村:由原上村、下村、相家、張范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586戶,1577人口,總區域面積1.9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上村。
14.丁家村:由原東范、丁家、夏興、蔡墅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530戶,1580人口,總區域面積1.7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丁家村。
15.樓家村:由原樓一、樓二、樓三、溪東、溪口、金盤6個村合併組成。總計906戶,2494人口,總區域面積19.0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樓二村。
16.沈村、范油車等2個行政村其規模和村名保持不變。本文引用地址:行政區劃網 http://www.xzqh.org/html/zj/0683_766.html

附:石磺的英雄主義與書生情懷

石璜鎮是浙東一個中等鄉鎮,全鎮花木蔥鬱,猶如一個沒有圍牆的大花園,石璜鎮的許多人現在還依舊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日子過得悠然而恬靜。但人們無法忘卻的是,當時間上推50~100年,在這裡出現的英雄主義和書生情懷曾震動了整個浙東地區。

“石璜繳槍”有關資料“石璜繳槍”有關資料
“石璜繳槍”有關資料
上篇:石璜的英雄主義
英勇抗清的白竹武裝
1907年11月,石璜的古道上,一個披著秋日殘陽的身影匆匆而行。他叫竺紹康,是辛亥革命時期三大革命團體之一的光復軍的首領之一。這一次,竺紹康喬裝打扮由滬到嵊,召集了王金髮、張紹良、裘文高等18人,在甘霖鎮張紹良家秘密開會,決定了在石璜白竹村揭義旗武裝抗擊清軍的軍事計畫。
具體方案確定後,11月21日(陰曆十月十六),已加入光復會的嵊西烏帶黨首領裘文高率仙居義軍200餘人,再加上另外一些人,一共有280餘人聚集到石璜鎮白竹村,並在白竹村裘氏家廟(蘇公廟)設指揮所,抗擊已到達前家坑村(離白竹村300米)清軍駐嵊綠營管帶(相當於現在營長)劉慶林率領的200餘名清兵。
11月21日午後3時,雙方激戰了近1小時許,不分勝負。傍晚時分,當裘文高發現靠蠻打無法取勝時,便下令息戰,另謀良策,以便智取。劉慶林見義軍撤退,以為息戰,便傳令清軍準備晚餐。正當清軍就餐時,裘文高帶領的10多位義軍穿上了清軍友軍鄉團服裝,繞過白竹村,潛入了清營,並令人通報說是鄉團援助。清軍管帶劉慶林不知是計,便領人引見。裘文高一行見到劉慶林時,突然拔出槍向劉慶林射擊,劉慶林負傷後逃入後室,從後門逃竄。但逃出不遠,就被裘文高率領的義軍撲殺,最後他的頭被義軍砍下,懸頭於樹上。在撲殺劉慶林的同時,義軍還焚燒了清軍駐在地,清軍頓時大亂,義軍全線猛攻,撲殺了大批清軍。
第二天,駐新昌的清軍趕到支援。裘文高由於勢單力孤,便率部退入東陽,由於已達到震懾清軍的目的,進入台州仙居後,義軍便被裘文高遣散。後來,裘文高在清政府高額懸賞、嚴令通緝下,在1909年5月10被捕,5月22日英勇就義。
這次白竹抗清戰役,雙方都有200多人參戰,義軍殺死了清軍包括管帶劉慶林等10多名綠營兵。據相關資料記載,這次裘文高武裝抗清是1907年繼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秋瑾被捕就義於紹興軒亭之後,第三件震動江浙的事變,在光復會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白竹武裝抗清是光復會在我市組織發動的規模及影響最大的反清會黨起義,牽制和削弱了清軍,有力地打擊了封建地方勢力。同時,裘文高白竹抗清所表現的不畏強敵、英勇作戰的精神,反映了我市的強悍民風。
石璜繳槍發生地石璜繳槍發生地
石璜繳槍發生地
血火洗禮的石璜繳槍
那是一段硝煙瀰漫的歲月。1946年11月,抗日戰爭已勝利,國共兩黨談判破裂,解放戰爭即將打響,為了爭取主動,中共金蕭地區特派員馬青決定在嵊西奪槍成立武工隊。
11月19日晚上,在暮色蒼茫中,馬青集合了應飛、周芝山所率的兩支武工隊,在嵊西地下黨員錢章超、周德偉等人協助下,再加上時任輔仁鄉(現在石璜鎮)自衛隊分隊附的齊昌瑞內應配合,共46人參加這次行動,一舉解除了駐在石璜關帝廟、聯保辦事處的輔仁鄉自衛隊武裝,繳獲機槍3挺、步槍35支、短槍11支及彈藥數擔。石璜繳槍成功後,經整頓,還動員一批青年參加革命,以這些收繳的武器為基礎,於同年12月成立了會稽山抗暴游擊隊,隊長為周芝山,指導員為呂俠男,後來,這支游擊隊發展成為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游擊隊(師級)。
石璜繳槍是浙東解放戰爭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是解放戰爭時期浙東革命武裝鬥爭最早的一次行動。我黨武裝在浙東主動出擊的第一槍,為浙東遊擊戰爭的發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下篇:石璜的書生情懷
書香遠播的輔仁書院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對聯是明朝顧憲成主持的東林書院的寫照。在石璜鎮的歷史上,也曾經有這樣一個書院使石璜的書香遠播,而且還培養了大批人才,這個書院就是石璜歷史上有名的輔仁書院。
輔仁書院建於1788(即清乾隆五十三年),是我市建立最早的書院。這一年,石璜鎮寺根村的大仁寺和尚為爭奪300多畝寺里的田產起了糾紛,便請當時縣太爺唐仁埴前來處理,唐仁埴作了明斷:“僧爭產,公析為三:一建造輔仁書院,二作鄉試會試費用,其餘歸寺院裡的和尚。”由於這個方案從人本出發,唐仁埴一經提出,大家都同意了。
不久,占地面積達100畝的輔仁書院在大仁寺東側建成,書院共有房子40間,並對來書院學習和進修的人發膏火費,即相當於現在的津貼。
在輔仁書院(1788~1906年)存在的100多年書院史中,曾有過兩次振興發達時期:一次是道光年間至鹹豐初年,當時由著名舉人錢錦山在書院任主講,錢錦山面對書院房屋年久失修、棟宇毀頹、宮牆斑駁的情況,他便設法募集資金重建書院。數年以後,於鹹豐四年(1854年)完工,書院面貌一新,吸引了很多人在此修學。另一個發達時期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舉人周錫璜掌教書院,他注重教學質量,百里內外學子都慕名而來,書院因此盛極一時。
輔仁書院存在期間,曾培養了大批人才。在1991年出版的《嵊縣教育志》所載的44個從古到今教育界公認著名人物中,曾在輔仁書院修學的人數達到11人,占比25%。
輔仁書院在1906年停辦後,改稱輔仁高等國小,1911年之後改稱為輔仁鄉中心國小,直至建國前夕仍有六個班級,300多學生。儘管輔仁書院在100多年前已停辦了,但其影響非常深遠,因為輔仁書院的存在,石璜鎮的名字曾一度由羅松鄉改名為輔仁鄉,這個名字一直從1911年使用到1949年,這寄託了當地人們對教育事業的崇敬之情。
因材施教的清波中學
清波中學由白竹村裘沖曼先生(1890—1942年)於1925年8月創辦,它算得上由嵊州人開辦最高、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私立中學,在其辦學期間,培養了大批人才,同時也以因材施教而著名,這樣的教學理念,即使在現在也還是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上世紀20年代,裘沖曼任浙江省陸軍測量局三角科長(後任局長,測量總局測量監少將技正),在內憂外患之中,他痛感外患深重,山河殘破,便思量要“拯救中華,轉移國運”,應從興辦教育、培養愛國人才入手。1925年8月,他與夫人靳尚德、內兄靳寬父商議,在杭州創立以招收高小畢業生入學的“清波學舍”。
學校創立後,裘沖曼先生勤儉辦學,按照學生學業的不同程度因材施教,或對學生進行上課教育,或讓其自學,兩者妥善交替,同時,對學生的學業詳加審閱,教學管理極為嚴格,因而廣受家長的讚譽。
1929年秋,“清波學舍”遷移至杭州居山弄,定名為“私立清波初級中學”,裘沖曼先生兼任校長。1932年8月由袁心粲任校長,在杭歷時12年半。
1937年12月,日軍入侵,在杭州淪陷前夕,清波中學遷至裘沖曼的老家石璜鎮。在裘沖曼慷慨出資、袁心粲營運的情況下,清波中學全校的圖書、實驗儀器得以安全到嵊(當時我市各中學尚難企及)。1938年2月,清波中學在石璜鎮復學。同年7月,裘沖曼先生的胞弟裘頌蘭繼任校長。
1940年春,由於清波中學聲名在外,家長都把子女送往清波中學求學,中學便生滿為患,由於清波中學在石璜的校舍較小,應開元國小校長周樟潮之邀,清波中學便遷至長樂鎮開元。開元村民不僅拱讓原國小校舍,還把村內公祠作為清波中學校舍,而清波中學則在招生、獎學金方面為開元籍學生提供優惠,當年學生多達500餘人。1940年9月,清波中學在崇仁設分部。1942年7月,開元校區遭洪災,被迫於次年2月回遷至石璜鎮新沃。
裘沖曼先生辦學民主、開放,同時,教學管理嚴格,規章制度齊全,制定了《學生守則》、《考試規則》等27種成文規則。在裘沖曼的帶領下,清波中學校長、教師都熱心愛國,經常啟發學生的愛國思想,並向社會上民眾宣傳抗日。每逢節假日,清波中學生師生便在石璜王家祠堂進行文藝演出,內容多是捉漢奸、打日寇,頗受民眾歡迎,觀眾每每擠滿祠堂。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學校正準備籌劃返回杭州,但國民黨政府以“誹謗政府”的罪名勒令清波中學停辦,在國民政府的重壓之下,師生含淚告別了清波中學。
清波中學停辦之後,大量的圖書、儀器等教育用具被保存在白竹村裘沖曼先生老家。1952年,為辦好崇仁中學,崇仁中學老師王一藩特地拜訪了清波中學校董裘沖曼、袁心粲、裘頌蘭,商量能否把圖書和儀器無償贈送給崇仁中學。他的要求得到裘沖曼等人應允,裘沖曼說:“都是為國家培養人才,辦學何分彼此。”
清波中學辦學期間人才輩出,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近代史研究所長王慶成就是清波中學的學生。清波中學對嵊縣的貢獻不僅在教育事業上,還表現在對革命事業的直接支持上,它培養了大量的革命志士,他們長大後成為各級幹部。而裘頌蘭校長與中共寧紹屬特委、嵊縣中心縣委的領導人楊思一、馬青、邵鳴等人有著深厚的情誼,馬青在組織石璜繳槍前,就隱蔽在裘頌蘭家。馬青的夫人邵鳴在《長相憶》一文中說裘頌蘭“在最艱苦的歲月里,他毅然和我黨站在一起”。 (資料提供:尹芙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