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營村

石營村

石營村,下壩鄉轄村。位於下壩鄉東部,海拔高度180米。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

基本信息

福建省武平縣下壩鄉石營村

鄉村簡介郵編代碼

郵編 364309
代碼 350824204207

涉台事務

呂姓 清朝時期,下壩鄉石營村有呂姓人氏,到台灣謀生,後裔達2000多人1999年12月,呂氏宗親一行12人到該村,通過對族譜,確認碑石上刻的祖宗姓名後,行謁祖認宗之禮。
1999年11月1——3日,台灣省新竹市台胞呂永斗一行12人,回到武平縣下壩鄉石營村尋根謁祖,受到了當地呂氏宗親的熱烈歡迎!
下壩鄉石營村早在清朝中葉,有十六世祖呂明友率領兩個兒子,歷盡艱辛,渡海到台灣省新竹開基,現已繁衍500多人。隨著海峽兩岸交往的擴大,呂氏宗親多年來盼望回武平尋根謁祖,幾經周折才與石營祖地聯繫。當台胞一行來到呂氏祖墓前,辨認墓碑的記載情況,確認了他們的祖居地就在石營村時,欣喜萬分。連聲說,我們的祖地就在石營村,我們圓了多年的夢想。他們來到石營村開基始祖呂宏善的祠堂里,宣讀祭文,燒香膜拜,表達了遊子的虔誠之心。

湖北省荊門鍾祥市柴湖鎮石營村

鄉村簡介

石營村是龍潭鎮原石營村、渤東村合併而成,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人口約3300人。以前,石營村交通不便,只有一座吊橋連線319線,嚴重製約了兩村的發展。2001年,渤東大橋建成,2003年農業綜合開發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為兩個村修建了大量的路、渠;2007年,石營村又被確定為新農村縣級示範村,便民路修到了家家戶戶。

村莊環境

柴湖鎮石營村借新農村建設東風,以“一建四改”為突破口,大力整治村莊環境,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村容村貌變化顯著,農民收入穩步增長,過去的貧困移民村成了全鎮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
作為全市新農村建設農村環境整治試點村,在市、鎮的指導和幫助下,該村“兩委”提出“向內挖潛、向外爭援”經濟發展思路,確定十大建設項目,高起點謀劃、高質量建設。村里基礎設施工程,他們遴選有資質、口碑好的施工隊伍,對選材用料、規格標準、組織施工等環節全程監控,嚴格把好項目資金管理關、工程質量監督關和竣工驗收關。
截止2009年5月,該村已建沼氣池45口,改建庭院13戶,粉刷牆體2000平方,硬化渠道200米,建幹道水泥路面1.5公里,配套路燈15盞,新植桂花、紫玉蘭等風景樹400餘株,新建了村部、籃球場、桌球桌等活動場地和設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經濟發展

石營村經濟發展有新舉措,確立了培植特色種養殖產業與壯大建築隊伍兩輪齊驅的發展思路,擬培植百頭以上養豬大戶20戶,養牛大戶10戶,擴大大蒜等主導產業面積。將著力打造“建築專業村”,利用村內建築工頭多的優勢,引導富餘勞動力進軍建築等領域,已有300餘人擺脫土地依附成為新型農民,僅建築一項年可創收400萬元以上。

文明建設
柴湖鎮石營村乾群共慶黨生日
營村村情民風有新面貌。昔日“窮告鬧”、“等靠要”的現象不復存在,民眾文明程度顯著提升,2008年全村沒有發生刑事治安案件,未發生一起越級上訪事件,計畫生育工作也走在移民村的前列。

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河塢鄉石營村

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瓦亭鎮石營村

石營村,內鄉縣瓦亭鎮轄村。該村立足林業資源優勢,瞄準市場走向,強力推進無公害柴雞林牧一體化養殖,建立了林地養殖小區,達到了典型帶動、膨脹發展的良好態勢,使全鎮畜牧業走出一條綠色高效的發展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