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梅竹圖卷

石濤梅竹圖卷

石濤梅竹圖卷,乃清代石濤所繪。圖中所繪梅竹或細筆勾勒,或闊筆勾斫,線條於方圓結合中秀拙相生。其多樣的筆法與酣暢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紙質上達到了濕潤而不漫漶的筆墨效果,堪稱石濤晚年的寫意畫佳作。

石濤梅竹圖卷

《梅竹圖》卷,清,石濤繪,紙本,墨筆,縱34.2cm,橫194.4cm。
本幅自題五言律詩,款署:“丙戌春得宋羅文紙一卷,閒書《梅花吟》六首,複寫梅於後。又得五言《寫梅》十首。清湘遺人若極大滌子。”鈐“痴絕”朱文印、“若極”白文印、“零丁老人”朱文印。
“丙戌”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石濤時年約66歲。
據作者款題而知,此圖使用的是宋代羅文紙,作者先在紙上題詩,而後再補繪梅竹與詩文相映襯。詩文與畫作的有機結合不僅增添了文人畫的書卷氣息,同時也展示了作者於畫藝之外的詩文功底和精湛的書法造詣。圖中所繪梅竹或細筆勾勒,或闊筆勾斫,線條於方圓結合中秀拙相生。其多樣的筆法與酣暢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紙質上達到了濕潤而不漫漶的筆墨效果,堪稱石濤晚年的寫意畫佳作。

石濤簡介

石濤是明清時期最富有創造性的傑出畫家, 在繪畫藝術上有獨特貢獻,成為清一代大畫師。摹古派的領袖人物王原祁評曰:“海內丹青家不能盡識,而大江以南,當推石濤為第一。” 石濤是個和尚畫家,自稱苦瓜和尚,他生於1630年,卒於1742年。他原名朱若極,後更名元濟,原濟,又名超濟,小字阿長,號大 滌子,又號清湘老人(清湘陳人),晚號瞎尊者,別號還有很多。 石濤是明代皇族,剛滿10歲時即遭國破家亡之痛,削髮為僧,改名石 濤。他因逃避兵禍,四處流浪,得以遍游名山大川,飽覽“五老”、“三疊”之勝。從事作畫寫生,領悟到大自然一切生動之態。至康熙朝, 畫名已傳揚四海。但他又不甘寂寞,從遠離塵器的安徽敬亭山來到繁華的大都市南京,康熙南巡時,他曾兩次在揚州接駕,並奉獻《海晏河清 圖》,晚年與上層人物交往比較密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