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鑼鼓

石橋鑼鼓是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民間藝術節目,威風鑼鼓起源於明朝中期,在明末清初最為興盛氣勢恢弘的石橋鎮鑼鼓社,形成了內八道社、外八道社。

石橋鑼鼓

石橋鑼鼓是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民間藝術節目,威風鑼鼓起源於明朝中期,在明末清初最為興氣勢恢弘的石橋鎮鑼鼓社盛,形成了內八道社、外八道社。改革開放後,石橋鎮政府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由文化站協助五個村:一村、二村、小石橋、施莊、和寨等,利用尚存的老藝人又重新組建了五個鑼鼓隊,共15盤大鼓,60副鐃,70副釵,80面龍鳳大彩旗,400多套明代服裝,共400多人參加的鑼鼓隊。大鼓最大直徑1.5米,最小的1米,高50公分,鐃最大的18斤,最小的13斤,釵一般在3—4斤左右。鑼鼓器具全部系民眾購置,鄉村兩級都拿出一定的資金給予補助。威風鑼鼓隊成立後,每年均參加南陽市的重大節日表演活動,表演時,400多人全部統一著裝,彩旗飄飄,鑼鼓震天,氣勢之大、場面之壯觀,威風八面,讓人感慨。鑼鼓隊成立之後,曾多次參過市區大型活動,如1998年正月十五參加南陽市燈節大型彩街活動,99年參加迎接抗洪部隊凱旋,2001年參加建黨80周年慶七一活動、2002年10月的龍祥路開通典禮等。鑼鼓隊成立不僅豐富了農村民眾文化生活,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而且也帶動了傳統民間文藝發展,如踩高蹺、抬花轎、沖旱船、舞獅子、推小車的發展,每當重大節日慶典活動時,這些民間文藝也緊隨鑼鼓隊積極進行表演,受到了人們的歡迎。[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