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類(化石)

石松類(化石)

石松類是一組很古老的維管植物。最早出現於早泥盆世早期。到石炭二疊紀最為繁盛,喬木類型的鱗木和封印木與楔葉類的蘆木共同繁殖在北半球熱帶沼澤地區,形成森林。古生代以後石松綱逐漸衰退,木本類型幾乎絕跡。到現代僅有5個屬。

石松類(化石)

正文

石松類是一組很古老的維管植物。最早出現於早泥盆世早期。到石炭二疊紀最為繁盛,喬木類型的鱗木和封印木與楔葉類的蘆木共同繁殖在北半球熱帶沼澤地區,形成森林。古生代以後石松綱逐漸衰退,木本類型幾乎絕跡。到現代僅有5個屬。
石松類具有真正的根和葉。葉無葉隙為小型葉。枝經常兩歧分叉,叉枝等長或不等長。葉具單脈,螺鏇狀或直行排列,遍布莖枝。葉和孢子葉常小,但石炭二疊紀鱗木類的葉長可達1米。孢子葉常密集成孢子葉球,在每個孢子葉腹面基部著生一個孢子囊。孢子同形或異形。
石松類包括許多已絕滅的類群和一些現代植物。它們在原始維管植物的進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原始的類型都是小形草本植物,出現於泥盆紀早、中期(距今約3.45~3.95億年)。在石炭二疊紀(距今約2.25~3.45億年)出現許多喬木狀類型。次生組織很發育。有的類型(如鱗木和封印木)根與莖之間具有外貌似根而具莖的結構的根座器官屬名)。真正的根自根座生出。古生代以後,這些植物後裔的莖和葉都退化,根座亦逐漸縮小,形成小形的根狀體;它們的次生組織就不太發育。在現代水韭和劍韭中,根狀體更加簡化。
在原始的石松植物中,孢子囊具有同形孢子。孢子葉不聚集成孢子葉球。石炭二疊紀的鱗木目植物具有異形孢子(大、小兩種孢子)和孢子葉球(由孢子葉聚集而成)。有的類型具有類似種子的器官,如鱗籽。鱗籽的大孢子葉的葉片部分將孢子囊包裹,宛如種子的珠被。它們的上部具有一個狹窄的開口。在它們中找不到胚胎,鱗籽還連同孢子葉一道脫落。
石松類可構成蕨類植物門中的一綱──石松綱(Ly-copodiopsida),也有作為亞門或門的。作為石松綱一般可分為6目:
① 鐮蕨目:小型草木。無葉舌,亦無葉座和葉痕。孢子同形。發現於泥盆紀。
② 原始鱗木目:多數為草本。無葉舌。葉座有時不清晰,一般無葉痕。孢子同形。出現於泥盆紀至早石炭世。
③ 鱗木目: 喬木狀。具葉舌、 葉座和葉痕。孢子異形。 出現於石炭紀至二疊紀。 (見彩圖)
石松類(化石)石松類(化石)
④ 水韭目:草本。具有葉舌。孢子異形。出現於三疊紀到現代。
⑤ 石松目:草本。無葉舌。孢子同形。出現於晚泥盆世到現代。
⑥ 卷柏目:草本。具有葉柄。孢子異形。出現於中石炭世到現代。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